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31日,美聯儲宣布降息25個基點,為2008年12月以來的首次降息。此外,美聯儲表示將于8月1日結束縮表計劃,比原計劃提前兩個月。
在通常情況下,放松貨幣政策會提振風險資產并使本幣匯率下跌。不過,美聯儲聲明發布后,金融市場的反應不同尋常,美元匯率大幅攀升,全球主要股指明顯下挫。
市場分析師指出,當前美聯儲的寬松靴子“懸在半空”,采取了降息的實質舉措,但又暗示降息可能不會持續。這使得投資者陷入兩難境地,目前只能等待更明確的信號出現。
美貨幣政策前景未明
對市場而言,此次降息完全在意料之中,但美聯儲未來的政策變得撲朔迷離。
FXTM富拓首席市場策略師HusseinSayed表示,在美聯儲例會之前,降息因素已充分反映在資產價格中。一些市場人士甚至預期美聯儲降息幅度將達到50個基點,令市場感到不安的主要是前瞻性指引。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需要明確,當下屬于加息周期中的政策調整,并不代表一長串降息的開始。”鮑威爾的講話令投資者更加迷茫,市場對于美聯儲后續政策的猜測也將更加混亂。
值得關注的是,美聯儲有兩名委員投票反對降息,這表明并非所有成員都同意鮑威爾對經濟的評估。如果在今后的會議中持反對意見的人數增加,那么美聯儲的獨立性也將受到質疑。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表示,回顧歷史,1980年以來美聯儲共進行了14輪降息,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短降息”,單輪降息次數在1-3次。另一類是“長降息”,單輪降息次數可達10-24次,多用于應對經濟金融危機。從基本面看,當前美國經濟爆發危機的可能性較小。至2020年底,累計降息次數大概率不超過3次;從可行性看,當前政策利率起點較低,也沒有充足的空間進行密集降息。本輪降息更可能是一次“短降息”。
道富環球美洲市場多資產策略主管Ferridge表示,如市場預期,美聯儲實行十年來的首次降息,不過隨后的聲明和新聞發布會似乎旨在遏制市場對未來12個月還將有3次降息的預期。美聯儲顯然對近期部分經濟數據放緩和持續疲軟的通脹數據感到擔憂。此次降息更像是一種“保障手段”,美聯儲當下或仍在觀望,看其對經濟放緩的擔憂是否會成真。
貨幣“雙金”短線承壓
從資產角度看,市場預計隨著美元走強預期重新升溫,非美貨幣和黃金、原油等主要商品短期或承壓。
HusseinSayed表示,由于美聯儲立場鴿派程度不及預期,美元有望在一段時間內繼續走強,亞洲貨幣、黃金和原油承壓。不過,全球經濟疲軟的擔憂令金價仍獲得支撐。原油市場方面,盡管需求方面的不確定性揮之不去,但“歐佩克+”延續減產至2020年第一季度,令原油多頭感到欣慰。
道富環球投資管理策略及研究主管AntoineLesné表示,預計美元將保持良好走勢,債券收益率有望在曲線的前段至中段上升。對于股市而言,此次降息就不那么令人鼓舞了,尤其是在盈利預期相對較低,可能需要更多的寬松政策來推高資產價格的背景下。作為備選,票據或是一個合適的選擇,因為它們仍會提供不錯的收益率,特別是在美聯儲并不那么急于削減其利率的背景下。
摩根大通在最新報告中指出,青睞對增長敏感的大宗商品,對農產品和工業金屬持建設性看法。但黃金和原油的基本面將較為脆弱,短期相對看空。
股債前景需看通脹水平
自2019年年初美聯儲急速轉向以來,隨著寬松預期不斷發酵,美國以及其它部分市場出現了股債雙牛的格局,并延續至今。對于股市債市的前景,業內專家認為更多將取決于通脹水平。
瑞銀分析師表示,市場此前預期美聯儲明年底前再降息2至3次,瑞銀繼續認為幅度預期過度,主因是美國經濟至今相對強韌,通脹也有回升跡象。由于美國債市過分計入降息預期,瑞銀繼續看好股票及現金(相對美國短期國債)。
程實指出,根據“短降息”的歷史經驗,在首次降息之后,股票和債券市場的走勢雖然多變,但主要受到通脹預期的影響。具體而言,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通脹預期走強,美債有望“V”型反轉。在首次降息落地前后,伴隨寬松預期的發酵和兌現,股市和債市通常會形成“雙牛”格局。但是,較之于“長降息”,在不發生重大危機的環境下,“短降息”能夠更早地引導通脹預期回升,并引發市場調整。對于債市而言,美債長端收益率料將從政策利率主導的下行軌道,漸次轉換至通脹預期主導的上升軌道,呈現出“V”型走勢。對于股市而言,通脹預期的提振能夠改善企業盈利前景,并疊加降息帶來的流動性寬松,因此股市的走勢將更為強勁。第二種是通脹預期疲弱,美股或進入調整期。如果在首次降息落地后,通脹預期未能有明顯提振,而是維持低位甚至進一步走弱,則股市將面臨挑戰。其主要機制在于,在“短降息”初期,經濟基本面的利空消息由于能夠倒逼貨幣寬松,因此會被市場階段性地解讀為利好消息,并推動風險資產價格上升。但是,降息之后,如果包括通脹預期在內的經濟指標依然未能好轉,則會真正動搖市場對經濟的信心,前期大量累積的利空消息將一次性地被重新解讀為負面信號,對風險偏好產生沖擊,引發資產價格重估。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