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1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困擾仍揮之不去,給世界經濟復蘇增添了不確定性,也給中國經濟穩增長帶來不小壓力。中國經濟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護航下于全球“一枝獨秀”,并且展現出轉型升級的澎湃活力。面對未知的下半年,《證券日報》記者采訪九大首席經濟學家,總結上半年,凝結智慧、提煉觀點,以饗讀者。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第三產業為經濟發展注入生機
本報記者 吳曉璐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1年以來我國經濟獲得顯著恢復性增長,就業情況不斷改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顯著提高。但我國經濟恢復常態化仍面臨諸多挑戰,下半年經濟增長或難取得強勁的外需支撐,我國經濟可持續增長應將重點放在拉動內需,預計第三產業將繼續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注入生機。
談及上半年經濟亮點,劉鋒認為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我國貨物進出口增長顯著。今年前5個月,我國貨物出口、貨物進口、貿易順差兩年復合增速均超過疫情前水平;其次消費和投資回暖。2021年一季度消費恢復性增長,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63.4%,已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第三,上半年我國第三產業增長強勁。
今年上半年國際原油、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劉鋒表示,供需面暫不支持上述大宗商品價格趨勢性上漲。具體來看,全球貨幣寬松和通脹預期等因素推漲大宗商品外盤價格;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和庫存增加等因素推動鐵礦石、銅、金價格上升,供應短缺造成錫、鎵、銻等金屬價格攀升;2020年3月以來,人民幣較美元已升值10%,人民幣計價大宗商品不具漲價基礎。
近日,央行決定7月15日全面降準,維持市場流動性。劉鋒認為,目前,美聯儲繼續采取寬松零利率政策,點陣圖顯示加息預期提前,美聯儲上調經濟增長預測及通脹預測。但美國處于疫情反彈期,通貨膨脹上升可能是暫時的,而中國處于加速恢復期,所以,我們不能被美國的節奏打亂。中國利率調整需要謹慎,目前宜保持寬松的局面。
劉鋒認為,我國經濟可持續增長應將重點放在拉動內需上,刺激消費端增長可從三方面入手:第一,能消費。我國居民收入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要重點關注中低收入群體。居民收入的改善首先需要實現收入多元化,增加財產性收入,讓中低收入群體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第二,敢消費。我國居民儲蓄長期居高不下,要提高居民消費預期,需要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養老、醫療、教育投入;第三,易消費。需拓寬消費渠道,降低消費成本,培育良好的消費環境,使得居民消費渠道更加暢通,消費體驗更加美好。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下半年財政政策將繼續發力
本報記者 昌校宇
“上半年經濟穩步復蘇,生產端已接近潛在產出水平,總量無憂但結構分化的格局依然存在。”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即將發布的上半年經濟數據而言,重點關注消費增速和制造業投資恢復情況。
邵宇預測,上半年,經濟動能依然落在地產、出口端。上半年,消費復蘇偏慢,這與疫情影響導致居民收入下降、儲蓄偏好上升有關。6月份單月消費數據可能走弱,預計上半年社零增速整體欠佳,相比2020年大概率改善,但仍不及2019年疫情之前的水平。
邵宇認為,從年初至今制造業投資增速修復較快,但上半年投資規模依舊低迷,考慮二季度以來企業產能利用率處于高位以及海外需求增長,預計上半年制造業投資會呈階梯上行的態勢。不過,6月份工業增加值預計仍將小幅回落,經濟總量方面,一季度GDP增速超18%,二季度GDP增速可能放緩至8%。
7月9日,央行宣布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邵宇分析稱,降準的直接目的是置換MLF到期以及稅期臨近帶來的資金流動性壓力。主要是為了平抑大宗商品上漲對實體企業的成本沖擊,上半年大宗商品上漲造成企業成本負擔加重,尤其是成本轉移能力差的中小微企業。不過,貨幣政策的基調是否轉換不應過分解讀,7月15日MLF到期4000億元,下半年到期資金量更大,意味著實際凈釋放的流動性較為有限。“整體而言,當前貨幣政策依然穩健為主。”
展望下半年,邵宇認為,上半年經濟增速的高點已經兌現,二季度后增長動能有所減弱,下半年尤其是年底前后的下行壓力可能加大。但下半年財政政策大概率有所發力,預計政策回歸力度將超出上半年。可能未來還會降準,目標是讓貨幣增速匹配上經濟恢復速度。
此外,上半年政策層面基本以穩為主,信用偏緊、貨幣偏穩,財政支持力度不大。公共財政收入在上半年的增速明顯超過往年,對基建投資造成了一定影響。
對于下半年乃至明年一季度宏觀調控,邵宇稱,政策端操作可穩健偏松。雖然明年一季度的經濟可見度尚不高,但考慮到美聯儲政策轉向的可能,穩健偏松的宏觀調控也可為將來政策收緊提前預留空間,但需在政策端防范債務風險的積累。
紅塔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制造業利潤有望進一步改善
本報記者 昌校宇
“上半年經濟數據較關注地產投資和制造業投資。預計6月份地產數據有望維持韌性,制造業投資增速有望繼續回升。”紅塔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地產投資此前一直是國內經濟復蘇的主要支柱,地產投資的走勢對后續中國經濟運行節奏至關重要;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前5個月制造業投資恢復速度偏慢,在政策支持下制造業投資的變動十分重要。
央行日前宣布,將于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李奇霖認為,此次降準主要針對大宗商品,目的是為了加強金融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前期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中下游制造業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造成了很大的成本壓力。而原材料采購成本的上行使得企業資金鏈吃緊,加上很多小微企業沒有市場話語權,在貨款結算時,收到的往往是匯票,為了緩解資金壓力,企業就需要將匯票貼現。為了降低企業的貼現成本,央行此前一直將資金利率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而這次降準顯然是此前維持相對寬松資金面政策的延續。
“此次降準是全面降準,規模超預期。”李奇霖表示,除了定向支持小微企業以外,還有對沖出口、穩住總需求的考慮。
展望下半年,李奇霖稱,“經濟面臨不小的下行壓力,但挑戰與機遇并存。”挑戰方面,出口和地產投資作為上半年支撐經濟的主要動力,在下半年都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機遇方面,應關注國內制造業投資的變化。上半年制造業投資恢復速度偏慢,但方向向上。從利潤數據上看,5月份制造業企業利潤率變現依舊亮眼,后續隨著大宗商品價格得到有效控制,制造業企業的利潤率有望進一步改善。
對于下半年乃至明年一季度宏觀調控,李奇霖建議,“未來應保持‘結構性緊信用+寬貨幣’的組合。”一方面,保持寬松的流動性,以降低銀行端負債成本的形式,促使銀行有動力向實體企業投放貸款,從而降低實體經濟運行成本,讓利于實體,有利于生產端穩步恢復,得以使生產來保物價的穩定。另一方面,結構性收緊信用。加大對地產、基建產業鏈的調控力度,壓住其融資需求,可以減少對相關原材料的需求,擠出部分上游價格推升的壓力。同時,能夠抑制流動性投放出來后的“炒房”需求,使得流動性能夠真正流入實體經濟。
16:59 | 江城基金“十億百企創投計劃”發布... |
16:24 | 鼎際得舉辦POE產品發布會 剖析項目... |
16:07 | 上交所召開商業航天產業座談會 支... |
16:06 |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與嘉... |
14:49 | 均普智能2024年扭虧為盈 在手訂單... |
14:48 | 金田股份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