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寇佳麗
今年以來,AI(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我國AI領域投融資活動持續火爆,帶動大量資本涌入該行業。
IT桔子數據顯示,截至12月17日,年內AI領域共發生644起投融資事件,超過2023年全年(633起);涉及金額821.29億元,而2023年為636.76億元。
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區塊鏈與數據要素專業委員會主任陳曉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我國AI領域投融資額度持續攀升,創紀錄交易頻頻出現,風險投資、戰略投資等多種方式并行,為行業加速發展、企業成長壯大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
人工智能領域投融資持續火爆的背后,是多因素的綜合作用。多位受訪專家表示,政策支持、技術進步、市場需求激增等,均對各路資本形成強大吸引力。
我國頂層設計高度重視AI產業鏈的全面與安全發展。日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培育未來產業”。今年9月份,全國網絡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對外公開發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此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印發了《國家人工智能產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2024版)》。
信息通信專家陳志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系列政策舉措為AI長遠發展指明了方向,確立了標準,夯實了AI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技術進步是人工智能領域投融資持續火爆的重要驅動力。大語言模型技術的興起、深度學習等核心技術的突破,拓寬了AI技術的應用范圍,使相關解決方案在醫療、金融、制造業等領域的滲透日益深入,讓更多投資者看到了可觀的投資回報率。”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郭濤進一步表示,在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各行各業都在尋求通過AI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創新服務模式、提高產品競爭力;廣大消費者對AI技術和產品的興趣也日益濃厚,帶動市場需求呈現高增長,為投資者主動作為創造了良好環境。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發展報告(2024)》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已接近6000億元,人工智能企業數量超過4500家。根據中金公司估算,中國AI產業的市場需求到2030年將達到5.6萬億元。
為更好推動AI市場發展,還需要進一步處理好哪些問題?陳志剛表示,加強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防范數據濫用風險、加強標準規范建設等,是當前AI產業發展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
“實際上,人工智能投融資的持續火爆與市場前景的加速到來,是相輔相成的。大規模的資金支持,將助力產業更好更快補齊短板,促進規模擴張,帶動‘人工智能+’全面開花,從而吸引更多關注與投資,形成良性循環。”陳曉華表示。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記者發稿,A股人工智能概念相關個股已有738只。其中,不少上市公司正針對AI技術發展的難點進行探索。
陜西巨豐投資資訊有限責任公司高級投資顧問于曉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眾多上市公司涵蓋了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不僅將有力推動AI應用的普及,也將為自身發展帶來巨大的商業機遇和成長空間。
09:57 | 業務戰略升級加速 千方科技2024年... |
09:57 |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政策... |
09:55 | 思特威:一季度凈利同比大增 進一... |
09:54 | 證監會修訂發布派出機構監管職責規... |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00:25 | 搶抓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發展機遇... |
00:25 |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 |
00:25 | 一體化布局成效漸顯 美諾華去年凈... |
00:25 | 華立科技游戲游藝設備業務穩健發展... |
00:25 | 融創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 |
00:25 | 構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費場景 貴州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