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股市場時有異象,時熱時冷,數年前因為市場莊家操控,缺乏基本面的創業板新股竟然出現爆炒。不過,參與投資的估計大部分均為“知情者”,成為小圈子的炒賣活動。其后,監管機構收緊條例,嚴打創業板市場,創業板新股熱情終于不再。
為糾正市場誤區,香港新股在過去一年一直在進行改革咨詢,希望引入更多高質量企業進駐。新股條例在2018年4月30日生效,筆者估計未來新股供應量將大增,不過,企業若不具備品牌、概念、基本面及前景,就算可以成功集資,未來的道路絕對不好走,更遑論熱潮。
新股市場一度異象叢生
在新股條例生效前,港股主板曾經涌現一個微型新股潮,一批勉強能通過上市要求的新股成功上市,過程中出現一系列異象。是什么異象呢?就是一些沒有品牌、沒有概念、沒有基本面,甚至是缺乏前景的公司獲得熱烈反應,認購倍數破紀錄,上市股價首發表現破紀錄等等。
不少投資界朋友咨詢為何出現這情況,筆者亦坦言,世界是沒有奇跡的,成熟的投資者不會貿然投資上述“四無”的上市企業,參與投資的一般都只是“知情者”,目的是什么無從推敲,不過筆者深知,香港主板上市殼奇貨可居,具備價值,造“殼”出售利錢甚豐。
業界朋友在年初與筆者討論今年蓄勢待發的新股潮,終于成為事實。香港新股條例終于在2018年4月30日生效,據悉已經有大量企業提交申請,排隊準備來港的企業估計有數百家,甚至是上千家,其中包括多家獨角獸科技企業。單在過去一周,就有超過五十家企業拜訪筆者,這些企業有科技背景的、有生物科技背景的,其中也有同股不同權背景的企業,可謂包羅萬象。
目前的時刻其實略為敏感,環球貿易狀況前景不明確,不少科技型企業更被推到貿易戰場的前線,成為出氣的箭靶。大批已經在海外上市的科技企業如坐針氈,心里擔憂自己會否被連累。此時,香港交易所大開中門,若能成功回歸成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這一舉措可謂及時雨。
但整體而言,香港準備好了嗎?這個很難說,以往需要數年去執行時間表沖刺上市,現在變為數月便完事,與此同時,投資者保障法規卻沒有任何改變,因此企業的自律性非常重要。頭一批同股不同權主要是超大型企業,從企業形象出發,筆者估計問題不大。不過長期來說,是否所有企業都能嚴守紀律,就只能由時間證明。
在一系列改動下,筆者估計港股未來將迎來一波新股潮,在7、8月份期間,將有首批同股不同權的新股在香港主板上市。至于此類型企業會否被納入港股通,是投資界關注的焦點。
港交所爭搶“獨角獸”
在新經濟浪潮中,不少企業均采用同股不同權的結構,對此港交所作出了彈性安排,配合新經濟公司的特征來部署。這有利港交所上市企業的多元化發展,全面與內地、國際交易所競爭,爭取獨角獸互聯網、科技類企業的IPO資源。同時,港交所主板采納同股不同權的背后意義甚為重大,在中美爆發貿易爭端的敏感時刻,港交所此舉將有助內地高科技、科網龍頭回流中國的國際資本市場,淡化美國的影響。
過去多年來,科技企業的投資陸續成熟,筆者預期內地科網企業將會一步步分拆旗下投資業務上市,這些分拆業務亦將成為全新的“獨角獸”。因此,在環球市場加快發展步伐時,港交所將迎來全新的活躍年代。
不過,近年來香港市場的交易量表現平平。從2011年到2016年中,除了2015年牛市的日均交易量達到1050億港元之外,其他年份從未超過700億港元。上述的交投局限,與香港小市值公司眾多的先天限制有關,因此吸引更多大市值的新經濟公司也成為港交所的發展方向。港交所一直努力爭取吸引內地大市值企業,打造環球具規模的金融市場。
與此同時,內地及國際交易所近期也紛紛表態擁抱新經濟,早前更將此列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未來“獨角獸”企業在內地上市亦有可能出現綠色通道,若A股亦啟動同股不同權的發展,對香港有一定的壓力,絕對不可忽略。同股不同權是一個市場的大趨勢,每一個不同的市場可以發展自己不同的特點。每個交易所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徑。目前香港新股市場的緊迫感在于爭奪更多潛在的巨無霸企業來港上市。在內地“獨角獸”企業的新一輪上市潮中,港交所不想再失去下一個“獨角獸”。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