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根據督查發現和企業關切的問題,進一步推動優化營商環境政策落實。
會議要求,年底前修訂完成并全面實施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明年3月底前全面清理取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外對外資設置的準入限制,實現內外資準入標準一致。
分析指出,中國從今年起將正式實行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無論是內資還是外資,都將享有同等的市場準入條件。
同時,更多有利于民營企業穩定健康發展的政策將出臺。會議決定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以市場化方式幫助緩解企業融資難;還將抓緊研究提出繼續降低企業稅負和降低社保費率的具體辦法。
受訪專家稱,社保征繳的規范需要留出恰當的緩沖期,以降低企業在短期內的負擔。緩解民企融資難問題需要整個信用體系改革措施的跟進,減輕融資負擔的同時也要防范債務風險。
年底前實施新版負面清單
會議指出,面對外部環境變化等對我國發展帶來的諸多挑戰,要加大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力度,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抓好各項政策落實,消除制約企業發展的各種障礙,增強企業信心和競爭力。
10月22日,中國社科院工經所市場與投資研究室副主任江飛濤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貿易摩擦等外部環境也非常嚴峻,中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面臨的困境是客觀存在的,高層的調研與督查也發現了這些問題,因此近期頻頻就此發聲,這將倒逼改革的加速。
會議要求,進一步減少社會資本市場準入限制。年底前修訂完成并全面實施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明年3月底前全面清理取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外對外資設置的準入限制,實現內外資準入標準一致。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此次國常會更加強調內外資準入的一致性,擴大對外資開放的同時,更要對民營企業開放。
“今年以來中國不斷擴大外資準入,7月28日、7月30日,中國先后出臺了新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和自貿區負面清單。但這更側重外資準入,既然外資都能準入了,為什么不能擴大對民營企業的準入?在準入上,要不斷減少這種超國民待遇。”
白明認為,年底即將出臺的負面清單有望在7月底外資負面清單基礎上進一步縮短,進而擴大準入開放。明年3月底前開展的政策清理對象主要是專門針對外商投資的“軟限制”,解決外商準入可能存在的“玻璃門”現象。
會議還要求進一步壓減行政許可等事項。全面清理現有許可事項,明年3月底前修訂公布新的行政許可事項清單,清單外許可一律視作違規審批。
江飛濤表示,近年來投資管理體制不斷減少審批的比重,增加備案、核準的比重,但要注意的是,防止核準和備案成為一種變相的審批。
“國常會的提法非常好,這些政策的落地,需要更多配套政策的改革與跟進。比如一些行業可以大量減少沒有必要的準入條件;有些領域一直是以審批來代替監管,放開審批之后,產品質量、消費者權益、生產安全等領域的監管跟進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驗。”
降低企業稅負
會議指出,民營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建設者,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出臺更多有利于民營企業穩定健康發展的政策。
白明指出,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新增就業和企業數量,然而,由于獲得公共資源的難度比國企大,加之外部沖擊較大,當前急需解決民營企業的困難。
在中國的出口產品中,民營企業與外資企業的出口占比都為45%左右,而國企出口占比為10%。這意味著,在貿易摩擦中前者可能遭遇更大的沖擊。
會議要求,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抓緊研究提出繼續降低企業稅負和降低社保費率的具體辦法。年底前全面實現貨車年審、年檢和尾氣排放“一次檢測、一次收費”,再取消10%以上實行強制性認證的產品種類或改為以自我聲明方式實施。加強教育、醫療、公證、公章刻制等服務收費監管,開展行業協會商會收費檢查。
江飛濤表示,此前不少民企社保都是按照最低檔來繳的,如果按實際收入繳,短期內部分企業會面臨不少困難;稅收上,名義稅率確實是下降了,但是征收力度的加大也增加了部分企業的負擔,因此,當前需要為政策留出恰當的緩沖期,進一步降低企業稅負。
會議決定,對有市場需求的中小金融機構加大再貸款、再貼現支持力度,提高對小微和民營企業金融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同時,針對當前民營企業融資難,運用市場化方式支持民營企業債券融資,由人民銀行依法向專業機構提供初始資金支持,委托其按照市場化運作、防范風險原則,為經營正常、流動性遇到暫時困難的民營企業發債提供增信支持;條件成熟時可引入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資金自愿參與,建立風險共擔機制。
中國社科院工經所工業運行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航燕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指出,“私營企業成本明顯偏高,業務利潤偏低,近期不少企業的應收賬款在增加,在去杠桿的背景下,民營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在獲得貸款等方面要艱難得多,近期以來上游原材料的不斷漲價也抬高了下游的成本,亟需有針對性地降低后者的成本。”
江飛濤表示,緩解融資難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需要推動整個信用體系的變革。“在現有體系下,銀行更偏好國企是因為認為他們有政府托底,因而風險相對更小;對于民企而言,需要政策引導銀行對民營企業做出更準確的信用和風險評價,并加大支持力度。”
此外,他表示,解決融資難的同時也要防范債務風險。“由于民企大多在多家銀行或機構都有貸款,后者往往彼此信息不同,因而擔心會掩蓋其風險,應當進一步提高企業風險和信用的透明度,用市場化的方式幫銀行降低信用風險。”
21:25 | 北京加速建設全球“開源之都” 推... |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