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琦
從LCD到OLED,中國面板廠商再度實現逆襲,實現了技術和市場的雙重突破。一方面,上半年市場份額首次超過了長期占據首位的韓國。另一方面,截至目前,國產OLED技術已在多個領域打破了國外壟斷。
近日,多家國內企業相繼公布實現了OLED領域的技術突破。例如,維信諾發布全新發光材料體系F1;TCL華星宣布全球首條印刷OLED實現量產;沃格光電于11月25日宣布,集團旗下子公司北京寶昂光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寶昂”),聯合韓國合作伙伴共同推出的OLED上下保護膜正式量產,并成功完成知名面板廠產品驗收,用于生產國際手機龍頭客戶的高端OLED顯示屏,這意味著中國企業實現了高端膜材供應鏈地位的重大突破。
有業內人士表示,上述技術突破不僅標志著中國顯示技術的飛躍,也預示著全球顯示產業格局的新一輪重構。
實現技術突破
資料顯示,OLED是當前顯示領域的主流技術之一,尤其在高端市場占據重要地位。其優點在于對比度高、色彩鮮艷、響應迅速以及可彎曲性等,可為用戶帶來極致的視覺體驗。
據了解,OLED技術此前一直被國外壟斷,主要因為該領域技術門檻高,涉及材料、工藝、設備等多個環節的復雜集成,國外企業如三星、LG等憑借長期的技術積累和資金投入,形成了較強的技術壁壘。其中,OLED上下保護膜是OLED面板生產過程中的關鍵材料,影響著OLED面板產線工藝的良率。為保障OLED顯示屏性能,OLED上下保護膜需具備低黏性、高附著力、高抗靜電性、高抗電阻性等性能。由于OLED上下保護膜研發難度大、測試周期長,OLED上下保護膜行業存在極高的技術、研發和客戶壁壘,長期以來,全球市場基本由日韓企業壟斷,特別是在高端保護膜領域,中國企業多年來依然在尋找突破口。
沃格光電表示,公司憑借對客戶現用OLED上下保護膜產品的技術分析,以及對于未來產品的需求走勢,結合其OLED顯示屏產品的性能特征,成功將公司的OLED上下保護膜產品應用到某知名面板廠的產品中,打破了海外單一供應商在高端保護膜領域長達7年的技術壟斷,為上述面板廠帶來了大幅的直接和間接成本降低。
從上游設備制造、有機發光材料到中游面板制作及下游終端應用,國產OLED供應鏈正在逐步成熟。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向記者表示,國產OLED供應鏈正在逐步成熟,特別是在材料國產化、產能提升、技術突破和產業鏈合作方面已取得了顯著進展。盡管在某些高端材料領域國產化率仍然較低,但整體趨勢是積極的,國產OLED供應鏈的成熟度正在不斷提高。
市場研究公司Sino Research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顯示屏公司在全球智能手機OLED顯示屏出貨量中首次占據過半份額,達到了50.7%,較2023年上半年的40.6%增長了10.1個百分點,成功超越了長期占據首位的韓國。
事實上,中國顯示屏產業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了多年的技術積累和市場需求的培育。在技術方面,中國廠商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良率和生產效率,逐步縮小了與韓國制造商的差距。同時,國內智能手機制造商如小米、OPPO和vivo等,對國產OLED顯示屏的強勁需求,為中國顯示屏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廣州眺遠營銷咨詢公司總監高承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產OLED的崛起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驅動。首先,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為國產OLED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其次,國內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加強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提升了國產OLED的技術實力和產品質量。最后,隨著消費者對高品質顯示體驗的需求日益增長,國產OLED產品憑借性價比優勢,贏得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
市場前景廣闊
據悉,OLED是目前最有潛力的新型顯示技術之一,在智能手機等小尺寸領域滲透率快速提升,同時在中大尺寸領域不斷滲透。
據沃格光電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寶昂推出的OLED上下保護膜,同樣適用于中大尺寸OLED。
在高承飛看來,OLED技術向中大尺寸領域發展,是市場需求和技術進步共同作用的結果。隨著消費者對高品質顯示需求的不斷提升,中大尺寸OLED產品在電視、電腦顯示器、車載顯示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小尺寸OLED則早已在智能手機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以其輕薄、柔性、高畫質的特點,深受消費者喜愛。目前,在小尺寸顯示市場,OLED滲透率持續提高,而在大尺寸顯示市場,雖面臨成本和技術挑戰,但隨著技術迭代和供應鏈優化,OLED的應用前景同樣廣闊。
有產業咨詢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中國OLED市場規模整體呈上升趨勢。其中,2019年市場規模為327億元,到2023年增長至393億元。預計2024年將達到440億元。隨著OLED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其市場需求也在持續增加。
因此,中國顯示面板廠商紛紛加快技術創新的步伐。11月份以來,多家公司相繼宣布取得了OLED核心技術的突破。例如,維信諾與清華大學合作展開研究發布了全新發光材料體系F1,民生證券發布研報稱,OLED有機發光材料是OLED產業鏈中技術壁壘最高的領域之一,長期被海外企業專利壟斷,伴隨海外專利到期及國內技術突破,國產廠商將迎來發展良機。
TCL華星印刷OLED技術的量產,不僅增強了國產OLED的成本競爭力,還打破了國外企業主導顯示技術的局面。中國企業持續在OLED領域的技術突破,不僅提升了國產OLED產品的性能和品質,還降低了國產OLED產品的生產成本。
“當前,國產OLED供應鏈正在逐步成熟,但仍存在一些‘卡脖子’的問題需要解決。例如,一些高端OLED材料、關鍵設備和核心技術等方面仍依賴進口,限制了國產OLED的進一步發展。此外,國產OLED在品牌影響力和市場渠道等方面,與部分國際品牌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國產OLED要想實現真正崛起,還需在技術創新、產業鏈協同、品牌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和市場競爭力。”高承飛說。
09:57 | 業務戰略升級加速 千方科技2024年... |
09:57 |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政策... |
09:55 | 思特威:一季度凈利同比大增 進一... |
09:54 | 證監會修訂發布派出機構監管職責規... |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00:25 | 搶抓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發展機遇... |
00:25 |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 |
00:25 | 一體化布局成效漸顯 美諾華去年凈... |
00:25 | 華立科技游戲游藝設備業務穩健發展... |
00:25 | 融創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 |
00:25 | 構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費場景 貴州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