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3年成都被國務院確定為“西南地區金融中心”,繼而將“國家西部金融中心”納入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定位,再到2020年中央提出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四川省金融業在我國經濟版圖中的地位愈發重要。
今年一季度,舉國上下經濟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但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及時研究制定支持政策、優化重點行業金融服務、指導重點企業用好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支持,為全省企業復工復產、經濟重回正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近日,證券時報“中國資本市場巡禮”采訪團走進四川,就四川省金融業發展現狀和問題與四川省政協副主席、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歐陽澤華、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程永革、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地方資本市場處處長傅瑜進行了深入交流。
證券時報記者:當前四川省金融業總體發展態勢如何?
歐陽澤華:從數據上看,2019年,四川省金融機構總資產10.9萬億元,新增0.75萬億元。全省社會融資規模9.26萬億元,新增9653億元,增速11.64%。從我個人20多年的金融相關工作經驗得到的基本認識是,一個地區、一個國家實體經濟的穩健性,決定了當地資本市場的繁榮程度。四川省過去幾年的經濟增速較快,這為金融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我認為,不能脫實向虛,要回到實體經濟。這也是我理解金融行業發展的一個基本認識:實體經濟決定了金融的高度和深度。
2019年四川省經濟總量在全國排名第6,金融資產規模排名全國第7。我們既有向前追趕的壓力,也面臨著其他省市在后面追趕的壓力。
當前,四川省正處于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的轉變當中,金融行業同樣也在由金融大省向金融強省轉變。今年一季度四川的GDP同比下降3%,比全國的情況好很多,主要也是因為我們過去幾年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我們說在四川打造一道亮麗的資本市場風景線,或者說唱好天府資本市場進行曲,都是基于四川省經濟的快速發展基礎之上。
雖然四川的金融資產規模體量是全國第7,但在各個細分行業,并沒有特別突出的企業。這是整個金融結構需要優化的地方,也是金融大省向金融強省轉變的一個最大的短板。一個行業的龍頭企業帶動作用非常大,所以必須要有一個領頭羊。我們希望能培育出自己的領頭羊,成為金融行業的單打冠軍。
這句話說起來很輕松,做起來其實不容易。現在各個省市都在激烈競爭金融資源,傳統金融業的競爭非常激烈,市場的集中度已經非常高了,追趕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所以我們在思考如何支持本土金融機構,把它們的資本金做大做強,尤其是要引進北上廣深一流的人才專才,來打造我們卓越的隊伍。
具體到省會成都,十幾年前,成都和其他省會城市差距不大,但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目前成都在中西部城市中已經是一馬當先;在副省級城市當中,它的排名也是一直靠前的。成都市1.43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過1600萬,所以從基礎條件上看,成都有優勢。
為了提升四川省金融行業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我們在2016年開始舉辦天府金融論壇。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10年時間里,做好天府金融論壇,追趕上陸家嘴論壇。做到東有陸家嘴論壇,西有天府金融論壇。
證券時報記者:今年初,中央做出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決策,要求“形成西部高質量增長極”。具體到金融領域,會有哪些重大舉措、重大項目建設?
歐陽澤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一個國家區域性戰略規劃,會得到一些特別的傾斜。目前我們也和重慶市一起,試圖在合作打造金融中心方面,彌補我們的不足。
具體來看,一是爭取國家層面出臺支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政策;二是會同重慶市向上協調爭取政策支持,包括共同爭取特色金融平臺和創新試點工作、引進金融機構總部和豐富持牌金融機構;三是加強與重慶的協調,打造同城化發展。主要包括推動金融機構跨區域協作、共同創新發展特色金融產業、推進區域市場互聯互通、完善金融政策協調機制;四是強力推進成(都)德(陽)眉(州)資(陽)同城化發展工作,切實把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作為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支撐性工程。
目前成都和重慶兩個城市加起來將近7萬億的經濟總量,1億多的人口。這個經濟和人口規模,是我們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的堅實基礎。我們對此充滿信心。
證券時報記者:疫情當下,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在支持復工復產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成效?
