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萬晨曦
近日,我國自主研發的首個抽水蓄能大模型日前正式投用。這標志著占我國抽水蓄能裝機容量近五分之一的設備將實現深度智能化管理,有力提升電網調峰儲能能力。12月9日,電力板塊盤中震蕩走高。
“抽水蓄能作為一種成熟的儲能技術,憑借其在電力系統中的重要作用和政策支持,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隨著新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抽水蓄能電站的配置由過去單一的側重于用電負荷中心逐步向用電負荷中心、能源基地、送出端和落地端等多方面發展。”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抽水蓄能大模型應用助力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在新型能源領域,抽水蓄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可以將零散的可再生能源與電力需求進行有效地匹配。因此,抽水蓄能在新能源產業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有望在未來的發展中持續發揮重要作用。”蘭格鋼鐵集團研究中心副主任葛昕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此次大模型應用不僅有力地提升了電網調峰儲能的能力,其智能化管理還能夠提高運維效率,減少人工巡檢,確保抽水蓄能電站隨時響應電網調度需求。有效提升了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和響應速度,為新型電力系統的智能化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持。”眾和昆侖(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柏文喜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通過智能管理,抽水蓄能大模型還可降低運維成本和經濟效益,其應用的落地也助力我國儲能技術的發展再上一個‘臺階’。”北京科方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研究負責人張新原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抽水蓄能是新能源發電的必備配套設施。隨著新能源發電的大規模發展,抽水蓄能作為電力系統的‘調節器’,在新能源發電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能源的不斷發展,其市場規模將大增。”廣東村創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基永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規劃預測,2023年至2025年抽水蓄能裝機規模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0.6%。此外,國家能源局在《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指出:計劃到2025年,抽水蓄能的總投產規模將超過6200萬千瓦;到2030年將升至約1.2億千瓦。在2035年前,我國將形成一個能滿足新能源高比例、大規模發展的抽水蓄能現代化產業,預計投產規模將超過3億千瓦。
“雖然抽水蓄能技術相對成熟,但在一些方面仍有提升空間,如提高能量轉換效率、降低損耗等,需要持續的技術創新。此外,抽水蓄能發展目前還面臨一些困難,包括電價機制不完善、建設周期長、生態環境和地質條件限制、調度與運行管理等。”北京艾文智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資官曹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針對抽水蓄能發展所面臨的瓶頸,政策陸續推出已起到了顯著效果,使得抽水蓄能產業鏈日趨完善,包括設備制造、工程建設和運營管理等環節。隨著抽水蓄能項目的建設成本不斷降低,轉換效率將進一步提升,使其在能源轉型中的優勢更加明顯。”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表示。
產業鏈上市企業迎發展機遇
“大模型智能化的抽水蓄能解決方案可以開拓新的市場機會,尤其是在新能源等領域,為企業帶來新的增長點;同時,也將推動整個抽水蓄能產業鏈的升級,促進上下游企業的協同發展。”浙大城市學院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秘書長、副教授林先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把握政策導向、市場需求和技術創新的脈搏,將實現業務增長、盈利能力提升和市場份額的擴大。
近期,電力板塊上市企業受關注度逐漸提升,多家產業鏈企業表示,在抽水蓄能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正有序推進相關項目進展,整體行業迎發展機遇。
河南豫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投資建設的抽水蓄能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工程建設,公司將繼續努力爭取新能源指標,不斷提高新能源裝機規模,加快構建“風光水火儲”一體化綜合能源供給體系,為公司優化資產結構、實現轉型發展提供新動能。
國家能源集團長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稱,公司正在推進湖北松滋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開工建設的相關準備工作。中核蘇閥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公司積極關注并參與新疆等西部大開發項目,在抽水蓄能、火電、綠氫等多個領域獲得訂單。
“公司通過對湖北省抽水蓄能項目資源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并結合全省電力市場調峰、調頻需求,公司擇優開發羅田平坦原、清江長陽和南漳張家坪三個抽蓄項目。”湖北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投資的三個抽水蓄能項目進展順利,其中羅田平坦原首臺機組預計2027年投產,其他機組預計于2030年底前陸續投產。
林先平表示,對于抽水蓄能快速發展,產業鏈上市企業除項目穩步推進外,還應持續投入研發,提升設備的效率和可靠性,以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根據市場需求和政策導向,合理調整產業鏈布局,確保上游設備制造、中游工程建設與運營、下游市場應用等各環節的協同發展。
(編輯 上官夢露)
09:57 | 業務戰略升級加速 千方科技2024年... |
09:57 |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政策... |
09:55 | 思特威:一季度凈利同比大增 進一... |
09:54 | 證監會修訂發布派出機構監管職責規... |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00:25 | 搶抓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發展機遇... |
00:25 |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 |
00:25 | 一體化布局成效漸顯 美諾華去年凈... |
00:25 | 華立科技游戲游藝設備業務穩健發展... |
00:25 | 融創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 |
00:25 | 構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費場景 貴州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