摘要:豬肉消費是中國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連續多年均是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和消費市場。同時,豬肉價格也是CPI的重點統計價格之一,2023年3月份豬肉價格在CPI中的權重大概為1.15%。豬肉價格波動通常能帶動肉類乃至食品價格的變化,從而影響到整體的居民消費價格。從根本上講,豬肉價格取決于供給和需求的匹配。在供給端,2023年3月份的生豬存欄數量和能繁母豬數量比2022年同期分別增長2%和2.9%,這意味著2023年下半年的豬肉供給或高于2022年同期;而在需求端,2023年下半年經濟復蘇的預期要強于2022年同期,相應的豬肉消費需求相比于去年同期也或有所提升;在新的供需結構以及豬肉收儲政策調節下,2023年下半年豬肉價格難以大幅高于2022年同期,大概率維持與去年相當或略低的走勢。在豬肉價格同比增速不發生大波動的情況下,那么由豬肉價格上漲帶動的通脹上行可能極其有限。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和消費市場。2022年,中國的豬肉產量為5541萬噸,位居全球第一;全年的豬肉生產同比增長4.6%,比豬牛羊禽肉總產量增速高0.6個百分點,比禽肉產量增速高2個百分點。由于龐大的人口基數和獨特的飲食習慣,中國居民對于豬肉的消費量在全球首屈一指。如圖1所示,2022年中國的豬肉消費量達到5743.4萬噸,占全球總消費量的50.65%,中國的豬肉消費總量及占比均遠高于歐盟(16.23%)和美國(8.78%)。
圖1 中國、美國、歐盟的豬肉消費量走勢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2020年國內豬肉供給偏緊、豬肉價格高企時,豬肉消費量有所降低,居民的部分豬肉消費可能被牛羊肉、禽肉、魚肉等所替代;但當2021年和2022年豬肉供給改善、價格回落之后,中國的豬肉消費量顯著回升,并未因為牛肉消費的逐年增加而降低(見圖2)??梢姡袊用駥τ谪i肉的消費仍然是情有獨鐘,不會輕易發生大幅改變。
圖2:2022年中國豬肉、牛肉消費量及豬肉價格走勢
一、2006年以來歷次豬周期回顧
受市場供需的影響,豬肉價格通常表現出周期性。如圖3所示,在每一輪豬周期中,當豬肉價格上行時,母豬的補欄開始增加,這個過程大概需要8個月的時間;母豬成熟后開始產仔,大概4個月左右后能夠產生新一代豬仔;豬仔在出生后,最快6個月左右可以投放至市場;農戶如果看好未來豬肉價格,那么將會繼續飼養部分生豬育肥,延緩生豬向市場的投放,將豬肉供給后置,不過,育肥的時間可能隨市場供需結構變化而有所調整;當市場豬肉供給逐步開始超過需求后,豬肉價格將迎來下行周期,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豬周期。
圖3:豬周期形成的示意圖
2006年以來,我國的豬肉價格大致經歷了四輪周期(見圖4)。具體來看,過去四輪豬周期的分布如下:
圖4:2006年以來豬周期的劃分
第一輪:始于2006年夏季的豬藍耳疫情蔓延,周期自2006年7月至2010年6月,歷時48個月。
第二輪:始于2010年夏季豬口蹄疫、藍耳病與仔豬腹瀉多發,周期自2010年6月至2014年4月,歷時47個月。
第三輪:受豬丹毒爆發和環保禁養政策的推動,周期自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歷時49個月。
第四輪:受非洲豬瘟蔓延影響,周期自2018年6月至2022年3月,歷時46個月。
總體來看,每一輪豬周期的時長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以下幾方面的因素將對豬周期的形成產生一定的影響:
一是與生豬相關的嚴重疾病、疫情可能會影響豬肉的供給,推動豬肉價格上漲。如非洲豬瘟、藍耳病、流行性腹瀉等病疫可能會造成大量生豬被屠殺,導致生豬供給的急劇下降、豬肉價格抬升。
二是政府對豬肉價格和養殖的調控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熨平豬周期。為了穩定物價,國家發改委和農業農村部會通過豬肉的收儲和投放,以及對養殖戶實施補貼、擴大信貸等激勵措施影響豬肉價格。
三是市場集中度的逐步提高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豬肉價格的過度波動。2021年中國前十的生豬養殖企業合計出欄9605萬頭,占市場總出欄量的14.3%左右,與發達國家35%左右的市場集中度還有很大差距。隨著市場集中度的提升,豬周期的波動幅度會降低,周期時間跨度也會延長。
二、消費溫和復蘇,豬價年內有望企穩小幅走高
從根本上來講,豬肉的供需影響豬肉價格走勢。在需求端,短期來看,屠宰企業凍品入庫數量增多對豬價的低位企穩形成一定支撐。尤其是在2月底,涌益咨詢的數據顯示,凍品庫容率達到28.9%,環比上漲10個百分點左右,創近5年同期高位;此外,在豬糧比持續低于5:1的情況下(6:1通常是盈虧平衡點),國家發改委于2月17日發布公告,擬收儲2萬噸豬肉,雖然成交不旺,但此舉對于提振市場信心起到積極的作用。中長期來看,經濟的逐步復蘇將對豬肉的需求形成有力支撐。3月份社零額同比增長10.6%,雖然社零額的增速比市場預期高出3.4個百分點,但3月季調的環比增速僅為0.15%,遠低于2021年0.93%和2020年0.87%的增速,反映出當前的消費仍然處于溫和復蘇狀態,伴隨著經濟的弱復蘇延續,年內消費的復蘇仍將持續,雖然難以出現消費過熱狀態,但整體消費需要有望逐步轉暖,從而對豬肉的消費形成一定支撐。
