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瀟
截至10月31日,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以申銀萬國行業分類來看,A股市場已有102家鋰電產業鏈企業發布三季度報告,涉及鋰礦,鋰電池,鋰電池化學品等一系列上市公司。
整體來看,鋰電產業鏈企業業績存在一定分化,下游電池企業業績保持韌性增長,但上游礦企由于碳酸鋰價格調整,業績仍在筑底當中。
具體來看,上述102家上市公司當中,寧德時代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總額位居榜首。財報數據顯示,寧德時代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922.78億元,歸母凈利潤為131.36億元,同比增長25.97%,毛利率遠超預期沖破30%,相比第二季度上行4.6%,創造歷史新高。
不僅僅是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欣旺達等電池企業業績也均表現不俗。其中,欣旺達前三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12.12億元,同比增長50.84%;扣非凈利潤11.63億元,同比近乎翻倍。
值得一提的是,電池廠在產業鏈中盈利優勢正在凸顯,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102家鋰電產業鏈企業合計盈利超461億元,上述三家電池企業盈利達404億元,占據整個102家公司盈利的87%。
“當前,下游電池企業集中度較高,頭部電池廠對材料廠的議價能力正逐步加強,部分材料企業為了維持訂單,存在讓利的情況。”上海鋼聯新能源研究員鄭曉強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從中游的材料廠商來看,選擇發力新材料是不少龍頭企業當下平抑業績波動的方向。
例如,鋰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企業中偉股份在持續發力鎳新材料產品的研發。10月29日晚間,中偉股份發布2024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01.63億元,同比增長15.17%,主要得益于鎳產品等核心業務銷售的提升。
從鋰礦原料端來看,由于碳酸鋰價格的持續調整,相應的礦企業績仍然承壓,不乏虧損。
其中,永興材料在礦企中盈利能力較強。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永興材料實現營業收入62.31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71億元。包括雅化集團等在內的不少礦企乃至部分正極廠商亦在探索通過碳酸鋰期貨套期保值,保障業務穩步發展。
業界的基本共識是,鋰價已難回“巔峰”,但未來下跌空間十分有限。“經過近兩年的下跌,碳酸鋰絕對價格已經來到較低水平,部分高成本項目面臨的成本壓力也在增大,供給側產能釋放的高峰期已經結束,碳酸鋰總體已經來到周期底部區域,預計還會在底部區域運行6個月到12個月。”中信建投期貨分析師張維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需求側,新能源汽車、儲能等預計依然能保持一個較高增速,這也有助于礦端價格的加速修復。
“目前來看,完全自產,成本可控的礦企仍能保持穩定盈利,但部分礦企與海外礦山簽訂的長協受價格波動影響較大,鋰礦企業業績基本處于周期底部,正在持續筑底震蕩。”鄭曉強如是稱。
(編輯 喬川川)
09:57 | 業務戰略升級加速 千方科技2024年... |
09:57 |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政策... |
09:55 | 思特威:一季度凈利同比大增 進一... |
09:54 | 證監會修訂發布派出機構監管職責規... |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00:25 | 搶抓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發展機遇... |
00:25 |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 |
00:25 | 一體化布局成效漸顯 美諾華去年凈... |
00:25 | 華立科技游戲游藝設備業務穩健發展... |
00:25 | 融創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 |
00:25 | 構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費場景 貴州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