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獲悉,多家支付機構近日收到中信銀行告知函,將于2018年7月31日關閉直連模式的快捷支付接口。對此,中信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吳軍稱,該行是業內首家完成快捷支付全量業務遷移工作的銀行,希望成為示范,推動全行業“斷直連”工作加速開展。吳軍強調,近期相關業務系統運行平穩,沒有對合作機構及消費者造成影響。
專家和分析人士表示,近年來,我國支付市場發展迅速,但在業務快速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不少問題,擾亂了金融秩序,集聚了金融風險。從近期央行對支付機構的處罰披露情況來看,未來支付行業“嚴監管”和“強服務”的趨勢不會改變。監管趨嚴將改變第三方支付行業的清算結構、盈利模式,預計行業兼并重組將提速。
“斷直連”影響不大
去年8月,央行發文要求推進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近日,央行又發文要求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實現100%集中交存。
吳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相對于模式復雜的受理側業務來說,發卡側“斷直連”工作進展迅速。從目前情況來看,“斷直連”中的重頭戲“快捷支付”(網聯稱為協議支付)業務量巨大、消費者客戶體驗要求高,部分體量規模大的支付機構對完全切換至網聯平臺存在疑慮,多數銀行也存在觀望態度。在“強合規”背景下,中信銀行在業內首家完成了快捷支付全量業務遷移工作,業務運行平穩,無疑會增強“斷直連”整體工作全面落地的信心,有望在行業內形成示范效應。
國金證券分析師裴培認為,“斷直連”對支付機構的成本影響不大,網聯系統性能的持續完善更關鍵。為快速上線,網聯對于支付機構已與銀行直連部分沿用原價格,因此對于支付寶、微信支付這類巨頭來講成本幾乎不受影響。但新模式下,所有銀行卡交易都要統一經過網聯,網聯的系統性能高度影響整個支付行業運作的穩定性。目前看網聯的性能可以基本支撐現有支付需求,但仍需持續完善以跟上行業快速發展的步伐。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何飛表示,“斷直連”后,消費者體驗上幾乎不會受到影響。由于清算規則得到統一,消費者使用成本有望降低。消費者在選擇支付機構時需要防范部分支付機構暴露的風險,保證自身支付資金和流程安全。
行業強監管延續
“在強監管大背景下,‘斷直連’是大勢所趨,早來好過比晚來。”業內人士認為,“斷直連”的優勢在于:讓清算的歸清算,支付的歸支付。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直言,近年來,我國支付市場發展迅速,銀行支付和非銀行支付齊頭并進,支付方式和產品推陳出新,支付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但在業務快速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一些非銀行支付機構互聯、直連,通過銀行違規進行跨行清算;部分機構“無照駕駛”,未經許可非法從事支付業務;違規經營、挪用客戶備付金等風險事件也時有發生。這些違法違規行為,擾亂了金融秩序,集聚了金融風險,侵害了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專家表示,在過往的直連模式下,第三方支付機構充當了跨行清算的角色。消費者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轉賬和付款時,無論是央行還是商業銀行對其資金流向都無法具體掌握,從防風險的角度來看,很難把握。一旦出現風險,很容易傳導至銀行體系。
事實上,監管部門已多次出臺相關文件。從央行對支付機構的處罰來看,對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監管也愈加嚴格。
并購重組料加速
中山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李湛表示,支付寶、微信支付的雙寡頭壟斷格局或將在長時間內難以被撼動,第三方支付行業并購重組將加速。
“央行自2016年已不再簽發新的支付牌照,且對持牌機構的監管處罰力度加強。”李湛稱,截至今年7月,已吊銷33張支付牌照,未來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并購重組將會加速,多數現有支付機構或將退出該市場。
何飛表示,未來監管層將更加注重穿透式監管。對“斷直連”后的支付機構而言,由于大型支付機構此前在場景和客戶上都有明顯優勢,故在業務轉型過程中或繼續保持先發優勢,中小型支付機構可能會在公平競爭環境中實現后來居上。對于商業銀行,未來要進一步回歸主業,充分發揮正規金融機構牌照優勢,加快自身業務場景建設,不斷增強客戶黏性,改變以往單純依靠某一類業務獲取利潤的模式,在提升客戶綜合貢獻度上實現突破。
“長遠來看,網聯平臺可在更多領域發揮積極作用。”董希淼表示,一是更好助力監管規范支付市場。當前支付市場還處在持續規范過程中,仍有一些支付機構和業務尚未切入網聯平臺,未來網聯平臺可進一步擴容接入主體、擴展業務領域,更好規范支付業務發展。二是更好提供清算服務。網聯平臺作為居間清算組織,雙向連接支付機構和商業銀行,未來隨著國內支付清算市場的對外開放,清算領域的競爭將會加劇,網聯平臺應更好發揮居間協調作用,提供更加優質的轉清算服務。
董希淼認為,“斷直連”有助于打破當前支付領域的寡頭壟斷格局,縮小支付機構之間的渠道能力差距,未來,網聯平臺應對接入機構一視同仁,為我國支付市場發展營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
何飛表示,展望未來,在“斷直連”和客戶備付金管理有效實施后,整個支付清算體系將步入規范發展階段,體系內的各類機構將各司其職,體系內的運行規則將更加清晰透明,公平競爭環境將進一步優化。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