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馮雨瑤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業績預告陸續出爐。從消費電子板塊看,受益于行業整體復蘇態勢,多家上市公司業績預喜。
例如,1月9日晚間,光學元件廠商浙江水晶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披露2024年業績預告,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億元至11.20億元,同比增長66.60%至86.59%。公司稱,2024年,公司緊跟全球消費電子行業的復蘇步伐,積極把握人工智能大模型帶來的產業升級機遇,充分發揮技術創新的驅動力量,成功實現了單一大單品向多元化大單品的結構躍遷,推動公司業務規模攀登高峰,盈利能力持續增強。
消費電子龍頭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此前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4年全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31.43億元至136.91億元,同比增長20%至25%。
相關消費電子廠商盈利向好的背后,是市場終端持續好轉。2024年,消費電子行業持續復蘇。以智能手機為例,市場分析機構Canalys的報告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同比增長5%,實現連續四個季度的同比反彈,全年出貨量預計12.2億臺,同比增長6%。
北京群智信息技術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亞琴表示,從2024年產業整體呈現的增長態勢中,可以看到換機周期來臨的一些信號。“整體來講,2024年、2025年都屬于消費電子品類換機周期的范圍。”
群智咨詢執行副總經理兼首席分析師陳軍對記者表示:“2024年手機市場處于增長態勢,2025年有望延續,背后主要有兩點作為支撐:一是智能手機的市場需求沒有變差,二是目前整機廠商的庫存處于可控水平,這有助于2025年手機出貨量維持正增長。”
業內普遍認為,政策端與技術端的加持,有望驅動產業終端需求加速釋放。李亞琴認為,從終端應用、技術創新、行業環境、政策等方面來看,預計2025年消費電子產業將在2024年的基礎上保持增長。
從政策層面來看,1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關于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出,實施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等三類數碼產品(單件銷售價格不超過6000元),按產品銷售價格的15%給予補貼,每位消費者每類產品可補貼1件,每件補貼不超過500元。
“‘國補’政策擴圍至消費電子行業,無疑是對個人消費者的一次實質性激勵,旨在促進消費升級和內需釋放。”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濤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政策不僅直接降低了消費者購買高科技產品的成本,提高了市場對智能終端產品的接受度,還間接推動了整個消費電子產業鏈的創新與發展。
郭濤認為,對于廠商而言,補貼政策增加了市場需求的確定性,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
多家消費電子廠商已積極發聲,將緊抓政策紅利,持續進行研發投入,為客戶帶來更多優質產品和服務。
例如,歐菲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公司積極把握行業發展的良好機遇,充分利用自身多年技術積累,堅持以自主創新引導技術產業化升級,持續進行研發投入,強化內部管理,穩步提高產品品質,不斷鞏固在全球光學光電行業的領先地位,致力于打造全球技術創新平臺型企業。“公司各條產品線均在有序生產,并按客戶訂單預期及時備貨供貨中。”
深圳市卓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稱,“以舊換新”政策可以一定程度上刺激終端消費者的置換及購買,在量的需求上會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而隨著AI技術變革不斷推進,消費電子與科技創新加速融合,產業發展提速。
“手機廠商將圍繞AI展開人才、算力、資本的競爭,獲得更優秀人才、算力、資本的廠商,將吃到AI手機和‘國補’這波紅利。”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AI手機等新消費電子產品的出現,技術與政策共同發力,將促進消費電子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09:57 | 業務戰略升級加速 千方科技2024年... |
09:57 |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政策... |
09:55 | 思特威:一季度凈利同比大增 進一... |
09:54 | 證監會修訂發布派出機構監管職責規... |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00:25 | 搶抓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發展機遇... |
00:25 |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 |
00:25 | 一體化布局成效漸顯 美諾華去年凈... |
00:25 | 華立科技游戲游藝設備業務穩健發展... |
00:25 | 融創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 |
00:25 | 構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費場景 貴州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