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姜楠
2018年前兩月中國經濟開門紅的成績顯然鼓舞了學界。
在昨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與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共同舉辦的“NAES宏觀經濟形勢季度分析會(2018年1季度)”上,財經院綜合經濟戰略研究部副主任汪紅駒研究員代表課題組做報告時大膽預測,初步預計2018年1季度GDP增長6.9%,消費物價指數上漲2.1%;并建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七方面施策提高長期潛在產出。
從積極因素看,報告認為,2017年經濟增長受供給側改革、房地產投資、基建投資、凈出口改善等因素推動,這些因素在2018年一季度繼續保持動能,推動工業生產加快,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投資、民間投資增速略有提高。同時,在供給側改革的持續作用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跡象初顯。這表現在,產能利用率提高,新產業新產品引領作用增強,服務業持續增長,新動能和消費相關行業位于較高景氣區間,固定資產投資結構繼續優化,商品房待售面積繼續減少,房地產開發投資保持增長,消費市場新業態新消費迅速發展,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工業品價格漲幅收窄,工業企業財務狀況好轉,財政收入狀況好轉,金融運行平穩,金融風險得到控制,人民幣匯率穩定,外匯儲備平穩增長,就業總量保持穩定。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的劉霞輝研究員對于前述經濟增速“6.9%”的預測表示,“應該是中高位的一個比較樂觀的預測”,他認為,當前家庭單位消費處于比較均衡的態勢,一些重點領域服務產品的價格變化,比如醫療、衛生、保健、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服務支出,可能形成服務業結構性變化的重要因素,值得關注。
進入二季度,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外部沖擊影響不容忽視,一方面美聯儲加息提高我國貨幣政策操作難度;另一方面,中美貿易摩擦為中美貿易帶來陰影,美國經濟周期的不確定性增加金融市場調整壓力和風險。
報告認為,中國當前宏觀經濟穩中趨好,雖存在經濟下行的預期,但不存在顯著負產出缺口,宏觀政策的重心是深化供給側改革,提高長期潛在產出。因此,報告建議,第一,著力推進新時代結構性改革,領跑全球競爭性改革;第二,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促進經濟向高質量發展平穩轉型;第三,堅定有序推動對外開放,建設開放型經濟;第四,實施鄉村振興,改善民生生態;第五,繼續推動四大戰略加大力度推進經濟結構升級;第六,積極財政政策聚力增效,更好發揮結構性調整的作用;第七,穩健貨幣政策保持中性,松緊適度,更好服務于實體經濟。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