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左永剛
10月17日,清華五道口《清華金融評論》金融大家評(第十六期)與獅子山下·工銀國際大講堂(第十三期)順利舉辦。
本次會議主題聚焦“金融開放格局下的穩定發展”話題。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元作主旨演講。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清華金融評論》主編廖理,工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副行政總裁王巍代表主辦方致辭,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研究員、《清華金融評論》副主編張偉博士主持會議。
(金融開放格局下的穩定發展會議現場)
廖理在致辭中表示,經歷了幾十年的全球經濟高速發展,全球化格局正在發生轉變。全球經濟宏觀經濟指標向好,經濟增長分化明顯,全球宏觀政策出現分歧,發達國家貨幣政策分化。同時,貿易保護主義有引發金融波動的跡象。
反觀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受益于改革開放,我國也創立了完備的工業體系,工業技術水平迅猛發展,中國制造也逐漸融入到全球的價值鏈體系。在不斷開放過程中,中國對外貿易迅速發展,貿易積累起來的財富不僅供給了國內經濟發展的需要,也帶來了強大的外匯儲備。與此同時,中國的金融體系也在不斷地完善和發展,資本市場從無到有。改革成就舉世矚目,但同時也要應對新的內外環境帶來的巨大挑戰。
王巍在致辭中表示,放眼當下,國際經濟秩序挑戰叢生,金融監管趨向嚴格,開放格局下,“穩字訣”尤顯重要。金融活,則經濟活;金融穩,則經濟穩。在此背景下,金融開放如何順利踏過改革深水區,金融體系如何妥善應對外部風險點,金融監管如何切實保障發展源動力,都是我們金融業界和學界亟需思考和共同關注的重要話題。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四十年,中國金融業砥礪前行,銳意改革、迎難而上,各領域發展成就舉世矚目;四十年,時代新起點又在腳下,由點到面、由淺入深,全方位金融開放蓄勢待發。今年,也是工銀國際成立的十指之載。十年一劍,背靠母行、立足香港,工銀國際不忘初心、不辱使命,與客戶冷暖同行,開拓中資投行成長路;十年一劍,心系中華、面向世界,工銀國際人才濟濟、業務欣欣,借改革春雨東風,夯實基礎揚帆再出發。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元發表主旨演講)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元隨后以“貨幣信用的變化與前景”為主題作了主旨演講。他在演講中從九個方面解釋了貨幣信用的演變邏輯與未來趨勢。
第一,貨幣信用的產生:信用隨著貨幣發展出自己的形態。他介紹,貨幣信用的產生是一個混沌和不清晰的過程。貨幣信用產生初期的特點是依附于稀缺物體,隨后實物載體和幣值逐步統一,并和人們的習慣相統一。從早期貝殼開始,經歷金屬貨幣,發展到金本位再發展到信用貨幣,這是它的整個發展歷程。
第二,貨幣信用進入自我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貨幣信用脫離稀缺物品形態走向獨立發展。他具體介紹,自我發展也經歷不同階段,比如,發展過程中經歷商業銀行發鈔向中央銀行發鈔的過渡過程;再比如,貴金屬以及金本位發行到法定發行是一個更大地進步和變化。他同時指出,法定發行貨幣是在政府體制框架下最大的信用制度,伴隨著信用貨幣的出現,帶來了貨幣政策問題。
第三,信用貨幣具有的貨幣信用正成為國家信用。他具體分析,經濟規模、貿易規模、金融規模、國家財力等基本因素成為貨幣發行的基本支撐。信用貨幣是國力用于信用的產物,是將國家能力變成一個科學準確的發行數額支撐信用貨幣發行的過程。此時的貨幣信用背后包含了經濟、軍事、文化、實體等國家綜合因素。
第四,信用貨幣成為國家意志的信用化。他以中國舉例介紹,中國的貨幣信用源于中國的國力和財力。在當下中國經濟正融入世界經濟過程中,中國出現了和美國之間的貿易摩擦,這些都是貨幣信用國際化后,帶來的多國之間的新問題。未來中國要使人民幣能夠有效地“走出去”,更多地在大宗商品貿易和海外的項目建設中運用。
第五,貨幣的價值、交易、財富儲藏三個功能都受到信用的支持。他分別介紹,價值功能既能在國內體現,又能在國際上受匯率影響;交易功能對于信用的依賴和使用頻率最高,近年來金融科技的出現,是交易功能的大發展,交易功能也是對信用依賴程度最高的功能;財富功能對貨幣信用依賴度也非常高,全球貿易體制下貿易積累讓財富功能顯得更重要。
第六,支付系統全球化發展。他介紹,支付系統的發展可能改變現有國際貨幣的現狀。支付系統全球化發展必須要有政府間協議加以支撐,國家信用和貨幣化必須要有國家間的法定約定和契約規定。同時,一國貨幣全球化布局也不是自然的過程。
第七,貨幣的財富功能將成為國家、企業、個人和國際間財富主題。在國際財富市場上,貨幣越來越成為財富的載體,貨幣之間的博弈逐漸地轉化成財富總量之間的博弈。
第八,貨幣信用將逐步采用高科技和數字技術形式。價值衡量功能、支付交易功能、財富儲藏功能都將大幅度地貨幣化、科技化和信用化。他同時介紹了當下備受關注的數字化貨幣問題。他認為,數字化貨幣信用出現脫離基礎的國家法定框架,出現類似歐元的融合化趨勢,不過融合的前提是經濟和安全的互信,取決于利益共識彌補掉當下的信用斷層。
第九,貨幣信用功能和社會發展目標的關系:貨幣信用為社會發展服務。貨幣信用從產生起就為發展服務,具有發展的公共性質。個體利益和公共利益都是信用生長和發展的基礎。貨幣信用的發展,最終會促進共同利益發展。展望未來,貨幣信用的發展前景是發展世界統一的貨幣信用。
陳元在主旨演講結束后,解答了現場嘉賓對于“開發性金融如何發揮重要作用”的問題。他表示,運用開發性金融、市場運作的方式支持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支持基礎設施的發展,可以解決國家發展的短板,這是開發性金融的基本功能。除了開發性金融機構、政策銀行,商業性金融機構同樣也可以用市場機制為國家補短板、發揮作用。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