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資本市場30年的發展歷史上,股權分置改革是濃墨重彩的一筆,而拉開這一序幕的,正是2004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國九條”)。10年后,《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新“國九條”)發布。這兩個文件均誕生于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節點,并為此后一個階段的資本市場明確了方向,奠定了健康發展的制度基礎。
我國資本市場脫胎于計劃經濟,設立之初主要服務于國企融資。經過10余年發展,股權分置的歷史遺留問題逐漸暴露。2001年6月,《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出爐,預示著封存多年的巨量非流通股要迎來流通,這一問題成為懸在投資者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此后,大盤扭頭向下,到2002年1月,滬指跌破1500點,半年時間大盤重挫30%。
面對股市的持續低迷,面對市場長期積累的股權分置的矛盾,如何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平衡流通股股東和非流通股股東的利益,成為擺在政策制定者面前最為緊迫的難題。
問題總是要解決的!2004年1月,“國九條”正式出臺,將發展資本市場提升到國家戰略任務的高度,為資本市場發展指明了方向。
“國九條”的出臺開啟了新一輪股權分置改革。這次股權分置改革通過引入對價機制平衡了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的權益,從而保護了流通股股東利益不受侵害,并將方案的制訂權交給了非流通股股東,將方案的通過表決權交給了流通股股東,讓兩類股東自行博弈和協商利益,保證了改革方案提出的條件與承諾處在各方可接受的利益均衡點上,為改革的成功推進創造了客觀條件。
“困擾市場的就是國有股減持,是按照市價減持還是對價改革,決定著市場的走勢”。時隔多年,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談及“國九條”的出臺,仍感慨萬千,“‘國九條’最重要的是,對當時背景下股市老大難問題的股權分置改革和此前市價減持國有股不恰當的思路做了糾正。”
“國九條”的出臺是在中國資本市場重要歷史關頭解決股市特殊矛盾、實現制度性轉軌的關鍵性舉措。如果從更長周期、更深層次來考量的話,“國九條”對如何實現證券市場規范和發展,怎樣看待證券市場的地位和作用等重大問題及爭論作出了回答。
“國九條”中,全面系統地提出了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指導思想:堅持資本市場改革的市場化取向,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堅持服務于國民經濟全局,實現與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等。“國九條”明確提出,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是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對我國實現本世紀頭20年國民經濟翻兩番的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在“國九條”發布10年之后,2014年5月9日,定位于資本市場中長期規劃的新“國九條”面世。新“國九條”是在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下針對整個資本市場的頂層設計,意在通過全面改革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使資本市場更好地發揮資源配置作用,進而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當時的資本市場,已初步形成了涵蓋股票、債券、期貨的市場體系,為促進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作出了重要貢獻。但總體上看,我國資本市場起步晚、發展時間短,仍處在新興加轉軌階段,一些體制機制性問題依然存在,新挑戰新問題不斷出現。
新“國九條”的適時推出,為資本市場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從明確2020年發展目標,到鼓勵金融創新、簡化行政審批,再到加大投資者保護力度,這一全方位的頂層設計彰顯了以改革促發展、釋放改革紅利的決心,讓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未來充滿信心。新“國九條”以及早些時候啟動的“滬港通”機制籌備,也為當時低迷已久的股市帶來了轉機。
30年來,資本市場在改革中前進,在開放中成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和跨越式發展。“國九條”和新“國九條”這兩次A股歷史上重要的制度建設,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為在探索中發展資本市場點亮了火把,引領了資本市場前進的方向。
而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也對資本市場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對優化市場結構、提升監管能力、培育鞏固健康的投資文化、涵養良性發展的市場生態等艱巨任務,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資本市場積累的制度創新實踐和改革發展勇氣,將不斷助推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邁上新的征程。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