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徐一鳴
3月15日,中國銀行業協會正式發布《2020年中國銀行業服務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是中國銀行業協會連續第14年發布。
手機銀行交易次數和金額同比高增
《報告》提到,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柜交易達3708.72億筆,同比增長14.59%;離柜交易總額達2308.36萬億元,同比增長12.18%;行業平均電子渠道分流率為90.88%。其中,手機銀行交易達1919.46億筆,同比增長58.04%,交易總額達439.24萬億元,同比增長30.87%。
粵開證券研究所負責人康崇利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手機銀行交易次數和金額同比高增,體現出手機銀行的活躍度提升,零售銀行的數字化、智能化趨勢持續。另外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手機銀行交易利于保持社交距離,滲透率得到加速提高。移動互聯時代,手機銀行能夠通過高頻的生活場景,提升獲客活客留客的能力,并對數據進行精細化處理和用戶建模,用于用戶畫像分析和行為軌跡預測中,能夠提供精準服務。
據記者梳理發現,2020年全年,手機銀行數字化運營呈現以下特征:一是持續專注精細化運營,手機銀行普惠性、易用性提升,如開拓縣域客戶、老年客戶專屬版本服務;金融科技賦能財富體檢、資產配置建議等智能理財服務升級;政務服務場景不斷擴容,將手機銀行APP作為拓展政務場景獲取政務服務流量的重要入口;強化內容運營,通過資訊、視頻直播等內容提升手機銀行的互動性及粘性。二是手機銀行APP逐漸向國民衣食行娛樂教育醫療等生活場景滲透,競爭日趨激烈,持續深度與外部場景合作可提升滲透率,頭部應用商家用戶滲透具有明顯優勢。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下金融機構正在努力拓展業務渠道,滿足客戶多場景支付需求,銀行業正在努力適應數字時代,互聯網時代,加大金融機構的科技投入,進一步搭建適應時代的線上渠道。以滿足用戶需求,這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金融機構的競爭力。
盤和林指出,手機銀行可以避免場內直接接觸,方便用戶的同時也可以滿足大部分支付場景需求,其有較高適配性,且十分便捷高效,成為疫情防控階段重要的支付渠道。
金融科技賦能
適應時代需求
日前,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金融科技蓬勃發展,對金融市場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十四五”期間,需要建立金融科技規范發展的制度體系,更好發揮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提升金融普惠性、便利性的重要作用。
《報告》顯示,2020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緊緊圍繞新型金融業務創新和科技賦能傳統金融的發展思路,通過產品迭代和服務升級,實現多維度、全流程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在服務人民群眾、助力企業復產增效、支持實體經濟、防范新型金融風險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不同客戶群體提供了人性化、特色化、個性化的產品需求,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和贊譽,可謂亮點紛呈。
從金融機構角度來看,利用線上提供的便利性,積極引入金融科技手段,通過更豐富的數字經濟工具,減少營運成本,讓消費者及相關產業鏈都能受益。
盤和林表示,金融科技創新能夠更好地為電子交易賦能,比如提高交易安全性,比如提高支付便利性,金融科技是電子交易的基石,也是幫助金融機構適應時代需求的重要手段。
康崇利認為,金融科技創新能夠做好風險管理和運營決策,提高產能效率,利于未來零售銀行良性循環和持久經營。
(編輯 才山丹)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