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國有大行日前已開始在深圳向公眾推出數字人民幣個人錢包開立申請服務,預計數字人民幣測試范圍會逐漸擴大。
深圳近日再度啟動數字人民幣大規模試點,全市10萬人通過抽簽方式領到了總價值2000萬元的數字人民幣紅包。與前兩輪數字人民幣測試相比,此次試點測試范圍再度擴容,除了更加豐富的消費場景外,銀行的參與意愿也空前高漲,紛紛加大資源投入,數字人民幣用戶“爭奪戰”已經打響。
個人錢包開立申請服務上線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工商銀行深圳市分行日前對外推出數字人民幣個人錢包開立申請渠道,公眾可通過掃描二維碼提交登記信息報名,在T+2日后再次掃碼即可下載數字人民幣APP并開立個人錢包。
在申請開立數字錢包時,用戶需要先同意工商銀行深圳市分行對外個人信息保密承諾書。該份承諾書顯示,該項目系新型現金支付工具封閉體驗活動,目前正處于實驗階段。
從過去幾輪的抽簽測試,到如今可申請開立個人錢包,數字人民幣距離普通公眾已越來越近。
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來到福田區中心書城,市民劉先生完成了人生第一筆數字人民幣消費:在書城收銀人員的引導下,劉先生打開手機上的數字人民幣APP,將付款碼放置在收款POS機鏡頭前,掃碼完成了支付,整個過程僅用時幾秒。對于首次嘗鮮數字人民幣,劉先生表示:“比我想象中更快捷方便,以后多了一種支付選擇。”
繼去年10月份深圳作為首個數字人民幣大規模試點城市向公眾派發消費“紅包”以來,深圳的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快速擴容。記者先后在福田、羅湖、南山多地的商場、加油站、地鐵站、便利店、餐飲店等看到,許多商家已經把數字人民幣支付指示標簽放置在醒目位置。
“與其它支付方式相比,數字人民幣收款沒有手續費,可減少店鋪的成本支出。”平安金融中心商場的GaGa鮮語飲品店店主表示,在此次數字人民幣紅包測試開始前,銀行的工作人員已免費幫助店鋪完成了設備的升級更新,市民在店內消費的數字人民幣會直接進入店鋪端的數字人民幣錢包,然后店鋪可以選擇從數字人民幣錢包里取現或轉化成銀行賬戶存款。
積極推介搶占先機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繼去年首輪參與數字人民幣紅包測試的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四家銀行之后,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此次也加入了測試行列。銀行機構摩拳擦掌,在數字人民幣研發、應用、推廣等環節積極投入資源,力圖在新一輪創新浪潮中搶占先機。
記者發現,自今年1月1日深圳開啟新一輪數字人民幣試點,多家銀行通過營業網點海報、手機APP彈窗、官方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向客戶推介參與此輪數字人民幣紅包的抽簽。
“開立數字人民幣錢包時記得幫忙選擇農業銀行,有無農行卡均可。”在一位農業銀行員工的朋友圈,記者看到,這位員工最近頻頻在向微信好友推介該行的數字人民幣錢包。對于銀行而言,新一輪的用戶“爭奪戰”已經打響。
有銀行內部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各大銀行正積極配合央行進行相關內部測試,目前有一些銀行已經通過“白名單”的方式邀請用戶進行體驗,部分銀行的手機APP也已上線“內部體驗錢包”功能。
此外,早在去年數字人民幣大規模測試前,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就已經在深圳、蘇州等地設立專門的機構部門,推動數字人民幣應用。而今年年初,農業銀行也在深圳專門成立了總行級的“數字人民幣創新實驗室”,配置工作人員幾十名,重點圍繞數字人民幣的特性開展新領域的創新與試點。
探索新場景新應用
“數字人民幣作為央行發行的法定貨幣,既普遍通用,又具有法償性,可為各個主體提供多樣化的支付選擇。”對于當前數字人民幣測試的意義,農業銀行數字人民幣創新實驗室(深圳)經理鄒華表示,數字人民幣作為央行向數字經濟提供的公共產品,在支撐數字經濟發展、提升金融普惠水平、提高貨幣和支付體系運行效率等方面具有突出優勢。
據鄒華介紹,在此輪數字人民幣大規模測試中,農業銀行通過創新技術推出了在ATM上存取數字人民幣和刷臉支付技術功能。這一新技術將率先在深圳等城市應用,未來將向全國推廣。
通過不斷的應用測試,目前數字人民幣的支付功能和載體已經日趨多元。在消費者支付方式上,目前掃一掃、碰一碰、刷臉支付已經全面在數字貨幣中應用。在商戶推廣和場景拓展方面,建設銀行深圳分行金融科技與創新委員會辦公室副總經理顏培杰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銀行采取了三步并行的方式布局:針對有集中收銀系統的大型商戶,通過系統升級完成;針對中小型商戶,通過對POS機進行升級來完成;而針對部分小型商戶,銀行推出了數字人民幣支付靜態碼和NFC標簽,幫助商戶迅速接入數字人民幣支付功能。
此外,顏培杰表示,在專項的內部測試中,日前建設銀行已經聯合眾安保險,開出了業內第一張用數字人民幣購買的保險保單,數字人民幣未來的全場景應用可期。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