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冀川
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辦。此次進博會匯聚了全球各地的企業精英,共同展示在人工智能、信息技術、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領域的最新成果。這不僅是一場科技創新的盛宴,更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風向標。
走進進博會的眾多展區,《證券日報》記者仿佛踏入了一場未來世界的奇妙之旅,深切感受到科技的濃厚氣息,處處都散發著創新的魅力。
“首發經濟”亮點不斷
在技術裝備展區,特種材料制造商德國肖特的展臺成了熱門景點,參觀者們絡繹不絕,大家被其創新的特種玻璃產品深深吸引。這些看似平凡的玻璃片,實則蘊涵了巨大的科技力量。
肖特半導體產品工程經理薄海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道,面對摩爾定律的發展瓶頸,肖特特種玻璃可以提供傳統的芯片材料所沒有的優異性能。行業數據顯示,使用玻璃基板可以使芯片速度最高可加快40%、能耗減少最低可到50%。
記者在肖特展臺還看到首次亮相進博會的肖特Minifab生物芯片實驗室技術。這個只有指甲蓋大小的裝置,是一款以特種材料制造的生物芯片。它如同一座微型實驗室,可以幫助實驗室更高效地進行自動化分析。
薄海表示,肖特MINIFAB NEXTERION可以提供用于生命科學領域的微型化玻璃基板和面向應用的即用型生物芯片,每個指甲大小的玻璃微陣列可搭載多達132個樣本,可謂未來近在“指”尺。
霍尼韋爾也亮相了在中國首展的霍尼韋爾新型地面預警(SURF-A)軟件。霍尼韋爾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隨著空中交通的發展,機場變得更加擁擠,跑道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隨之增長,該軟件能夠幫助飛行員及時識別跑道危險,其駕駛艙就像添加了一雙時刻保持警惕的“第三雙眼睛”,能夠增強飛行員在滑行、起飛和著陸期間的情景感知能力。
霍尼韋爾展示地面預警(SURF-A)軟件應用場景 郭冀川/攝
畢馬威亞太區及中國主席陶匡淳對記者說:“進博會激發的‘首發經濟’亮點不斷呈現,國際品牌從參與到留下,再到扎根中國,讓進博會成為眾多科技前沿技術首秀的優選平臺。當前,中國正在著力培育科技創新、技術創新、研發創新、管理創新等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層面數智化轉型不斷迭代。”
低空經濟賽道作為今年炙手可熱的新質生產力典型代表,在本屆進博會上備受矚目。記者來到創新孵化專區,億航智能副總裁賀天星向記者介紹,億航智能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EH216-S首次亮相進博會,借由這一國際舞臺推廣安全、自動、環保的空中交通解決方案,這款產品相比傳統的內燃機更安靜,噪聲的影響很小,非常適合在城市空中交通得到廣泛應用。
記者在現場看到,EH216-S擁有八個機臂和十六個螺旋槳,機身非常時尚小巧。
億航智能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EH216-S 郭冀川/攝
智能醫療守護健康
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匯聚了眾多前沿的醫療科技和創新產品,為人們的健康保駕護航,瓦里安醫療、美敦力等行業巨頭紛紛攜其全球首發產品參展,展示了他們在醫療科技領域的最新成果和創新實力。
瓦里安醫療大中華區總裁錢圣來對記者表示,瓦里安醫療持續錨定中國市場,加碼中國投資,通過進博會平臺展示科技創新成果,深入了解中國市場的獨特需求,強化瓦里安在華的研發、產業以及生態布局,并借助進博會的平臺效應,促成更多合作交流,加速瓦里安全球領先的技術在中國落地,也讓中國“智”造惠及全球患者。
瓦里安醫療現場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此次在進博會首發的“自適應放射外科復合手術室”,將新型0.55T低場強磁共振(MR)優勢與前沿自適應放療機器人有機結合,使得放療的個體化精準度得到突破性提高,為全中國乃至全球的腫瘤患者帶來更多臨床獲益。
瓦里安醫療展示自適應放射外科復合手術室 郭冀川/攝
美敦力作為行業巨頭,此次展出了其全球最小可感知、可充電的腦起搏器Percept RC。美敦力現場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這款小巧而精密的設備,搭載了BrainSense大腦感知技術和Overdrive專利電池技術,為患者提供了更為個性化、精準的治療方案,可以為帕金森病患者帶來優質、先進和舒適的治療選擇和希望。
美敦力神經調控業務高級總監陳建蓉對記者說:“我們希望能借助進博會強大的影響力,使產品能夠加速落地中國,進一步助力推動中國神經科學的發展,為更多患者帶來康復的曙光。”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迭代,機器人已經廣泛應用于醫療領域,記者在展區現場看到,大部分醫療器械企業都展示了他們在各自領域的機器人產品。
史賽克關節及機器人事業部市場經理姜升立告訴記者,他們不僅帶來了新產品,還帶來了Mako智慧關節機器人全髖關節置換術(THA)4.0系統,配備該系統的機器人可幫助醫生在術前規劃假體植入角度、模擬術后關節功能,及術中股骨頸導航截骨等功能上實現全新升級,顯著增強醫生的使用體驗。
史賽克工作人員向觀眾講解Mako智慧關節機器人 郭冀川/攝
此次進博會上,硬科技的發展趨勢令人矚目,這些技術與行業的深度融合,催生出更多新的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為各行各業帶來顛覆性的變革。
受訪的專家和企業代表們普遍表示,當前中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科技創新機遇,隨著政策環境的持續優化,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為科技企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加優越的創新環境。此外,科技企業自身也在不斷努力,加大研發投入,加強人才培養,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為中國的科技創新事業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編輯 張昕 上官夢露)
09:57 | 業務戰略升級加速 千方科技2024年... |
09:57 |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政策... |
09:55 | 思特威:一季度凈利同比大增 進一... |
09:54 | 證監會修訂發布派出機構監管職責規... |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00:25 | 搶抓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發展機遇... |
00:25 |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 |
00:25 | 一體化布局成效漸顯 美諾華去年凈... |
00:25 | 華立科技游戲游藝設備業務穩健發展... |
00:25 | 融創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 |
00:25 | 構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費場景 貴州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