歐陽澤華: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一直在和其他部門進行合作,由產業部門牽頭,金融部門跟進。實體經濟應該永遠走在金融前面,實體經濟才是根、是本。所以產業部門提需求,我們金融部門跟進。這個順序倒過來不行,否則我們就是越位。
在疫情發生后,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及時配合省政府辦公廳制定出臺《關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緩解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政策措施》,為受疫情影響生產經營暫時出現困難的中小企業及時提供融資保障;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關于加強金融服務支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通知》,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疫情防護企業的支持。
在疫情穩定后,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結合餐飲、交通運輸、文化旅游等產業部門的具體需求,先后牽頭制定印發《關于加強金融支持我省餐飲企業疫情防控及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金融服務支持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牽頭研究制定復工復產企業疫情防控綜合保險方案,在遂寧、內江率先上線“復工復產企業疫情防控綜合保險”,截至4月末,已為123家中小企業提供8049萬元的風險保障。
同時,為幫助四川省企業開展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從2月初開始針對受疫情影響的企業率先啟動了全省金融顧問服務工作,目前已在省內初步組建了首批150人、在各市(州)組建了近2000人的公益性金融顧問團隊,這些專家均來自銀行、保險、證券、律所、評估、財務等領域。此外,省地方金融監管局還出臺了金融支持現代農業“10+3”產業發展金融支持政策,牽頭聯合相關部門于近期印發《金融支持四川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八條措施》,從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優化“三農”融資供給等八個方面提出金融服務措施,加快支持現代農業“10+3”產業發展。
證券時報記者:目前,四川省擁有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天府聯合股權交易中心等十幾個要素交易市場。這些市場目前的發展態勢如何,未來的發展藍圖是什么?
程永革:目前,四川省已建立了集各類大宗商品及產權、股權、知識產權、金融資產權益、碳排放權、用能權、排污權、水權等權益為主的要素市場體系。
以天府股交中心為例,截至3月末,天府股交中心四大特色板塊共計掛牌企業5012家,其中雙創企業板4045家、一帶一路板243家、科技金融板490家、軍民融合板159家,累計完成企業股權登記托管1068家。其中2019年度實現各類融資4.1億元,今年一季度實現各類融資5.7億元。另外天府股交中心還在2019年專門建立了農業板塊。
四川省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在全國來看,發展較早,成績突出。2019年成交各類農村產權2636宗,面積34.38萬畝,成交金額172.65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長65%。成立至今累計成交各類農村產權1.93萬余宗、面積263.35萬畝,成交金額1067億元,交易規模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是全國首個交易規模破千億的農村產權交易所。
我們也在向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以及兄弟省份的股權交易中心取經,希望能在提升市場活躍度和融資效率方面有所突破和創新。
證券時報記者:四川省資本市場建設取得了哪些成果?
程永革:2016年以來,四川堅持“股債結合,以債為主”的發展思路,開展了一系列資本市場重大改革,首次確立“債券優先發展戰略”,重點實施“五千五百”上市行動計劃,全面開啟規上企業公司制改制“四年行動計劃”。經過4年的持續努力,直接融資成效顯著。
首先,上市公司數量加速增長。截至目前,我省境內外上市公司156家,較2016年新增28家,增速24.8%。2019年我省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13家,其中A股7家,港股6家,新增數量創下近4年來新高,其中港股新增數量創歷史記錄。今年我省上市工作開局良好,A股上市4家,過會2家,重新上市獲批1家。科創板上市實現了零的突破,上市1家,過會1家。截至目前,我省A股上市公司129家,港股上市公司27家,位居全國第8。
其次,債券融資取得實質飛躍。2016年四川債券融資1989.62億元,全國排名第14;2019年四川債券融資3203.27億元,全國排名第10,排名上升四位。在抗擊疫情、恢復生產的關鍵時期,我省充分搶抓債券發行政策窗口期,今年一季度非金融企業累計實現債券融資937.53億元,同比增長44.47%,高于全國增速。一季度共發行疫情防控債112.9億元,為推動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了重要支持。
證券時報記者:目前四川省后備上市公司資源情況如何?
