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當數字浪潮席卷全球,深圳證券交易所市場(以下簡稱“深市”)通信行業上市公司正以光通信技術為載體,以創新促進產業升級,不斷逐夢科技星辰。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興通訊”)自主研發的“定海”芯片和星云大模型,為智能計算領域注入中國智慧;深圳太辰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辰光”)聚焦高密度光互連,用光纖編織起數據傳輸的星河網絡;深圳市廣和通無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和通”)以端側AI為支點,不斷撬動AI應用的新邊界……
展望未來,深市通信行業上市公司紛紛表示,將持續深耕技術創新的沃土,攜手構建起更龐大的通信產業生態,從芯片研發到終端應用,從光通信網絡到人工智能,凝聚合力,引領全球通信行業向更前沿領域邁進。
技術創新攀高峰
近年來,得益于政策、技術、市場多方利好因素疊加,我國通信業實現穩步增長,5G、千兆光網等網絡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各項應用普及持續深化。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2025年一季度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一季度,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4469億元,同比增長0.7%。按照上年不變價計算的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7.7%。此外,截至3月末,全國光纜線路總長度達到7454萬公里,同比增長13.7%。其中接入網光纜、本地網中繼光纜和長途光纜線路所占比重分別為59.2%、39.3%和1.5%。
在此蓬勃發展的行業大環境下,深市通信行業上市公司憑借自身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與強大的創新驅動力,成為推動行業前行的重要力量。
例如,廣和通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在科技創新方面持續發力,通過四大核心舉措筑牢創新根基:一是高強度投入研發,近三年累計投入超20億元,其中2024年研發投入7.19億元,占營收8.78%;二是完善研發體系,依托經驗豐富的骨干團隊與校企合作人才儲備,接軌國際先進流程,建立適配自身的研發管理與績效評價系統;三是深耕端側AI領域,實現前沿AI模型高效部署,鞏固行業領先地位;四是聚焦機器人領域,以無埋線、可擴展感知、高精度定位避障及成本優化的割草機器人解決方案,以及與頭部企業合作的具身智能項目,展現深厚技術積累與創新實力。
“技術領先是公司發展的根本。”中興通訊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堅持技術創新,一直保持高強度研發投入。2019年至2024年累計研發費用1170.7億元。2024年公司研發費用240.3億元,占收入比例近20%,研發人員3.3萬人,占總人數比例達49%。
然而,創新之路也并非一帆風順,部分企業面臨著高端人才短缺、關鍵技術“卡脖子”、研發周期長且投入大等難題。此外,國際技術封鎖也對核心元器件供應鏈造成沖擊,迫使企業在自主可控的道路上加速前行。但這些挑戰并未阻擋企業的創新腳步,它們正以更堅定的決心,通過產學研合作、建立聯合實驗室等方式,攻克技術難關,為通信行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正如中興通訊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5年,公司將把握AI在通信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端側以及行業應用等四個維度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通過鞏固國內運營商的基本盤,持續提升海外運營商市場占有率,深化“頭部互聯網+運營商”在算力產品的布局,推動端側AI在個人及家庭升級等系列經營舉措,并加大AI領域研發和布局,有信心推動公司收入重回增長軌道。
資本助力謀發展
高研發投入對于公司而言既是搶占技術制高點、構筑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密鑰”,也是考驗資金儲備與運營韌性的“長期挑戰”,因此需要資金的持續支持。在這過程中,資本市場成為深市通信企業突破資金瓶頸的“動力引擎”與創新發展的“穩定后盾”。通過IPO、定向增發、可轉債等多元融資渠道,企業得以快速募集資金投入核心技術研發。
例如,廣和通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深市為公司加大研發投入提供了非常好的融資渠道。公司2017年上市以來,通過資本市場累計募集資金12.55億元(含首發),助力公司在從3G到5G的通信技術的迭代過程中不斷取得突破。
并購重組也是資本市場為企業提供的“戰略利器”。中興通訊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11月份,公司向持有控股子公司深圳市中興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興微電子’)18.82%股權的兩名股東發行A股股份,購買其持有的中興微電子股權,交易對價26.1億元,完成后中興通訊持有中興微電子100%股權。通過本次收購,中興通訊進一步加強對中興微電子的管理與控制力,強化核心競爭力。”
太辰光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深交所上市后,公司知名度和市場認可度進一步得到提高,吸引更多投資者關注,也讓合作伙伴更有信心,為技術合作、成果轉化創造了良好條件。
由此不難看出,資本市場不僅為企業帶來真金白銀的支持,更通過市場化的資源配置機制,助力深市通信企業構建起“研發—產業—資本”的良性循環生態。展望未來,隨著全面注冊制改革的持續深化與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不斷完善,深市通信企業將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在資本的強力支撐下,它們將繼續深耕技術創新,加快突破“卡脖子”技術,在6G通信、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持續發力,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為全球通信行業發展貢獻更多“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21:06 | 東寶生物:5月9日將舉行2024年度網... |
21:06 | 萬興科技:關于取得金融機構股票回... |
21:06 | 新城控股:5月26日將召開2024年年... |
21:06 | 神馬電力:第五屆董事會第二十五次... |
21:06 | 嘉元科技:關于不向下修正“嘉元轉... |
21:06 | 聲迅股份:第五屆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06 | 海特生物:第九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06 | 神馬電力:第五屆監事會第二十次會... |
21:06 | 哈焊華通:第四屆董事會第十八次會... |
21:06 | 奧來德:5月22日將召開2024年年度... |
21:06 | 神思電子:關于收到政府補助的公告 |
21:06 | 九典制藥:累計回購公司股份500000...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