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傅蘇穎
在金融科技領域,區塊鏈技術越來越受到關注,最近,全球首個區塊鏈跨境匯款香港上線受到行業廣泛關注,無論是傳統銀行還是BATJ等紛紛布局區塊鏈金融,炙手可熱的區塊鏈落地金融,是行之將至還是漸行漸遠?6月29日,由華夏時報與洞見傳媒舉辦的“新金融新趨勢暨2018年金融科技峰會”上,多位專家對此展開了討論。
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吳震在會上表示,區塊鏈正由2.0以以太坊為代表的智能合約時代,進入到區塊鏈2.0X時代,研究區塊鏈在金融、商業、社會管理、產權、物聯網等多領域的商業應用,目前正在研究的關鍵技術:高性能共識算法、零知識證明、多方計算、跨鏈互通等。他介紹,自己所在中心正在利用區塊鏈技術,對國家電子合同備案平臺進行升級,發揮區塊鏈防篡改的特性,起到第三方平臺自證清白的作用。
▲會場
吳震說,區塊鏈在行業應用領域和社會生產領域正在推進應用落地,但很多項目技術方案值得推敲,部分較好的項目應用范圍也比較狹窄。總的來說,區塊鏈當前技術還處于早期,只能說有發展潛力。監管層面要防范打擊詐騙,致力技術研究,加強區塊鏈管理,總體上我們主張以鏈管鏈,以技術對技術。
報告顯示,2017年圍繞區塊鏈融資企業數量達到188家,融資金額超過8.3億美元,比2016年有大幅度上漲,到去年10月ICO項目超過20億美元。2015年以后國內區塊鏈數量快速增長,超過全年一倍,2017年54億,2016年只有26億,而2018年第一季度融資接近2017年全年一半。
如今,市場上產生了許多對區塊鏈的神話,如在金融視角方面,有人認為金融科技核心就是區塊鏈。也有人從互聯網視角出發,認為有助于打破當前互聯網壟斷。從社會視角來看,有人認為區塊鏈是大規模的協作方式,可以代表以公司、機構為核心的組織形式和市場關系變成了社會自組織生產方式,區塊鏈寄托了當前許多打破壟斷、實現公平透明新世界的訴求,所以區塊鏈也得到很多重視。
鏈極科技董事長龐引明博士作主題演講《區塊鏈與新金融變革》時表示,金融科技研發、金融創新應用、監管科技的中心圍繞發展金融科技創新這一目標良性循環、相生相促;最終會達到金融和監管科技共榮、金融科技和監管科技一體促進金融創新的效果。“區塊鏈顛覆性是毋庸置疑的,它解決了我們長期人類沒有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底層數據真實性問題。這個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確實是非常大的。新金融在老金融的基礎上做一些改良。如一開始互聯網金融和金融互聯網出現的話在1.0的網絡上面是很難做到真正的金融創新,在2.0的基礎上,有了價值交換的基礎,新金融的變革呼之欲出。”
當然,區塊鏈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其中經濟風險是比較主要的。吳震介紹,體現形式為詐騙,詐騙分成空氣幣、傳銷幣、蹭鏈。“空氣幣就是發布了一個項目,但是我什么都沒有做,這種認為空氣幣,傳銷幣和空氣幣有區別,穿孝幣更底層,很多人利用老百姓不了解區塊鏈,打著區塊鏈名義做假虛擬貨幣,和區塊鏈沒有關系。”
在蹭鏈方面,如區塊機、區塊鏈大米、區塊豬,如果扎扎實實去做未必是蹭鏈,但是現在99%以上沒有做什么,就是拿著區塊鏈名義蹭熱點。另外數字貨幣交易風險,包括操作市場風險、轉價跑路風險、監守自盜風險。
第二個風險是社會風險,吳震認為,由于詐騙有經濟損失等群體性事件。虛擬貨幣在過去引發了比較大的投機氛圍,與當前國家要求踏踏實實發展實體經濟不是很融合,對國家實體經濟發展有損害,導致大量人不踏踏實實搞技術,而是投機和炒作。
第三個風險是技術風險。目前區塊鏈技術風險越來越受到關注,包括邏輯風險,實現風險、外部風險等。例如,很多人討論區塊鏈的51%攻擊是可能發生的。同時還存在代碼漏洞、合約漏洞等。交易所作為區塊鏈和現實世界的通道的節點,可能出現被盜,這是區塊鏈的外部風險。
“區塊鏈的不確定性是最大的,因為它是分布式的、免任式的、加密的、智能和約等特征,因此,影響和挑戰是不小的。”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表示,在很多技術、風險管理方面,特別是監管科技應用,挑戰壓力比較大。我國制訂的一些規則和標準,要體現出我國區塊鏈技術的特點,這樣會改變金融體系結構,包括一些基礎設施,這都面臨著各個方面的挑戰。
周延禮表示,當前全球各個法律和監管框架,應該說都不適應于區塊鏈網絡和技術發展要求,因此,要從新的監管大態勢下、新的趨勢加快研究新的標準,這對我國的壓力和挑戰、緊迫性和急需性都是并存。
對于區塊鏈的發展前景,吳震提出,區塊鏈當前不成熟,由于技術本身可以有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趨勢,我們不能輕易輕視其價值,認為其有發展價值,但是目前落地上存在比較大的困難。
吳震坦言,區塊鏈行業目前處于早期,建議觀察再做。一方面要嚴厲打擊防范打擊詐騙,因為現在關于區塊鏈詐騙比較猖獗,如果不進行防范和打擊會損害行業的名譽。第二踏踏實實進行技術研究,這才是區塊鏈長期發展根本。
最后,吳震表示,“需要對區塊鏈行業加強管理,技術上對區塊鏈管理不是特別困難,當然也存在著特色,包括公鏈全球性和各國法律不一致,技術上,我們主張以鏈管鏈,以技術對技術。”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