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楊萌:2019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已經成功閉幕,但在本屆論壇上,釋放出的政策信號有哪些?這些信號又將為我國未來經濟發展帶來哪些改變?
■本報記者 包興安
2萬億元減稅降費“大目標”正在由“出政策”轉向“抓落實”。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2日上午在大連出席2019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并發表特別致辭。李克強表示,下一步,將堅定不移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深入落實已出臺的宏觀政策措施,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不走鋪攤子、粗放增長的老路。不斷深化改革,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著力抓好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和“放管服”改革兩件大事。
主要措施基本出齊
今年我國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將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
“減稅降費是今年國務院和地方各級政府施政的重要措施,是中央為推進經濟結構轉型發展、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的關鍵性措施,既是改善企業營商環境,回應企業降低稅費壓力實現輕裝上陣的普遍關切,也是我國稅費改革從數量向質量發展邁出的關鍵性一步。”中國財政預算績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我國實行的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政策和國家推行的“放管服”改革是同一問題的兩個不同方面,降稅降費不僅可以大大減輕企業負擔,加快推進企業增加科技投入和產品升級,更有利于營造企業公平經營的良好環境,從而理順政府與市場邊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目前減稅降費政策實施效果已經顯現。來自國家稅務總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8930億元,其中新增減稅8168億元,新增社保費降費762億元。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一是2019年新出臺減稅政策新增減稅3511億元,包括深化增值稅改革新增減稅2218億元,小微企業普惠性政策和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新增減稅917億元;二是2018年實施2019年翹尾減稅政策新增減稅4604億元;三是2018年到期后2019年延續實施減稅政策新增減稅53億元。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著力抓好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充分反映出國家更加積極主動地采取可為措施來穩定經濟增長預期。而隨著國民經濟下行壓力逐漸加大以及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通過大規模的減稅降費來激活國內市場、釋放經濟增長潛力更極為必要。
將深入落實減稅降費
下一步還有哪些減稅降費重點呢?張依群表示,一是抓好現有政策落實,確保企業從國家減稅降費政策中得到利益實惠,把減稅降費成果落實好、鞏固住、不反彈;二是通過減稅降費進一步明確政策對國企、民企、外企一視同仁,同等對待,不搞歧視性、差別化政策;三是政府的減稅降費政策不可能是無限度的,除了國家減稅降費政策外,未來更多是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性成本,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打破行業壟斷、價格壟斷和低效運營,用市場的公平競爭競爭推動經濟發展。
張依群認為,確保此輪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能夠真正全面有效落地:一方面,從近期看應繼續加強政策宣傳和征管,要讓企業知道自己減什么稅、減多少稅、減多長時間稅,要讓征管人員懂政策并嚴格執行政策,防止政策執行中出現偏差,讓國家的減稅降費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讓企業在減稅降費過程中有感覺、得實惠、不反彈;另一方面,從長遠看,要不斷梳理總結減稅降費政策效果,從稅制建設和稅制結構調整的角度保持減稅降費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特別是對國家重點支持的科技創新企業和創新成果應用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要有長期戰略發展政策支撐,給企業和個人真正吃上政策定心丸,推動企業發展可持續、創新可持續,才能真正保持中國經濟行穩致遠、健康發展。
付一夫認為,從目前來看,減稅降費已經在各行各業全面鋪開,不過,在政策落實的過程中,仍有一些新問題需要克服,比如減稅紅利傳導機制不暢、對違規行為監管力度有所欠缺、個別納稅人反映稅負上升、減稅紅利在上中下游企業間獲益情況存在差別、一些地方因財政減收而面臨壓力等等,同時,受納稅人行業差異、經營情況、申報質量等因素影響,個別企業的稅負存在“不降反增”現象。為此,下一步應向縱深推進減稅降費,加強監管力度,堅持問題導向,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梳理分析并有效解決;同時,稅務部門要對企業開展逐戶分析輔導,幫助企業找出原因,讓上中下游企業都享受到減稅降費的實惠,讓廣大消費者從中受益。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