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獲得通過。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券商資管在主動適應監管要求、及時調整現有業務的同時,大力探索發展新規鼓勵支持且公司有比較優勢的業務。另一方面,私募基金也在積極拓展個人投資者渠道,并預期新規將提升個人投資者對權益類產品的偏好,進而抓住發展機會。整體來看,資管新規將對資管機構帶來多重影響,并將重塑行業生態。
合作模式生變
受資管新規影響,近日,招商銀行宣布將設立資管子公司。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這顯示了銀行打破剛性兌付的決心。所有的資產管理機構均將回歸凈值產品,具有良好市場口碑、投資業績的機構將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
海通資管方面相關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隨著銀行系資管子公司加入競爭,以往券商資管業務中的銀行委外資產規模可能面臨逐步下降。
記者了解到,目前相關影響已經顯露。“受資管新規影響,銀行業本身的理財規模縮減,委外資金也在減少,有些大行原來和公司關系一直很好,今年卻告訴我們不一定能再投了。”某券商資管人士向記者表示。
華泰證券資管指出,憑借銀行信用做資金池的銀行理財將受到影響,多年來理財客戶的投資習慣需要重新培養,有利于以資管凈值類產品的需求增長。
上述券商資管人士表示,目前行業內報價型小集合固收產品在尋求改造成定期開放的凈值型產品,這涉及到產品合同修改,要向客戶發征詢函等環節。這類產品的客戶以銀行等機構為主。目前來看,有些資管機構現存產品規模較大,所以改造起來工作量也比較大。
德邦證券認為,統一監管思路實施后,對于券商資管而言應該是利好。資管新規有望擴大券商資管產品的投資范圍,促使券商往主動管理方向轉型,包括投資端和投行端。新規下,銀證合作不再是簡單的通道合作,雙方合作可能會在更多的投行化產品的銷售等方面。
海通資管指出,公司和銀行的合作將在渠道資源、投研能力上進行互補,并著力在券商資管較有特色的諸如ABS、股票質押式回購等細分領域突破,同時在基礎資產挖掘、產品設計等方面逐步形成自身的業務特色,擴大品牌效應。
直面考驗
對于即將落地的資管新規,來自私募行業的人士表示,預計將主要從多個方面帶來影響。一是將大大收緊銀行理財資金流向私募機構的渠道。二是隨著招商銀行率先拉開商業銀行單獨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的大幕,私募機構以往在商業銀行委外投資的“黃金水道”,也可能將逐步進入“枯水期”。三是私募基金客戶門檻的顯著提升,將對私募機構提升資產管理規模帶來顯著不利影響。
業內人士也指出,銀行理財、信托產品、類固收產品等資管產品剛性兌付的打破,有望間接提升投資者對權益類產品的偏好。這對于私募機構的發展而言,將構成長期利好。
上海泓信投資董事長尹克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資管新規的相關監管導向來看,無論是對新合格投資者認定標準的提高,還是銀行委外業務的收縮,從短期來看,都將會增加私募募資流程的復雜性。而從長期來看,新規也將催化私募基金行業的分化和洗牌,促使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此外,上海某債券私募機構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資管新規正式實施之后,私募機構面臨的沖擊,預計主要來自銀行資金的大量外流。具體來看,“銀行理財+私募FOF”的業務模式將終止,銀行理財也無法直接投資作為非金融機構資產管理產品的私募基金產品。而在招商銀行率先成立資管公司之后,未來以城商行為代表的商業銀行,可能都會直接成立自己的資管公司,從而大大減少向私募等資管機構的委托投資。
而目前私募機構對于資管新規可能引發的權益類金融產品市場增長,則普遍抱有樂觀預期。廣州基巖資本副總裁黃明麒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整體來看,資管新規對于銀行、券商、信托等機構的固收類產品的沖擊比較大,而私募權益類產品反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一方面,資管新規主要是要打破剛兌,以前剛性兌付的銀行理財產品、信托產品、類固收產品等所受到的不利影響將較為突出。另一方面,以往投資者往往會更傾向于投資剛兌產品,而現在由于資管產品剛性兌付的終結,將使得許多投資者轉而更加偏好私募等資管機構的權益類產品。
順勢而為謀轉型
對于在資管新規實施后,券商資管與私募機構等如何在資管行業中保持和增強自身競爭力的問題,記者了解到,多家券商資管在主動適應監管要求、及時調整現有業務的同時,也在大力度探索發展新規鼓勵支持且公司擁有比較優勢的業務,加快向主動管理轉型的步伐。而充分挖掘個人投資者客戶、大力發展“類保本型”私募產品等,則成為許多私募機構的應對之策。
“公司已為新規實施做好前瞻準備,力求各項業務平穩發展。”華泰證券資管人士介紹,公司更加注重主動投資、主動管理、主動設計產品的能力,加強產品創新,構建具有華泰特色的金融產品庫,提升產品業績和客戶服務能力,切實提升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市場地位和品牌價值。
“今年公司將繼續通過積極調整發展策略,逐步形成自身的業務特色。同時,要充分發揮與母公司的綜合金融協同及業務聯動效應,加強市場體系建設,深入挖掘客戶群體的市場需求、細分客戶偏好,做好產品儲備及客戶拜訪等客戶關系管理工作,著實提升客戶服務能力,改善和優化客戶體驗,樹立市場口碑。在投資理念方面,將著力于提升風險定價能力和風險轉移能力,努力實現絕對收益,控制凈值波動風險。”上述海通資管人士表示。
德邦證券表示,未來公司將繼續深耕資產證券化領域,創新業務模式、擴大基礎資產類別,在鞏固現有細分領域競爭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各類金融機構的信貸資產、消費金融、租賃、供應鏈金融、PPP項目、商業物業、公共事業收費權等領域項目的開發。堅持以客戶需求為核心,通過提升研究能力,挖掘優質資產,打造從Pre-ABS基金到ABS發行再到ABS投資、定價等業務的資產證券化業務全鏈條。
上海某專注于量化投資的大型私募機構負責人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自2017年商業銀行委外投資開始收縮以來,該私募機構就持續感受到銀行資金渠道收縮,帶來的資產管理規模大幅下降壓力。綜合考慮到資管新規正式實施之后的銀行資金渠道利空,該私募機構在2018年伊始,就確立了向個人投資理財市場發力的戰略轉型方向,并大力改變以往在渠道和品牌傳播中主要面向機構客戶的經營定位,以期待從低風險偏好的個人投資者客戶上精準發力,確保公司資產管理規模不出現明顯下滑。
而尹克表示,在國外成熟的理財市場,絕大多數的基金和理財產品,沒有“保本”或“剛兌”的概念,隨著資管新規徹底打破我國財富管理市場的剛性兌付,權益類或者浮動凈值類產品將成為資管行業的長期發展趨勢,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在此背景下,在權益投資的盈利質量和盈利穩定性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的優秀私募機構,將在部分取代廣義固收類金融產品的資管行業變局中,把握住重要發展機遇。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