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何文英
1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袁達在國新辦舉行的“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將實施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等3類數碼產品給予補貼。
另一方面,隨著近年來AI(人工智能)技術的日益成熟,作為其應用的重要承載終端,消費電子產品持續升級迭代。福州公孫策公關咨詢有限公司合伙人詹軍豪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舊換新政策疊加AI應用加速落地將刺激消費電子市場的需求釋放,推動產品更新換代,為產業鏈帶來發展機遇。
有望釋放換機需求
2024年10月份發布的《2024—2025中國科技類消費電子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24年國內手機和穿戴等個人消費電子場景營業額預計將超1.1萬億元,同比增長達10%。其中,智能手機零售市場2024年上半年累計銷售額超過5000億元,同比增長14%。
AI技術的成熟應用也激發了更多的換機需求。中金公司發布研報稱,2024年4月份以來,各廠商發布的AI旗艦機紛紛將語音助手升級為智能體。另據行業分析公司Counterpoint預計,2024年全球AI手機滲透率將達到11%,并將于2027年提升至43%。
值得關注的是,2024年11月份以來,各地積極推出消費電子類政策補貼,或進一步促進相關需求的釋放。例如,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于11月26日發布的《江蘇省加力政策·3C數碼產品補貼專項活動操作指引》明確,為貫徹落實關于促消費和惠民生有關要求,進一步提振消費,充分釋放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紅利,現安排一定規模的省級財政資金開展3C數碼產品補貼專項活動;11月27日,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貴州省全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若干政策措施》顯示,在已支持的17類家電產品和12類家居商品換新促銷基礎上,將國產手機、平板電腦等高質量消費品納入以舊換新支持范圍。
華鑫證券發布研報稱,2025年,AI端側設備將進入高速迭代時期,硬件性能的不斷提升以及下游應用場景的逐漸清晰將為AI端側的大規模換機潮奠定堅實基礎。
產業鏈公司加緊布局
在政策補貼驅動以及AI技術賦能的持續推動下,消費電子產業鏈上市公司也在搶抓市場機遇。
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思科技”)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已與國內外主要消費電子品牌形成了長期戰略合作,成為外觀件、結構件、功能模組和整機組裝的主力供應商。在此次創新周期中,公司持續配合客戶進行AI手機和AIPC(人工智能電腦)相關結構件研發,目前,公司在國產頭部品牌的消費電子整機組裝、結構件和模組領域占有重要市場份額。
在消費電子領域,松井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覆蓋手機及相關配件、筆記本電腦及相關配件、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四大細分市場。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以舊換新等支持性政策驅動下,預計下游需求將持續旺盛。面對以舊換新政策帶來的新機遇,公司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緊跟下游頭部客戶的需求變化,并持續推動技術創新與產品升級,以保持行業領先地位,爭取獲得更多發展機會。”
此外,一些上市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也回應了其在AI消費電子領域的布局。天馬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公司顯示產品已在客戶具備AI功能的智能手機和IT終端上應用,公司將密切關注AI技術在各領域的發展,把握相關顯示需求。廈門弘信電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表示,憑借多年積累的多層板高端技術,目前公司產品已經應用在智能手機、AIPC、AI眼鏡及其他可穿戴設備。
對于如何抓住市場機遇,詹軍豪表示,上市公司應加大AI技術研發投入,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個性化需求。同時,公司應積極參與以舊換新政策,優化供應鏈管理,提高響應速度,降低成本,以更具競爭力的價格和產品占據市場份額。此外,還需關注政策動態,靈活調整市場策略,充分把握機遇實現快速發展。
09:57 | 業務戰略升級加速 千方科技2024年... |
09:57 |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政策... |
09:55 | 思特威:一季度凈利同比大增 進一... |
09:54 | 證監會修訂發布派出機構監管職責規... |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00:25 | 搶抓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發展機遇... |
00:25 |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 |
00:25 | 一體化布局成效漸顯 美諾華去年凈... |
00:25 | 華立科技游戲游藝設備業務穩健發展... |
00:25 | 融創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 |
00:25 | 構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費場景 貴州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