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穩崗擴就業再發力兜牢民生底線加快補短板
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強調加大“六穩”工作力度的同時,首次提出“六保”,釋放一系列強有力政策信號。其中,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位列“六保”要位,進一步凸顯民生導向。近日,多部門圍繞保民生頻頻部署、靶向發力。促復產持續攻堅,減負穩崗擴就業再發力;加大脫貧攻堅力度、強化民生兜底保障……一攬子精準實招還將密集落地。
就業是民生之本。從“六穩”到“六保”,就業均列首位。疫情發生以來,中央多次強調確保就業大局穩定,部委和地方多措并舉打出組合拳。
援企穩崗拿出“真金白銀”。人社部數據顯示,2至3月,我國共為企業減免社保費用2329億元。截至4月19日,失業保險穩崗返還388億元。一季度,累計支出就業補助資金近百億元,支持企業吸納就業、勞動者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
在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方面,對高校畢業生出臺激勵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的補貼政策,擴大國有企事業單位招聘規模、基層項目招募規模以及就業見習規模,安排農民工就近就地就業,開發一批鄉村公益性崗位。通過實施以工代賑,預計將吸納約30萬受疫情影響滯留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參與工程建設,實現就業增收。
更大力度保就業舉措仍蓄勢待發。人社部新聞發言人盧愛紅日前表示,下一步要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加大穩崗返還支持力度,多方拓展就業渠道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國家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嚴鵬程表示,將以創業創新帶動就業,促進新業態發展和靈活就業。拓寬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渠道,復工復產中優先使用貧困地區勞動力。
地方也在加快部署。湖北省政府4月22日召開保居民就業工作專題會議時強調,要切實把保居民就業作為政府工作首要目標和工作重點,全面強化穩就業各項舉措,全力以赴做好就業各項工作。深圳4月26日舉行穩定和促進就業專場新聞發布會,在“統、穩、保、托、促、優”六方面拿出21條硬舉措。
“保就業有賴于加快復工復產步伐和恢復經濟增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蔡昉表示,保就業民生和恢復經濟增長,需要更加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和精準對癥的措施來實現。政策措施和效力直接瞄準遭遇困難的對象,實現普惠性政策和分類型政策的協同發力。以保障民生為根本目標,綜合運用就業扶助和社會保障政策。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保基本民生,要在兜牢民生底線上加快補短板。
4月23日召開的部分省市經濟形勢視頻座談會強調,要增加對基層轉移支付,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大幅擴圍失業保障,實現低保和社會救助應保盡保,用好價格臨時補貼機制,力保基本民生。4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大對貧困人口、低保人員和失業人員的幫扶保障力度。要求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和兜底力度。
有關部門也密集出爐一系列重磅政策。在加大脫貧攻堅力度上,財政部等明確2020年新增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要向受疫情影響較重地區適當傾斜,已提前下達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要優先支持與疫情防控相關的影響脫貧攻堅任務完成的扶貧項目。
在強化民生兜底保障上,我國把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作為重要抓手,疫情期間各地實際發放補貼累計達到93億元。近日,國家發改委聯合相關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階段性價格臨時補貼工作的通知》,明確自今年3月至6月,在現有保障對象基礎上,擴大保障范圍,提高一倍價格臨時補貼,預計將惠及6700多萬人。
“只有進一步完善現行政策并運用創新思維、匯集各方之力共同應對,才能夠盡快化解疫情帶來的民生問題并如期實現經濟社會正常發展的預期目標。”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表示。在他看來,保民生需要更加全面、精準的政策措施,要用創新思維開拓新的就業空間,適當擴大社會保險費減免與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的實施范圍,擴大社會救助的覆蓋面并提高救助水平,同時充分調動市場主體與社會力量。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