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陳煒:6月13日,在第十一屆陸家嘴論壇上,如何加大金融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持成為關注的話題。今日,本報聚焦貨幣政策、減稅降費、直接融資等多個方面,進行相關采訪及解讀。
■本報記者 劉琪
在6月13日第十一屆陸家嘴論壇上,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發表演講時指出,加大金融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持。
近年來,我國的貨幣政策一直致力于服務實體經濟。央行行長易綱此前曾公開表示,“貨幣政策主要任務是支持實體經濟。在考慮貨幣政策時,要結合我國經濟正在邁向高質量發展這一根本特征。”
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在回顧2018年貨幣政策時表示,為民營企業解困,是激發更大市場活力、更多就業的重要措施。人民銀行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在保持總量適度的同時,運用和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出臺信貸、債權、股權“三支箭”,著力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激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2018年,央行出臺了較多的結構性支持措施,包括四次定向降準,完善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優惠政策的考核口徑,擴大MLF等工具擔保品范圍,在宏觀審慎評估(MPA)中增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融資專項指標,三次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共4000億元,下調支小再貸款利率0.5個百分點,擴大支小再貸款對象、支持企業范圍等。
今年以來,央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要求,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改革,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適度逆周期調節,疏通貨幣政策傳導,著力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央行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在保持總量適度的同時,運用和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強宏觀審慎管理,促進信貸結構優化。調整普惠金融小微企業貸款考核口徑,擴大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優惠政策覆蓋面;創設并按季開展TMLF;發揮好宏觀審慎評估的逆周期調節和結構引導作用,進一步加大MPA在引導信貸支持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等方面的作用;創設央行票據互換工具(CBS)并開展首次操作,為銀行發行無定期限資本債即永續債補充資本提供流動性支持。
同時,還繼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穩妥推進利率“兩軌合一軌”,完善市場化的利率形成、調控和傳導機制,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從近期來看,除了開展逆回購等公開市場操作外,5月份央行還宣布從5月15日起對聚焦當地、服務縣域的中小銀行,實施較低的存款準備金率,約有1000家縣域農商行可以享受該項優惠政策,釋放長期資金約2800億元,全部用于發放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
有券商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定向降準資金流向民營和小微企業有望進一步提振債券市場投資者信心,結合已成功發行的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緩解部分發行人的再融資壓力,有效發揮債券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
此外,據央行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4萬億元,同比多增4482億元,環比多增408億元。有經濟學家指出,社會融資存量同比增速10.6%,較4月份提升0.2個百分點。時間拉長來看,1月份-5月份合計新增社融10.9萬億元,比2018年同期多增2.36萬億元,延續今年以來反彈態勢,實體經濟融資環境持續改善。
在1.4萬億元社會融資增量中,對實體經濟發放人民幣貸款1.19萬億元,占當月社融增量的85%。對此,有分析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指出,金融部門對于實體經濟整體支持力度依然較強,意味著普惠金融等寬信用政策仍在發力。
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更加復雜多變,外部經濟環境有不確定性。孫國峰在近期出席金融街論壇年會時表示,面對內外部挑戰,我國貨幣政策應對空間充足,貨幣政策工具箱豐富,央行將繼續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根據經濟增長和價格形勢變化及時預調微調,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用好和創新有中國特色的貨幣政策工具箱,疏通政策傳導機制,強化落實支持實體經濟和六穩的要求,不斷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推動穩健貨幣政策,在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和發揮資本市場功能之間形成三角良性循環,促進國民經濟整體良性循環。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