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左永剛
6月23日晚,中國證券博物館首堂公開課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大廳正式拉開帷幕。本次公開課由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主講,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副主席、中國證券博物館籌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姜洋同志主持,上海證券交易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蔣鋒致歡迎辭。當晚,交易大廳內座無虛席,來自上海金融界的300余位聽眾分享了一場來自故宮的文化盛宴。
一座博物館應該以什么樣的姿態面對社會公眾?又如何將有趣的歷史信息與當代的人生活勾連對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以《匠者仁心:故宮博物院的追求與夢想》為題,向現場聽眾講解了故宮博物院近年來整體修繕、規劃改造、文物修復、數字化管理、文化交流等領域的精彩故事。兩個多小時的演講,行云流水,蕩氣回腸,單霽翔對故宮內館藏的數百萬件珍品如數家珍,侃侃而談,不時引發現場滿堂掌聲笑聲。
“一座博物館要讓走近她的人感受到人文關懷”。單霽翔講述了故宮博物館為游客增設休息座椅、進行“廁所革命”、使用高科技照明手段“點亮”百年大殿、拆除臨時建筑、整改參觀標識、實現垃圾不落地等一系列整治措施。單霽翔表示,博物館是凝結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記錄中華文明的重要見證,更是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交給下一代,是故宮博物院每一個工作人員的使命和職責。”
“一座博物館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服務好每個觀眾。”據單霽翔介紹,故宮已成為世界上每年接待觀眾人數最多的博物館,去年突破1600萬人大關,遠遠超過第二名法國盧浮宮的800萬人。如何解決觀眾數量與觀展質量之間的矛盾?對此,故宮實行了淡季旺季調配、每日限流、時段分流等“消峰”措施,全面實行網絡預定購票。經過一年半的努力,觀眾控制在每日8萬人,并實現了分時參觀,既滿足了觀眾參觀的心愿,又保證了觀展的質量。
“做一個開放的博物館”,是演講中不斷傳遞出的信息。“修復文物,就是一個科普的過程。要讓公眾知道我們用什么態度和技術來修復故宮內的文物,讓社會公眾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受益權。”為了全面修繕館藏文物,故宮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故宮文物醫院,以開放的姿態匯聚全球頂尖科學家,招募社會志愿者共同參與,為故宮館藏文物科學診斷并定制修繕方案。如今,故宮開放區域已達到80%,未來還將繼續開放,不斷為觀眾帶來驚喜。“真正的開放,是把文物納入到公眾的視野中,讓全社會來認知故宮,認知中華文化,共同參與故宮的保護。”
如何把線下千萬觀眾變為在線億萬觀眾?據統計,故宮官網去年訪問量達到8.91億人次,180多萬件館藏珍品全部實現了在線展示。單霽翔介紹,通過端門數字博物館、數字地毯、數字書法、數字繪畫、數字長卷、數字屏風、數字織繡、數字養心殿、數字御膳房、VR虛擬劇場、故宮社區等數字技術和網絡互動社區,將故宮這座巨大的文化寶庫演繹成令億萬人觸手可得、身臨其境的“數字故宮”。“一系列故宮出品的APP,如《韓熙載夜宴圖APP》蘊藏著220個知識點,可以攜帶每一位觸摸她的觀眾回到歷史長河中;《每日故宮》這款應用,每天推送館藏珍品知識,觀眾可以建立一個屬于個人的掌上故宮博物院”……單霽翔演講清單上精彩紛呈的數字項目、創意迭出的文創產品、遍布海內外的培訓基地、跨越時空的國際文化交流,令大家對故宮的未來充滿更多的期待。
姜洋在總結中指出,籌辦中國證券博物館,既是為了反映中國改革開放和資本市場建設發展成就,也是為了記錄、傳承和普及金融證券知識文化,這是博物館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把傳播中華文化的責任扛在肩上,把為觀眾服務的使命放在心上,這是我們辦好中國證券博物館應該堅守的原則。”
為把中國證券博物館建設成為國家級博物館、具有國際水準的博物館,進一步得到更為全面、專業的指導,中國證券博物館籌建工作領導小組決定,聘請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為中國證券博物館顧問。姜洋同志為單霽翔院長頒發了聘書。
本次公開課的舉辦,也意味著中國證券博物館的籌建工作進入全面推進和逐步實施的重要階段。不久的將來,中國證券博物館的正式開館,將向社會展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豐碩成果,打造彰顯中國資本市場“四個自信”的證券期貨文化高地。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