在供給端,短期來看,盡管2023年初以來的豬糧比持續在6以下區間運行(見圖5),生豬養殖持續虧損,但養殖端的扛價意愿較強,能繁母豬數量未出現大幅壓降,壓欄和二育有抬頭的趨勢,豬肉的供給壓力被后置。從歷史的規律來看,能繁母豬數量與豬肉價格成反比,能繁母豬數量高企時,豬肉價格通常處于低位(見圖6)。雖然當前能繁母豬數量仍然處于高位,但中長期來看,能繁母豬數量有望隨著豬價的觸底回升而減少,連鎖反應將導致供給端出現相應收縮。
圖5:當前的豬糧比較處于低位
圖6:豬肉價格與能繁母豬數量(左軸反向)成反比
總體來看,由于2022年開始,養殖戶已步入虧損狀態,平均每頭虧損44.31元,2023年3月的數據顯示,養戶養殖每頭豬平均虧損283.12元。養殖戶的持續虧損可能會加速能繁母豬的去化,但自然去化較為緩慢,疊加目前的能繁母豬存欄量、生豬存欄量均高于2018年養殖戶虧損去庫存之前。因此,豬價短期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仍然處于磨底階段。當然,豬肉價格的下跌將使得自繁自養生豬養殖利潤持續為負,養殖戶沒有動力進行補庫存,那么豬肉價格短期內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也較低。盡管如此,隨著經濟的不斷復蘇,豬肉消費有望逐步回暖,疊加能繁母豬的持續去化,豬肉價格中長期有望在企穩后小幅走強,當前期貨市場豬肉遠月價格遠高于近月價格也反映了這種市場預期。
三、豬價年內筑底并溫和上漲,對通脹的影響有限
豬肉價格是CPI一攬子價格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豬肉價格波動會影響CPI同比增速的走勢。相應的影響機制主要通過兩方面因素發揮作用:一是豬肉本身在CPI統計的一攬子商品中的權重,其權重越大對CPI的影響就越大;二是由于豬肉在居民肉類消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豬肉價格通常對肉類價格乃至整體食品價格的引導性。
首先來看豬肉在CPI統計的一攬子商品中的權重。通過豬肉對CPI同比增速拉動的數值及同期豬肉CPI同比增長數據,可以測算出歷史每期豬肉價格在CPI中的權重大小。如圖7所示,豬肉在CPI中的權重是動態變化的,長期來看,豬肉在CPI中的權重呈現下降趨勢,如2020年豬肉在CPI中的權重均值為3.21%,2021年為2.31%,2022年為1.60%。同時注意到,當豬肉價格同比增長較快時,豬肉在CPI中的權重會被階段性調低;而當豬肉價格同比降幅較大時,豬肉在CPI中的權重會被階段性調高。
圖7豬肉在CPI中的權重
接下來再看豬肉價格走勢對于CPI的引領作用。從相關性上來看,豬肉價格、食品價格和CPI三者的同比增速具有較強的相關性,豬肉價格同比上漲較快時,食品價格和CPI同比增速也較高,體現出豬肉價格對畜肉、食品價格的帶動作用,這種帶動作用對CPI的同比增速走勢具有較強的引領性(見圖8)。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CPI構成成分權重的不斷調整,近年來豬肉價格變動對CPI的影響也有逐步降低的趨勢。從剔除豬肉影響的CPI和CPI的同比增速走勢比較可以發現,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豬肉價格高企區間,兩者之間的差距較大,這種差距在2022年7月至2022年11月豬肉價格再次高企區間明顯縮?。ㄒ妶D9)。
圖8:豬肉價格與食品、CPI三者的同比增速具有明顯相關性
圖9:豬肉價格對CPI的影響分析
往后看,考慮到2022年的豬肉價格的高基數及2023年豬肉價格的低位運行周期,豬肉價格變化對于2023年通脹的影響或有限。根據2023年3月份數據的測算,豬肉在CPI中的權重為1.15%左右。按著前文預判,豬肉價格在2023年維持低位震蕩后將小幅走強。而2022年下半年豬肉價格出現過階段性走高,下半年的平均價格為31.42元/千克,遠高于2023年4月底的價格20.81元/千克(見圖10)。此外,2023年3月份的生豬存欄數量和能繁母豬數量比2022年同期分別增長2%和2.9%,這意味著2023年下半年的豬肉供給或高于2022年同期;而在需求端,2023年下半年經濟復蘇的預期要強于2022年同期;在新的供需結構以及豬肉收儲政策調節下,2023年下半年豬肉價格難以大幅高于2022年同期,大概率維持與去年相當或略低的走勢。在豬肉價格同比增速不發生大波動的情況下,無論是按2023年前3月豬肉在CPI中的比重進行計算,還是按食品在CPI中的比重進行測算,那么由豬肉價格上漲帶動的通脹上行都極其有限。
圖10:2019年以來各年的豬肉價格走勢
當然,若2023年下半年再次出現豬瘟等嚴重黑天鵝事件,則仍有可能導致豬肉供應失衡,推動豬價大幅上漲,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拉動2023年通脹的上行。
(新時代財富研究院 劉祥東 程穎)
(CIS)
21:25 | 北京加速建設全球“開源之都” 推... |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