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包興安: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3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表示,要推動信貸、股市、債市、匯市、樓市健康發展,及時跟進監督,消除隱患。本報特邀請專家深度解讀如何推動上述五大市場健康發展,以饗讀者。
專家:中央高度重視股市債市統籌監管十分迫切
推動股市、債市健康發展本質上要強化市場融資功能、規范化解金融風險
■本報記者 朱寶琛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3日召開會議,提出要推動信貸、股市、債市、匯市、樓市健康發展,及時跟進監督,消除隱患。對此,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推動股市、債市健康方面,本質上就是要強化市場融資功能、規范化解金融風險。要促進股市、債市健康發展,必須要進一步加強監管,堅持并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
對資本市場重視達到新高度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A股市值總規模創出歷史新高,達到56.6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1.85%。同時,2017年債市凈融資額亦達到萬億元級別。
對此,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股票和債券是直接融資最為重要的兩個手段。長期以來,隨著金融改革不斷深化,兩個市場規模擴張。但在市場規模擴張的同時,一些不良現象也引發了監管層的重視。“講故事”、炒概念的投資邏輯嚴重削弱了金融對實體的支撐作用,而期限錯配杠桿率高企則積累了金融風險。
“從這個角度看,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推動股市、債市健康發展,本質上就是要強化市場融資功能、規范化解金融風險。”陳靂說。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要推動信貸、股市、債市、匯市、樓市健康發展,及時跟進監督,消除隱患。這在歷史上是首次。”聯儲證券首席投資顧問胡曉輝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他進一步表示,資金是流動的,從大類資產配置角度看,資金流動的渠道無非就是信貸、股市、債市、匯市、樓市,資金在這五大類渠道或市場中或是串行,或是并行,由于我們分類分業監管,在過去很難穿透,也很難掌控資金的真實大類流向。
“隨著我們國家的發展,社會資金已經十分龐大,監管難度更大,因此,統籌監管十分迫切。”胡曉輝表示。
同時,債市與股市聯動又是最為緊密,也是對經濟產生巨大影響的兩個市場。對此,胡曉輝舉例予以說明: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高于3%,都誘發了經濟危機,可見債券市場對我們經濟的影響十分巨大,股市的波動同樣如此。近年來隨著我們的開放、創新,證券市場各種創新業務在支持實體經濟方面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隱患,對實體經濟帶來極大負面影響。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因此推動股市、債市健康發展,不僅僅是我們兩個市場的問題,更是關乎我們經濟發展與穩定的大事,意義十分重大。”胡曉輝表示。
“推動股市、債市健康發展,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體現。”大同證券首席投資顧問鄭虹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在我國經濟穩步發展的同時,對資本市場的重視也達到了新的高度,股市、債市的資金來自于各投資者,同時,股市、債市是服務地方企業及政府的重要投融資渠道,地方政府和企業的良性發展,將會更好的帶動地方人民的生活水平,這是一個正向循環。
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打擊力度
推動股市、債市健康發展,怎么做?這也是業界長期以來都在討論的問題。胡曉輝認為,從股市角度來看,“公正、公開、公平”是核心。同時,要加強監管,對內幕交易、忽悠式重組、操控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必須堅持并加大打擊力度。
事實上,對于違法違規行為監管層一直都在嚴厲打擊。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證監會全年新啟動調查478件,新增立案案件312件,其中重大案件90件,同比增長一倍。此外,新增涉外案件157件。全年辦結立案案件335件,同比增長43%。
胡曉輝表示,最近兩年,監管層對股市及債市的健康發展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從堅決打擊“忽悠式”重組、跨行業、跨市場、跨國套利等行為,堅決打擊場外配資、重拳打擊操縱股價、坐莊等違法行為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使得市場得到凈化,投資者信心增加。
“最近幾年來,監管層在IPO、企業財務報表及信息披露,企業重組及打擊內幕交易、債市降杠桿等方面,系統地對股市、債市進行監管,從源頭開始,層層監管,以保證兩市健康有序發展。”鄭虹表示。
與此同時,胡曉輝表示,推動股市、債市健康發展,要堅定不移地去杠桿,降低市場風險,加強資管等業務的監管,做好投資者教育等。
另外,隨著A股“入摩”,我們的市場會更加開放,會有很多舶來的所謂的創新業務,因此,就要加強社會信息收集與動態監管,防止這些業務侵襲我們的市場;要堅決杜絕假借創新,干擾和操控市場,比如以前的場外質押等業務,防微杜漸。
債券市場方面,胡曉輝認為,在降杠桿、打破剛性兌付的背景下,已經出現數起債券違約情況,因此,對這方問題應有足夠的重視,從嚴把關,統一監管。
展望未來,陳靂認為,監管原則上還是應該立足于引導資金脫虛向實、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兩個層面。
“去年以來監管層已經在這兩個層面做了很多工作。”陳靂說,比如并購重組新規有效打擊了‘跟風式’‘忽悠式’重組;今年年初以來‘獨角獸’回歸則為金融服務支持實體做出了范例。
“相信未來政策仍將持續推進。”陳靂說。
財富證券網絡金融部副總經理趙歡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應在政策維穩、加強監管的同時,推動基礎性制度建設,推動產能出清、去杠桿、債務重組、債轉股、資產證券化、混改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資本市場真正服務實體經濟,推動中國經濟轉型。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