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濤
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研究部署2019年經濟工作時提出,要“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這是應對當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的必要之舉。
當前我國經濟已經進入增長動力換擋期。經過四十年艱苦卓絕的改革開放,我國已經徹底擺脫物資短缺狀況,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居民消費升級需要,不僅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外部壓力,而且自身也將會逐步成長為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目前,美國、日本的個人消費占國內生產總值一半以上,而我國個人消費占比始終在四成左右徘徊。特別是近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放緩,雖有居民收入增收同步經濟增長放緩原因,但反觀我國進口高端產品、居民國外旅游消費意愿卻在逐年增強。值得關注的是,房價快速上漲也進一步擠壓消費增長空間,名義財富增長效應對消費擴張的拉動作用并不明顯。2018年11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8.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1%,增速呈現出波段性放緩。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1-11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4.1%,增長空間較過去明顯收窄,一定程度反映出城市居民消費意愿增長動力不足。這些情況表明,我國社會終端消費潛力仍有待進一步挖掘,消費對經濟發展支撐作用還需進一步鞏固。
當前既要刺激居民消費意愿,也要釋放居民消費空間,這有賴于相關體制、機制的健全與完善。
首先,要深入貫徹落實房住不炒。房價高位運行對城市居民消費空間的擠壓已經顯現。截至2018年11月末,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1%,較上年同期下降2.1個百分點,增速也是波動放緩。從絕對價位而言,經歷2016年那波房價快速上漲后,當前我國熱點城市房價與居民收入背離上漲,已經一定程度導致中等以下收入人群消費趨向謹慎,定期償付住房按揭貸款本息壓力,對新就業人群尤為明顯。因此,要深入落實房住不炒,堅持因城施策,分類指導,關鍵是要壓實城市政府的主體責任,督促其完善城市住房體系,加快保障房供應,完善保障房管理制度,避免房價大幅波動,以時間換空間,逐步緩解中等以下收入人群的住房壓力,提高他們的邊際消費傾向。
其次,要著力釋放中等收入以下人群的消費增長空間。毋庸置疑,中等收入人群邊際消費系數要大于高收入人群。當前我國在減少中等收入人群個人所得稅負擔同時,也要針對中等收入人群消費特點,選擇性提供消費激勵,刺激消費意愿,這樣才能達到減稅想要達到刺激消費的結果。當前要落實好個人所得稅專項扣除政策優惠,引導城市家庭提高文化、教育、育幼、旅游、醫療、高科技等非物質領域的消費需求,增強消費能力,強化商品質量管理,讓老百姓消費放心,這也是有效促進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順利實施的重要引擎。同時,也要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激發釋放農村消費增長空間,保護農村消費的合法權益。
第三,要完善市場化的服務性消費機制。應該看到,居民物質消費空間相對有限,但教育、醫療等服務性消費增長空間廣闊,關鍵是要建設市場化的教育、醫療服務體系,既要保證服務質量,又能提供差異化選擇。一線城市學區房熱、就醫難等問題,某種程度折射出我國私立教育和市場化醫療供給的不足,這既包括服務的質量,也包括服務的監管。其實,包括生活性服務消費在內,只有通過持續強化和有效的管理,才能建立可信賴的服務供給體系,達到刺激城市居民的潛在消費意愿的目的,還能解決社會就業。
第四,要在擴大高品質商品進口同時激勵國內產品創新。我國供應體系要從“大而全”向“全而精”轉變。擴大高品質商品進口,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進口高品質商品消費,也能刺激附屬服務和產品供應。同時,也要激勵國內企業加大創新轉型,弘揚工匠精神,使得國內供應體系轉型升級,掌握市場核心競爭力。因此要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穩步實施推進企業優勝劣汰、加快處置“僵尸”企業,通過市場機制鼓勵新技術應用推廣。
第五,要穩定社會就業。穩定的社會就業環境是穩定社會消費的前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把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重點解決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群體就業。應該看到,穩定社會就業,既需要穩定就業崗位的供應數量,也要改變社會就業觀念。特別是大學生就業的“眼高手低”,若不能適應社會就業需要改變擇業觀念,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很容易會引發摩擦性失業問題。同時,國家也要致力于保障就業人群的合法權利。
綜合來看,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決定了我國要高度重視終端消費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作用,既要生產高品質的商品,提供高品質的服務,也要深入落實房住不炒,釋放居民消費增長的空間,反過來又可以引導國內高品質商品和服務的生產和供應。
01:22 | 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人形機器人產業... |
01:22 | 沈陽化工:打造更具競爭力的高端產... |
01:22 | 弘元綠能:優化資產結構 發揮全產... |
01:22 | 江蘇索普:聚焦醋酸產業鏈延伸與新... |
01:22 | 達嘉維康專業藥房優勢凸顯 再生醫... |
01:22 | 多地發布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政策 車... |
01:22 | 蘋果手機再降價 能否挽救在華銷量... |
01:22 | 寧德時代擬5月20日在港上市 最高發... |
01:22 | 固態電池量產節奏加快 上市公司密... |
01:22 | 瀛通通訊董事長黃暉:積極擁抱市場... |
01:15 | 249只浮動管理費基金形成三大模式 ... |
01:15 | 港股醫藥板塊和中藥等細分領域具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