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寶琛
見習記者 寇佳麗
3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其中提出“積極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新材料、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同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此前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到,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經濟發展與經濟風險研究中心主任鄧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重磅文件的多次關注,會對商業航天的后續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商業航天可能會迎來更多實質性支持政策,產業發展環境將持續優化,行業發展信心也會更強,從而帶動各類資本參與建設。
商業航天具有產業鏈條長、服務領域廣、帶動作用強等特點,是航天事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當前,我國商業航天已初具規模,市場前景廣闊。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發布的《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3年)》顯示,2023年我國共完成26次商業發射,發射成功率達96%;共研制發射120顆商業衛星,占全年研制發射衛星數量的54%。據科技咨詢機構泰伯智庫預測,2025年,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將達2.8萬億元。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商業航天與前沿科技直接掛鉤,與新材料、新工藝息息相關,能促進衛星通訊、衛星導航等產業技術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可以賦能經濟可持續發展。此外,其還能在促進國際交流合作、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方面發揮不可忽視的作用,擁有巨大價值和潛能。
從產業結構看,商業航天的上游為硬件層,包括原材料、火箭制造等;中游為支撐層,包括衛星發射、地面設備制造等;下游為應用及服務層,例如衛星導航、衛星通信等。
透鏡咨詢創始人況玉清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產業鏈下游,衛星服務在農業、氣象、航海領域的商業應用正快速增長,疊加政策支持,為國內商業航天進入黃金成長期提供了良好條件。
商業航天是國家航天的重要補充,也是國家戰略力量的有力支撐。隨著商業航天的運載火箭產業、衛星及應用產業、空天飛行及動力產業等加速發展,為空間科學、空間技術以及空間應用的拓展貢獻了行業力量。
多位受訪專家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想要不斷激發我國商業航天潛能,提高發展效益,就要多維度、全方位呵護其發展,夯實商業航天高速發展的基礎,優化外在環境。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新技術促進分會專家委員解筱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除出臺更細致入微的扶持性政策外,相關部門還要在頂層設計下完善與商業航天相關的法律規范、行業標準,明確市場定位,規范發展路徑,通過良好的制度體系設計,吸引更多資本參與投資建設。
商業航天是航天技術向大眾應用與消費層面的商業化,繼續拓展下游應用場景極為重要。況玉清認為,從全球來看,我國商業航天技術已經處于領先地位,但商業化提升空間仍較大。未來,要通過制度改革將更多人才引入這一領域,積極拓展通信、導航、遙感應用新場景,深挖衛星應用大眾服務領域,打造“衛星互聯網+”新服務模式。
21:25 | 北京加速建設全球“開源之都” 推... |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