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央行連續(xù)第8個工作日未開展公開市場操作(OMO),由于存量央行逆回購已盡數(shù)到期,當日OMO實現(xiàn)零投放零回籠。分析人士稱,沒了央行逆回購到期,加之政府債發(fā)行節(jié)奏放緩,整個10月中上旬資金面應基本無礙,OMO繼續(xù)停擺是大概率事件;季度稅期高峰原本可能成為OMO重啟的一大誘因,但因降準的實施,這一概率也在下降。預計10月份OMO力度不大,甚至可能全月暫停操作,市場資金面則受降準和稅期影響,或呈現(xiàn)先趨松再收變化。
節(jié)后資金面全面回暖
跨季過后,受流動性自我修復與降準消息影響,市場資金面恢復寬松,貨幣市場利率尤其是中長端明顯下行。
由于中長期限品種出現(xiàn)更快、更明顯的下行,截至10日收盤,銀行間市場上14天和21天期回購利率均與7天期回購利率形成小幅倒掛,1個月、兩個月回購利率也與7天回購利率相差無幾,貨幣市場利率曲線整體較為平坦。
市場人士稱,近期貨幣市場利率尤其是中長期限品種明顯下行,體現(xiàn)跨季后流動性改善態(tài)勢,特別是流動性預期好轉。這一方面得益于跨季后流動性自然回暖——季末財政集中支出提升了銀行體系資金總量,同時隨著季末監(jiān)管考核等因素擾動消退,流動性面臨的各類擾動因素較少;另一方面,降準消息進一步提振市場對流動性的樂觀預期,推動流動性期限溢價大幅度收斂。
由于市場資金面整體恢復寬松,央行自然沒有投放流動性的必要。9月26日,央行開展了最近一次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此后,OMO便進入新一輪停擺期,截至昨日,OMO已連續(xù)8個工作日暫停。與此同時,在9日的600億元央行逆回購到期后,市場上央行逆回購存量再次降至零。
不排除全月OMO出現(xiàn)零操作
沒了央行逆回購到期,加之政府債發(fā)行節(jié)奏放緩,整個10月中上旬資金面應基本無礙,OMO繼續(xù)停擺是大概率事件。
近年來,財政收稅與支出對短期流動性的影響加大,央行相應對流動性開展“削峰填谷”操作。由于稅期高峰通常出現(xiàn)在月中,月末則是財政集中支出的時點,因此,央行多會在每月中旬持續(xù)以較大力度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實施流動性凈投放;到了下旬,則多通過不對沖或少對沖到期逆回購方式,實施流動性凈回籠;由于月初流動性往往比較充裕,OMO多會停擺。
另外,從最近幾個月來看,除了財政收稅與支出,受三季度地方債密集發(fā)行增加財政庫款影響,政府債券發(fā)行繳款對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影響也較大。
目前10月份的情況是:首先,受國慶長假影響,稅期延后,主要稅種申報納稅截止日為24日,預計稅期高峰將相應順延,到10月下旬才會出現(xiàn)。其次,經(jīng)過7月、8月、9月連續(xù)3個月密集發(fā)行之后,前期地方債積壓供給得到釋放,從10月開始,預計地方債發(fā)行量會逐漸下降,政府債券發(fā)行繳款對流動性的擾動有望減輕。再則,目前已無未到期央行逆回購。最后,外匯因素對流動性的不利影響仍較小。總的來看,整個10月中上旬,流動性面臨的擾動較少,再加上降準實施在即,流動性總量甚至會進一步提升,央行實施流動性的必要性不大,OMO繼續(xù)停擺也就不難預料。
進一步來看,10月是稅收大月,企業(yè)季度繳稅對流動性的影響不容忽視,但本月15日的降準力度也不小。根據(jù)央行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降準釋放資金在償還到期MLF之后,仍可再釋放增量流動性約7500億元。有券商測算稱,這基本上與本月財政凈增量相當,即降準釋放的增量資金大致可與稅期形成對沖。
“本來稅期原本是最有可能促使央行重啟OMO的動因,但降準既出,也就沒有太大必要再開展OMO。”有券商債券投資經(jīng)理認為,本月央行再通過OMO投放流動性的規(guī)模或有限,甚至可能出現(xiàn)全月零操作局面。
總之,這一輪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停擺時間可能會比以往更久。
利率下行空間未必很大
市場機構認為,雖然央行降準釋放出大量低成本流動性,確保市場資金面寬松的大格局,但由于央行相應會減少公開市場操作力度,且從月內來看,此次降準釋放資金基本上與到期MLF和稅期形成對沖,流動性總量不會發(fā)生大的變化,因此貨幣市場利率繼續(xù)下行空間可能有限。
華創(chuàng)證券研報稱,央行降準體現(xiàn)了對流動性的呵護,但需要注意的是,10月繳稅均值大約在7300億元,正好和央行降準替換MLF之后釋放的7500億元流動性規(guī)模匹配,因此,降準更多是提供長期穩(wěn)定資金,并降低銀行資金成本,但如果10月下旬繳稅期間央行不再進行公開市場操作,則央行流動性調控更多是求“穩(wěn)”,而不是求“松”。
中金公司研報也稱,這次降準雖然可釋放約7500億元增量資金,但考慮到10月一般是繳稅大月,財政存款上升量一般都達到數(shù)千億元甚至接近萬億元,此次降準資金可能會較大程度被財政存款上升所抵消。另外,由于央行“收短放長”,逆回購操作減少,流動性投放以MLF和降準為主,導致MLF存量規(guī)模持續(xù)上升,即有一部分低成本逆回購投放轉化為了高成本的MLF。從央行投放資金綜合成本來看,下行幅度并沒有市場想象得那么大。綜合來看,預計10月貨幣市場利率會有小幅的下行,但幅度不見得很大。
機構并預計,下周隨著降準實施,流動性有望進一步趨松,但隨著22日左右稅期影響顯現(xiàn),流動性或重新回歸合理充裕。整體上,本月資金面或呈現(xiàn)先趨松再收斂變化。
多地召開“新春第一會” 高質量發(fā)展、改革創(chuàng)新等被“置頂”
隨著春節(jié)假期結束,全國多地在蛇年首個工作……[詳情]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yè)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shù)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yè)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jīng)紀業(yè)務“戰(zhàn)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qū)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jīng)濟穩(wěn)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xù)迸發(fā)“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yè)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wǎng)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wǎng)所載文章、數(shù)據(jù)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wǎng)站電話:010-84372800 網(wǎng)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