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孫森林 王明弘
作為沒有“平原支撐”、還肩負“脫貧攻堅”重任的省份,貴州今年上半年GDP增速1.5%,位居全國前三。大數據等新興產業的高速發展,產業扶貧貧困人口大幅減少,正在讓貴州撕去貧窮落后的標簽。近日,證券時報“中國資本市場巡禮”采訪團走進貴州,走訪當地政府職能部門,深入企業,透視貴州的產業布局,認識一個真實的貴州,感受貴州的高速發展和未來潛力。
龍頭產業發展模式有跡可循
今年上半年,貴州GDP實現1.5%的增長,連續38個季度位居全國前列。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中,農業增長5.5%,成為貴州經濟走出逆境的主力。貴州正在走什么樣的產業發展模式?先來看一組數據:
刺梨產業——35家重點調度企業今年上半年累計生產刺梨系列產品9758噸,銷售8603.27噸。
辣椒產業——有老干媽、貴三紅2戶辣椒加工龍頭企業,上半年,老干媽工業總產值達35.8億元,同比增長14%。
牛羊產業——以黔道食品公司、金誠食品公司、麻陽河食品公司領頭的28家牛羊產品加工企業,今年上半年生產牛肉干、熟制羊肉等加工產品共3005.35噸,實現銷售收入2.46億元。
茶葉產業——有國家級龍頭企業10家,省級龍頭企業228家,市級龍頭企業384家。截至6月底,全省新增茶葉加工企業(合作社)160家,新建或改造茶葉精制加工中心25個。
這是上半年貴州的部分扶貧產業數據,通過龍頭企業和龍頭產業帶動偏遠地區的農民脫貧致富,是貴州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著力點。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貴州產業經濟發展的最優路徑。
以白酒產業為例,貴州是國內醬香型白酒的原產地和主產區,以赤水河流域為核心的產業帶擁有不可復制的生態環境、道法自然的釀造工藝、無可比擬的品牌引領,已形成“醬香為主、兼顧其他”“高端引領、中低并舉”的產業發展格局。
2019年貴州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產值1131億元,完成增加值1089.2億元,同比增長15.8%。在今年貴州省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將推進世界級醬香型白酒產業集群建設。到2020年,全省優質煙酒產值達到1600億元,其中白酒產值達到1200億元,卷煙產值達到400億元。
龍頭企業是產業集群的領頭羊,往往一個企業能帶動一條產業鏈的發展。茅臺鎮上還有300多家酒企受益于茅臺的品牌外溢,每天有大量采購商和投資者慕名前往茅臺鎮尋找好酒。受益的群體還包括種植高粱的農民、包裝企業和白酒渠道供應商等,茅臺鎮甚至仁懷市的地方經濟都得到極大的發展。
貴州省地方金融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麻紹敏表示:“如今的貴州正在崛起,貴州的產業發展質量正在逐步提升。我們準備赴深圳進行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招商,把外面的資金引進來,推動貴州的產業發展,這是我們下半年工作的重點。貴州經濟發展不僅要有速度,還要有質量,把速度和質量結合起來,才能推動貴州的產業發展。”
產業集群的“貴州樣板”
2018年,貴州省正式啟動實施《貴州省十大千億級工業產業振興行動方案》,提出到2022年,基礎能源、清潔高效電力、新型建材、現代化工、優質煙酒等產業邁上2000億元級臺階;先進裝備制造、基礎材料、生態特色食品、大數據電子信息、健康醫藥等產業達到千億元級,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龍頭骨干企業和“產業航母”。
從行動方案來看,貴州的產業發展思路非常清晰,而資本催化,則是貴州產業發展的助推器。
以貴州茅臺為例,貴州茅臺是貴州資本市場發展的典型代表,市值已突破20000億元,為A股市場市值最高的上市企業。透過貴州茅臺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資本市場助力貴州龍頭產業發展呈現的正向效應十分明顯。
“從二級市場來看,這是一個公共性企業。上市后來自外部的壓力,推動了企業的跨越式發展。茅臺的價格是投資者買出來的。”貴州證監局黨委書記、局長凌峰表示,茅臺的發展離不開資本市場的助力,在市場的高度關注下,企業嚴格遵循上市公司發展要求,規范運營,做大規模。
產業集群化的發展模式對貴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在底子薄、產業弱的被動局面下,貴陽抓住大數據產業的牛鼻子,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國際巨頭來到貴陽落戶。截至目前,貴安新區直管區累計引進大數據服務企業140家,形成了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的“貴州樣板”。
凌峰認為,高速發展的貴州大數據產業也需要資本市場的賦能,如何把貴州的大數據公司和產業優勢轉化為上市資源,是貴州需要重點發力的方向。“貴州上市企業后備庫公布后,很多企業想進去,希望能培育壯大。我們營造出了良好的上市環境和氛圍。”貴州省地方金融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葉凱說。
貴州大數據產業高速發展的背后離不開金融的鼎力支持,從今年上半年的金融數據來看,貴州正不斷加大信貸支持大數據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截至6月末,貴州全省金融機構大數據產業貸款余額416.9億元,同比增長14.3%。其中,貴州省“互聯網+”貸款余額345.9億元,同比增長15.4%。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報告,貴州數字經濟增速連續5年排名全國第一、數字經濟吸納就業增速連續兩年排名全國第一,大數據產業發展指數位居全國第三。貴州的數字經濟中,融合部分占比達91.2%,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已成為貴州轉型升級新引擎。
不過,盡管不少巨頭將數據庫放在貴陽,但應用研發仍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線城市。如何孵化貴州本土的大數據企業,如何補足大數據人才缺失的短板,如何將大數據的前端應用市場牢牢抓在手中,賦能新經濟新產業,是貴州大數據未來的破局之路。
對比東部發達省份,貴州工業基礎仍顯薄弱,仍需鼓勵龍頭企業加快打造一體化全產業鏈,借助資本市場,持續做大規模,同時讓更多中小企業做大做強,實現規模化發展。
翻開中國的歷史畫軸,山水秀麗的貴州正在描畫一幅高質量發展的瑰寶圖,產業是筆,產業是墨,產業是貴州脫貧致富經濟崛起的“密碼”。
16:59 | 江城基金“十億百企創投計劃”發布... |
16:24 | 鼎際得舉辦POE產品發布會 剖析項目... |
16:07 | 上交所召開商業航天產業座談會 支... |
16:06 |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與嘉... |
14:49 | 均普智能2024年扭虧為盈 在手訂單... |
14:48 | 金田股份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