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6日召開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會議要求,成渝地區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和一體化發展理念,健全合作機制,打造區域協作的高水平樣板。
10月18日,重慶各界就成渝地區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區域協同及民生、文化、旅游等,談做法、提建議,立足現在、謀劃未來。大家紛紛表示,將在新時代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凝心聚力,為推動新時代區域協作再上新臺階貢獻力量。
發揮優勢 引資引智
合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把成渝地區打造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高地,重慶有基礎、有條件,大有可為。
市經信委黨組書記、主任陳金山表示,全市經信系統將持續優化生產力布局,提高產業創新能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聚力打造電子信息、汽摩、裝備制造、消費品、材料、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建設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
市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王慶說,前不久,川渝統戰部門發布了今年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5項重點工作。接下來,統一戰線將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渠道暢通等優勢,推動引資引智、經貿往來和經濟合作,助推兩地在科技、教育、醫療、文旅等領域和行業的協同發展。
重慶大學管理科學與房地產學院教授王林建議,為了打造一流的西部(重慶)科學城,應創新機制體制,提升營商環境,吸引全球優秀人才,完善科技金融體系,做好原始性及應用型科技創新,推動科技型創業;應構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科創走廊,謀劃西部(重慶)科學城拓展園區及節點,規劃建設諸多大科學裝置,形成科學研究集群型地域。
市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干部張思源透露,今年,川渝兩地共青團簽署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青春建功行動合作框架協議》,將攜手開展思想引領、就業創業、志愿服務、鄉村振興、平臺聯建、交流互促等6個方面的合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
主動融入雙城經濟圈建設
“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和一體化發展理念,進一步加強與周邊地區協同發展,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區。”永川區委書記滕宏偉表示,永川將進一步加強“產”的培育,打造先進制造業集聚區、智能裝備產業集聚區、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加快建設重慶重要的大型現代產業基地;進一步加速“城”的壯大,打造西部職教城、西部歡樂城、醫療健康城,加快建設百萬級規模的區域性中心城市;進一步加快“景”的提升,統籌推進旅游發展與城市提升、鄉村振興,加快建設美麗永川。
干在實處、走在前列,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交通開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方宇表示,一是推動戰略規劃同心同向,以“十四五”規劃編制為契機,全力謀劃川渝兩地城市交通協同發展,實現共贏。二是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推進成渝客專達速提質、軌道交通銅潼遂段等重點項目,暢通成渝地區內外城軌連接通道。三是推動運營服務共建共享,推行成渝主城公共交通年內實現“一卡通”,在公共交通領域先行先試旅客聯程聯運。四是推動產業發展協作協同。五是推動社會責任落地落實,持續實施“鐵路就業脫貧”項目等。六是推動文化融合聯動聯創,加快推進川渝城市交通一體化品牌打造行動計劃,加緊激發城市交通品牌內生動力。
重慶大學地方政府治理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陳升教授認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離不開市場的一體化,即推進“成渝地區建設統一市場、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形成統一、開放、有序的區域強大市場。這就需要加快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項規定,共建統一市場規則、統一市場基礎制度;推動市場主體信息共享互認機制,探索建立“市場準入異地同標”機制,推動建立一體化的要素價格等。
茨竹鎮是重慶市渝北區“北大門”,與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毗鄰,處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前沿。渝北區茨竹鎮黨委書記王卓偉表示,將緊緊抓住這一戰略機遇,全力推進川渝高竹新區建設,將高竹新區打造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合作典范。
醫療護航 文化助力
共同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建設方便快捷的醫療體系是川渝兩地群眾的共同愿望。璧山區醫保局局長李長征表示,目前,璧山區正全力推進轄區定點醫院與四川省住院聯網直接結算報銷工作,全區符合資格的32家醫院已率先在全市范圍內開通了與四川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聯網直接結算報銷服務。下一步,該區將繼續拓展優化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持續擴大異地住院、門診、藥店購藥直接結算的覆蓋范圍等。
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是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抓手。南岸區文化旅游委副主任盧佃明稱,南岸區將依托南濱路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在文化旅游項目合作上作出示范,比如共同打造長嘉匯大景區文旅品牌;發揮南岸區在雙城互動中的旅游集散功能,建設旅游集散、旅游產品策劃體驗展示、旅游大數據服務、旅游資源產品交易等要素集群;深化文旅重大品牌合作,打造城市IP,聯合舉辦重大節會、賽事活動等,形成區域的品牌效應。
“文化獲得感是高品質生活標配,期待更多巴蜀文物活起來,讓人們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重慶巴文化研究會會長劉豫川說,近期,川渝兩地在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方面已進行許多探索,如共同實施成渝地區巴蜀文明進程研究考古計劃、聯合開展革命文物資源調查研究和保護利用等,期待川渝兩地在文化領域開展更多實質性探索,讓川渝兩地歷史文化遺存更具震撼力和影響力,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前來感受巴蜀文化魅力,助力川渝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立足巴渝文化根基、面向巴渝文化未來,畫好‘同心圓’,堅持做大增量,推動建立巴蜀文化共同體。”市工商聯副主席、重慶五洲世紀文化產業集團董事長徐登權表示,作為文化領域從業者,他將著力推進成渝地區文化要素、區域、業態“大合唱”,努力塑造文化雙城品牌、巴蜀品牌,為川渝兩地高質量發展奉獻“文化”合力。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