程永革:目前,四川省在審企業12家(其中科創板4家),輔導備案企業59家(其中科創板13家)。我們正在做上市后備資源庫的管理,希望發揮政府的推動作用,讓這個市場機制發揮主導作用。此外,深交所和上交所已經在四川省建立了西部基地,我們也在和兩個交易所緊密合作,希望能給擬上市企業提供更多的服務。我們做培育最主要的目的,是盡可能挖掘潛在上市資源,通過金融服務政策的傳導,包括跟投資機構和中介機構的合作,幫助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發展壯大。未來省內公司利用資本市場融資,特別是股權直接融資,是我們工作的重點。
具體到支持政策方面,一是修訂完善了《四川省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管理辦法》,重點圍繞“5+1”現代產業、“10+3”農業產業、“4+6”服務業產業、軍民融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構建上市后備資源庫,在原“五千四百”上市計劃中新增“100家科創板重點”企業,形成資本市場新時期下的“五千五百”上市行動計劃。二是重點推動我省企業登陸科創板。在習近平總書記宣布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后,我們立即聯合四川證監局組織各市(州),特別是成都市和成都高新區梳理、調研符合科創板條件的企業,梳理出科創板重點后備企業50余家。在財政支持方面,省財政對在境內主要資本市場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上市的企業,給予一次性費用補助100萬元。對在天府(四川)聯合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并被列入100家“創業板行動計劃”、100家“中小板精選”、100家“上交所藍籌精選”、100家“境外上市”、100家“科創板重點”企業庫的企業,省級財政在企業入庫當年按50萬元/戶給予一次性補助。
傅瑜:科創板推出以來,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對后備企業庫入庫的情況重新進行了梳理。同時,我們也和四川省科技廳、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經信廳等部門合作,挖掘涉及軍民融合、先進制造等產業的優勢公司。目前我們在科創領域比較有優勢的是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軌道交通等細分行業。具體來看,在信息技術產業方面,四川省有電子科大以及多個電子科研院所等科研人才優勢。此外,生物醫藥也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四川第一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成都先導就是做藥物研發的。未來,我們還會推動更多的生物醫藥企業到創業板、科創板和香港上市。軌道交通方面,我們擁有西南交通大學。此前,四川省已經有多家軌道交通領域的上市公司了,并且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集群。
從區域分布看,目前科創類后備上市資源主要集中在成都、綿陽和德陽的軍民融合和先進制造企業中。
證券時報記者:近幾年,一些新興金融業態在各地蓬勃發展,但也帶來了一些不穩定因素。在金融風險攻堅戰收官之年,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在監管非傳統金融業態方面,以及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程永革:在監管非傳統金融業態方面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進一步加強和中央金融監管部門派駐機構的監管合力。二是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完成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典當行三類機構轉隸。全年共清退“僵尸”小額貸款公司38家,依法吊銷47家融資擔保公司經營許可證(含分支機構12家),注銷16家融資擔保公司經營許可證(含分支機構7家),收回15家典當行經營許可證。三是進一步加強專業隊伍建設。在深圳、珠海舉辦兩期全省地方金融監管干部專題培訓班。
在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方面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并持續完善“7+4+X”的監測預警體系,全省金融風險應急處置機制不斷健全。
(二)以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風險為穩控重點。通過專項排查,摸清風險底數,充分利用現金清收、以資抵債、呆賬核銷等方式,持續改善金融資產質量。2019年,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較年初下降0.18個百分點。其中,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較年初減少0.44個百分點。
(三)扎實開展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一是加強P2P網貸整治工作。近年來,四川省按照國家整治辦的統一安排部署,持續加大整治清退力度,成立了以尹力省長任組長、多部門協同參與的網貸風險應對領導小組。2019年12月經省網貸風險應對領導小組研究,向社會公開發布取締所有轄內注冊及域外分支機構的P2P網貸業務的公告。前期納入我省整治范圍的88家機構涉及金額約80億元,涉及出借人10萬人,于2019年底實現100%停業,目前僅剩極少數機構正按要求抓緊清退,并將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出清。二是持續加大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力度。近年來,非法集資高發態勢已得到有效遏制,2019年全年司法審結、行政辦結非法集資案件342件。三是建立健全風險早期發現和源頭防控機制。
證券時報記者:上海、深圳、廣州等城市近年紛紛出臺政策,吸引金融總部企業落地,最高獎勵金額可以達到5000萬元。四川在吸引金融總部落地方面有哪些舉措?
程永革:在省級獎補方面,《四川省財政金融互動獎補資金管理辦法》中獎補政策包括支持做大金融產業,支持西部金融中心建設,省級財政根據成都市新設金融機構總部和地區總部數量,按每戶50萬元給予成都市財力補助。成都市獎補方面,《關于進一步加快建設國家西部金融中心的若干意見》明確,為引導金融機構集聚發展,結合成都市金融產業功能區規劃,對落戶的境內外銀行、保險、證券、期貨、信托、公募基金等持牌法人金融機構,按其注冊資本的1%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不超過4000萬元;為提升金融機構實力,支持本地法人金融機構增強資本實力,鼓勵本地企業收購市外金融機構,實繳資本金增加額或收購交易額達5億元(含)以上的,按2%。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