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頂層設計上又邁出關鍵一步
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規劃綱要》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綱領性文件,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至關重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頂層設計上又向前邁出關鍵一步。
會議指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于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有利于拓展市場空間、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大舉措。
會議強調,要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突出重慶、成都兩個中心城市的協同帶動,注重體現區域優勢和特色,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會議要求,成渝地區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和一體化發展理念,健全合作機制,打造區域協作的高水平樣板。唱好“雙城記”,聯手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
新發展格局下,開辟新的動力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當仁不讓!
底氣
深度融入國家戰略,經濟發展強勁,產業基礎雄厚
當前,我國正加速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在專家看來,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更加明確了將以重慶、成都為核心的成渝地區打造為繼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之后,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第四增長極”。對國內經濟而言,將成為區域發展新引擎,帶動西部地區發展,破解我國長期存在的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成渝地區能否肩負起“第四增長極”的歷史使命,一直以來是諸多專家學者熱議的課題。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總裁、首席研究科學家湯繼強教授在多次接受媒體采訪時表達了信心,“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下,我國提出了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思路。成渝有能力成為西部先進生產力的有效牽引。”
湯繼強認為,從經濟基礎看,成渝地區擁有重慶、成都兩個經濟總量過萬億元的國家級中心城市。前者是直轄市,后者是西部經濟大省的省會城市,這是成渝雙城的“底子”。同時,他還列舉多項數據作為支撐。近年來,成渝發展勢頭強勁:重慶經濟增速曾多年領跑全國,成都自2017年以來連續12個季度增速超8%。2019年成渝地區實現GDP近7萬億元,經濟總量占西部比重達33.25%。在產業基礎、基礎設施、科研教育、對外開放等方面,成渝地區均在西部保持領先地位。例如,作為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成渝地區已形成“芯、屏、器、核、網”世界級產業集群,產能約占全球三分之一,已成為全球電子信息產業鏈、供應鏈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成都和重慶兩座城市,將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推進,形成新的競合關系,完全有實力成為中國西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和動力源。”湯繼強認為。
同樣,成渝地區對“國內國際雙循環”意義的重要程度,從全國中歐班列運行圖示也可以清晰找到答案。多條國際物流大通道在成渝地區形成聯結點——向東,中歐班列與長江黃金水道打通“最后一公里”,實現“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無縫銜接;向西,中歐班列可從成渝直達歐洲各國;向南,成渝直達新加坡等東盟國家的“陸海新通道”已常態化運行,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成渝地區的有機銜接;向北,成渝均已開通直達俄羅斯的國際班列。
重慶工商大學副校長李敬同樣認為,在國內國際環境繼續發生深刻復雜變化、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中央將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舉措,具有非常重大的戰略意義,這對于重慶和四川而言,既是光榮使命,也是重大責任,同時也孕育著重大發展機遇。重慶和四川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和一體化發展理念,健全合作機制,推進成渝地區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加強與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以及其他區域的互動,推動國內大循環的順暢運行。同時,要充分發揮長江經濟帶與“一帶一路”聯接點優勢,大力推進開放經濟體制創新,積極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加快建成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智慧
將科技資源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動力,帶動高質量發展
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動力來自哪里?
放眼全球,科技信息化和城市化浪潮奔涌,以科技創新為動力的世界城市,都有著特色迥然的科學城。比如東京筑波科學城以及北京中關村科學城、上海張江科學城。這些科學城既是“科學技術的原點”,也是“未來產業的搖籃”。
今年年初,中央提出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要求以“一城多園”模式共建西部科學城。成渝兩地有121所高校、178萬在校大學生、18個國家重點實驗室、7290家高新技術企業和87個眾創空間,科技資源比較優勢明顯,具有較強的創新策源潛力和較大的轉化市場空間。以共建西部科學城為契機,加強區域創新協作和資源整合,有利于發揮“1+1>2”的作用,推動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創新乘數效應。
6月3日,成都市科技創新大會上,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首度亮相。兩院院士領銜、對標國內外科學城先進經驗“打磨”的科學城,將肩負國家使命,打造未來之城。從落子開局到擇“城”而棲,亮相以來,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頻頻出成果。
西部首個“最強大腦”來了!近期,位于“一核”的成都科學城鹿溪智谷核心區的成都超算中心投入試運行。采用世界領先的新一代技術架構的成都超級計算機,其每秒的運算能力將達到十億億次規模。作為國之重器的大科學裝置,這臺超級計算機將為成都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提供強力“引擎”,為成渝地區共建西部科學城做強成都一“極”。
再將視線聚焦成渝發展主軸上的未來高科技園區,東部新區未來科技城將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新引擎。今年10月,在未來科技城產業化項目簽約儀式上,總投資100億元的三峽集團四川能源投資總部項目及總投資120億元的聯東U谷未來科技產業園項目正式落戶未來科技城。
其中,全球最大的水電開發運營企業——中國三峽集團,成為入駐未來科技城的第一家中央企業。該公司將進一步深化在川布局,聚焦清潔能源與長江生態環保主業,重點開展智慧綜合能源整體方案投資與建設、能源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城市污水處理、生態環境治理等業務。
中國領先的產業園區專業運營商——聯東集團也在未來科技城布局。此次簽約的聯東U谷未來科技產業園項目總投資達120億元,將以5G服務、工業物聯網為基礎設施條件,重點發展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一代通信(5G/6G)、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主導產業,集研發設計、中試成果轉化、生產制造、產品展示中心、企業總部和生產性服務業于一體,打造聯東U谷在中國西部的標桿性、示范性高科技產業園區。
據了解,截至目前,除以上簽約的兩個項目外,未來科技城已落戶了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天府校區、民航二所民航科技創新示范區、產投集團智造基地、富凱維修基地與飛機加改裝設計研發中心等項目,總投資超過600億元。
以“一城多園”模式共建西部科學城,高起點、高標準打造直面未來的增長極和動力源,進擊中的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一刻都沒有停息。
16:59 | 江城基金“十億百企創投計劃”發布... |
16:24 | 鼎際得舉辦POE產品發布會 剖析項目... |
16:07 | 上交所召開商業航天產業座談會 支... |
16:06 |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與嘉... |
14:49 | 均普智能2024年扭虧為盈 在手訂單... |
14:48 | 金田股份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