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張敏 劉釗
4月18日上午,國家醫療保障局(以下簡稱“國家醫保局”)舉辦“醫保部門助力科技創新”分享會活動,腦機接口、人工心臟、人工瓣膜器械、質子放射治療、人工耳蝸、人工喉等前沿科技的研發生產、臨床應用受到關注。
“目前國家醫保局已發布27批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新增涉及新產品、新設備的價格項目達100余種。”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等媒體表示,希望通過暢通收費渠道,助力滿足臨床急需,加快企業收益回報,形成持續創新的良性循環。
支持醫療科技創新
新的診療技術、設備,從臨床試驗到大規模應用,需要國家醫保部門發布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才能打通收費通道。
近期,國家醫保局設立一批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主要以創新型醫療技術為主。上述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既支持醫療科技創新,也通過醫保基金戰略購買等手段,降低患者就醫費用,讓這些先進的診療技術更加可行。
例如,“人工心臟”是一種機械泵裝置,以機械力的形式直接替代心臟的泵血功能,通過機械能持續推動血液流動解決心臟的“動力問題”。由于制造精度和技術難度極高,“人工心臟”被譽為“醫療器械皇冠上的寶石”。
今年3月份,國家醫保局編制印發《心血管系統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適應第三代植入式“人工心臟”手術收費需要,在全國范圍內統一新增“心室輔助裝置植入費”“心室輔助裝置取出費”“心臟植入式裝置適配費”等價格項目,分別解決手術植入、手術取出、術后調試等醫療服務計價收費問題。
腦機接口是在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建立直接連接的通路。讓癱瘓者行走、讓失語者“說話”、讓盲人“復明”……這些生命科學領域的奇跡有望因腦機接口技術的出現而實現。
另外,3月份國家醫保局發布的《神經系統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專門為腦機接口新技術價格單獨立項,設立了“侵入式腦機接口植入費”“侵入式腦機接口取出費”等價格項目,腦機接口醫療收費將有規可依。3月31日,湖北省在全國率先落實“侵入式腦機接口植入費”“侵入式腦機接口取出費”“非侵入式腦機接口適配費”價格項目并制定政府指導價。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醫保局針對新技術、新設備發布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的同時,也引導企業合理定價、讓科技普惠更多老百姓。
記者了解到,目前人工心臟植入手術的整體費用已從百萬元級別降至70萬元左右。其中,航天泰心科技有限公司承諾降價至49.9萬元/套;今年3月份,各地陸續執行國家組織人工耳蝸類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結果,單套價格從平均21萬元降到5萬元,同樣大大降低了治療的經濟門檻。
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還表示,期待有更多高水平的新技術產品涌現,也希望相關企業能夠根據臨床價值、供需關系和支付能力等因素合理自主定價。
四大維度進行篩選
近年來,我國高端醫療器械發展駛入快車道。
政策方面,1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全面深化藥品醫療器械監管改革促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完善審評審批機制全力支持重大創新”,“積極支持創新藥和醫療器械推廣使用”。4月初,國家藥監局綜合司就《關于優化全生命周期監管支持高端醫療器械創新發展的舉措(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旨在全力支持高端醫療器械重大創新,促進更多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方法應用于醫療健康領域。
在醫療器械審批方面,2月13日,國家藥監局發布的《2024年度醫療器械注冊工作報告》顯示,2024年,國家藥監局共批準65個創新醫療器械產品上市,支氣管導航控制系統、體外心室輔助設備、腎動脈射頻消融儀等多款高端醫療器械上市,覆蓋手術機器人、心肺支持輔助系統、人工智能等多領域。
未來,哪些新產品、新設備有望進入國家醫保局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
對此,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主要是關注四個維度。一是滿足臨床需求;二是技術相對成熟;三是促進增量市場發展;四是體現勞務價值。
深圳市融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兼高級研究員包金剛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政策支持為新技術的臨床應用提供了明確的收費路徑,有助于吸引更多醫療機構和科研人員投入到相關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中,并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
包金剛向記者表示,企業應采取多項措施抓住高端醫療器械國產化的市場機遇。一是企業應加大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的研發投入,掌握核心技術。二是針對不同層次的市場需求,企業要開發多樣化的產品,滿足基層和高端市場的需求,并通過優化生產工藝和供應鏈管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性價比。三是企業要利用政策紅利,加速產品上市。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