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機構發展迎來特殊時刻。一方面,對外開放不斷加速,市場準入持續擴大,外資持股比例限制今年有望放開;另一方面,對金融機構股東的監管、金控集團的監管,以及金融市場大數據的建設都在加速進行,“穿透式”監管理念正在以出臺具體政策的方式快速落地。
自今年1月份以來,監管部門依次出臺了銀行、保險、證券機構的股權管理規定,對金融機構的監管實行全面穿透。與此同時,國務院辦公廳9日下發《關于全面推進金融業綜合統計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要求加快推動建立覆蓋所有金融機構、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活動的金融業綜合統計體系。
興業銀行、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監管層出臺的銀行、證券、保險金融機構股權管理規定,內容雖有差異,但大部分原則相同,體現了大一統的思路。在他看來,銀證保出臺的規則都無一例外的將“穿透原則”落實到了金融機構股權管理方面。
“所有的監管,都得先‘看得見’。”魯政委對第一財經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金融監管成為全球共同的反思。金融是個特殊的行業,監管需要解決金融機構背后到底是誰的問題,解決真實股東的問題。
穿透股權,穿透資金
今年1月,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商業銀行、信托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所有銀監會批準設立的金融機構股權結構、股東資質等進行了規范。兩個月后,銀監會發布配套文件,對存量股權結構違規與違規授信情況的處理細化了規定,明確了整改要求。
3月7日,保監會發布《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對保險公司、保險集團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股權結構、股東資質和行為規范等明確了要求。3月30日,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對規范證券公司股權結構管理及股東準入要求等規范,公開征求意見。
至此,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均已出臺其負責范圍內金融機構的股權管理相關辦法或規定,金融機構股權管理基本實現全覆蓋。
“目前證券公司的管理規定還在征求意見,沒有明確存量問題如何處理,預計會類似銀監會此前的做法,在新規吸收反饋意見正式發布之后,以’打補丁’的方式公布實施。”魯政委分析,比較可以發現,三個規定對金融機構具有控制權股東的資質都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對關聯交易、股權代持、杠桿資金收購也都做出了明確規定。
以證券公司為例,控股股東凈資產要求大幅提高,從此前《證券法》規定的主要股東凈資產達到2億元即可,提高到凈資產水平1000億元;盈利要求明確,主要股東需連續3年盈利,控股股東應連續5年盈利;調整股東持股比例限制,單個非金融企業實際控制證券公司股權的比例不得超過1/3;嚴格限制關聯交易,證券公司的股東及其實際控制人不得要求證券公司為其或其關聯方提供融資或者擔保,等等。
“這些要求相對來講都是比較高的,比如凈資產要求從2億提高到1000億。但站在防風險的角度,作為證券公司的控股股東,也需要有比較強的風險承擔能力。”魯政委對記者表示,雖然證券公司不是銀行,但是也是有風險的,如果股東擁有比較強的資產實力,更有利于幫助券商的正常和良好發展。不過,最終的標準是多少,還需要看征求意見完成后的正式規則。
更明顯的“穿透要求”,體現在限制“曲線入股”和要求入股必須是自有資金方面。
比如證券業,證監會要求“擬入股股東應當真實、準確、完整的說明其股權結構直至最終權益持有人”;原則禁止信托計劃、資產管理計劃、投資基金等理財產品成為證券公司的股東或者證券公司股東實際控制人鏈條中的任何一環;同時,禁止股權代持,要求“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委托他人或者接受他人委托持有或者管理證券公司的股權”。
在入股資金來源方面,證監會要求證券公司股東的出資額不得超過其凈資產,不得以委托資金、負債資金等非自有資金入股證券公司。
魯政委認為,對于各行業金融機構“兩參一控”規則的明確,可能意味著部分持股數量超標的金融控股公司需要逐步清理其超標、違規持有的金融機構股權。
另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證券公司股權管理新規征求意見稿中,對實際控制人的要求是比較嚴格的。“目前還不確定對存量如何處理,是否要新老劃斷,”該人士預計,可能會像保險公司一樣,監管層對證券公司過往的出資和購買重新核查,對資金來源進行穿透,以防止股權代持、杠桿交易、負債購買等一系列行為的發生。
全覆蓋,全統計
“穿透式”監管理念不僅體現在金融機構股權監管方面,還體現在各類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上。
4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進金融業綜合統計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稱,金融業綜合統計是國家金融基礎設施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要求加快建立覆蓋所有金融機構、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活動的金融業綜合統計體系。根據安排,人民銀行將負責統籌金融業綜合統計工作,并牽頭成立統籌金融業綜合統計管理工作小組。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金融系統開展了一系列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探索,金融業綜合統計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統計和公布社會融資規模,2017年開始測算宏觀杠桿率,對評估經濟運行的風險狀況提供了支持,金融機構資產管理產品統計制度建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同時,金融業綜合統計也遇到了一些突出問題,包括統計制度存在割裂,數據標準不統一,統計技術手段單一,數據組織分散,信息歸集和使用難,共享機制不完善;交叉性金融活動、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金融控股公司等關鍵領域統計監測不足,風險預警數據不敏感;宏觀風險統計基礎較為薄弱,政策效果評估數據不充分;部分金融活動游離于金融統計體系之外,基礎數據不健全等。
《意見》提出七大方面目標。一是建立交叉性金融產品統計,有效統計監測跨行業、跨市場、跨部門金融活動;二是建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統計,全面掌握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對金融體系的影響程度,及時發現風險傳導節點和重大風險隱患。
三是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統計,支持內部關聯交易判斷和外部風險傳染識別;四是編制金融業資產負債表,完善金融資金流量、存量統計,摸清金融業家底,強化宏觀杠桿率監測基礎;五是開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等統計,反映金融體系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六是建立并完善債券市場統計等金融基礎設施統計,有效識別市場風險及其傳染渠道;七是建立地方金融管理部門監管的地方金融組織統計,以及互聯網金融統計,加強對風險防控薄弱環節的統計監測。
華創策略首席分析師王君對第一財經表示,金融開放是大趨勢,未來金融開放包括人民幣的國際化,和人民幣資產的國際化。在此之前,需要把金融基礎設施搭建起來,把金融外資機構引進來。通過他們的資金渠道和管理方式,把前期的工作做好。
“今年金融開放,又主要是在金融機構股權方面。”王君認為,目前金融監管框架呈現從分業向混業轉移的趨勢,在日趨混業的監管之下,更需要有統一的框架、統一的數據收集,這既是監管架構的搭建過程,也是金融去杠桿的一部分。
16:59 | 江城基金“十億百企創投計劃”發布... |
16:24 | 鼎際得舉辦POE產品發布會 剖析項目... |
16:07 | 上交所召開商業航天產業座談會 支... |
16:06 |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與嘉... |
14:49 | 均普智能2024年扭虧為盈 在手訂單... |
14:48 | 金田股份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