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王明弘
位于我國西南邊陲地區的云南省,近年來經濟高速發展,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在2012年邁上1萬億元臺階后,2018年跨上2萬億元新臺階,2020年達到24522億元,是2012年的2.2倍,在全國的排名從第24位躍升至第18位。
“十三五”以來,云南每年的經濟增速都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以上,云南的經濟總量和人均GDP全國排名均實現雙進位,云南資本市場發展也迎來前所未有的好時期。
近日,證券時報“獻禮建黨百年·資本市場風景線”大型主題報道采訪團走進云南,云南證監局黨委書記、局長韓卓暢談資本市場如何助力寫好中國夢的云南篇章,為打造云南綠色強省、“5+8”現代化產業體系和打造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貢獻力量。
學懂弄通做實
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
證券時報記者:云南證監局在黨建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是如何通過黨建促進監管工作和轄區資本市場發展的?
韓卓:云南證監局黨委將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認真學習領會黨中央、國務院對資本市場的重大決策部署、證監會系統工作會議精神。
一是在學懂弄通做實上狠下功夫。堅持先學一步,學深一層,以身作則,以上率下,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和培訓,扎實推進各項專項工作,使全局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斷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切實提高落實黨中央和證監會黨委決策部署的政治自覺和責任擔當。
二是抓好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積極開展“機關效能提升年”和“支部建設提升年”活動,提高黨支部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水平,通過提升黨建質效促進監管工作和轄區資本市場發展的能力。深入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梳理完成內部制度的立、改、廢工作,加強督查督辦,推動形成重執行、重落實、重質量“立即就辦、辦就辦好”的工作作風。
緊扣云南重點產業
推動企業上市
證券時報記者:請您介紹一下云南資本市場發展概況?
韓卓:截至2021年5月末,云南省共有上市公司40家,上市公司家數在全國排名第21位,總股本663.75億股,總市值10515.48億元。2020年,37家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086.68億元,同比增長13.88%;實現歸母凈利潤167.88億元,同比增長2.22%。
云南省掛牌公司數量為71家,在全國排名第20位,其中精選層1家。共有223家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包括2家證券公司(紅塔證券和太平洋證券)、2家期貨公司(紅塔期貨和云晨期貨)、1家證券投資咨詢公司。
截至5月末,云南省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84家,備案基金169只,管理規模1186.89億元,管理人數量和基金規模分別位居全國第27位和第20位。
證券時報記者:云南提出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圍繞云南綠色強省、“5+8”現代化產業體系和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資本市場如何助推云南的產業發展,實現上述目標?
韓卓:云南證監局以云南省八大重點產業、“三張牌”和“五個萬億級、八個千億級”產業為突破口,通過推動企業上市、掛牌和發揮上市、掛牌公司的產業帶動作用,不斷提升資本市場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持能力,寫好中國夢的云南篇章。
一是緊扣云南省產業發展重點,加大政策供給力度。聯合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報請云南省政府印發《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實施意見》,把全省企業上市工作與壯大產業經濟、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結合起來統籌考慮。積極推動差異化金融支持政策,提出對企業上市掛牌分板塊、分階段給予不同的獎勵補助,強化對上市后備企業特別是“金種子”企業的政務服務等建議,推動不斷落實《云南省推進企業上市倍增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更好服務云南省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
二是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服務云南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新的突破。與部分州市政府簽訂資本市場幫扶協議,力爭實現重點區域的突破。組織召開擬上市及貧困地區企業上市推進工作座談會,推動地方政府“一司一策”,加大政府部門對地方企業直接融資的服務協調力度,形成示范效應。與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國資委和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密切配合,力爭實現重點領域的突破。圍繞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等工作重點開展企業上市專場培訓,鼓勵和引導企業利用好政策窗口期,并有針對性地為擬上市企業答疑解惑。持續優化流程,提升服務“溫度”,幫助擬上市企業對照上市條件改進內控,強化財務管理,力爭成功上市。全力推動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企業到新三板掛牌,讓更多的中小企業獲得了資本市場服務,增強資本市場的包容性和可獲得性,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以行業為主線縱向推進云南省八大重點行業企業,以及以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為契機推動重點省屬企業集團下屬企業為新三板掛牌重點培育企業。不斷提升服務深度,積極對接全國股轉公司、云南省直有關部門合力推進宣傳培育工作,入園區、進州市、下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宣講、聯合調研及座談會。
2020年以來,云南省3家生物醫藥、綠色食品類企業貝泰妮、健之佳、神農集團完成上市,首發融資約62.21億元;1家掛牌公司生物谷通過公開發行并在精選層掛牌,成為全國首批精選層掛牌公司,成功公開發行股票融資0.96億元,用于建設云南生物谷大健康產業園項目,促進云南大健康產業發展。截至2021年6月底,云南省擬上市企業共有9家,涵蓋生物醫藥、環保、食品加工制造等云南省重點發展產業;1家掛牌公司嘉緣花木擬在精選層掛牌并公開發行,通過市場融資大力發展綠色產業,目前嘉緣花木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精選層掛牌的申報已獲全國股轉公司受理,云南省企業借助資本市場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三是圍繞云南的戰略定位和產業發展目標,鼓勵云南省上市、掛牌公司注重金融發展與產業發展的協同推進。通過走訪調研、座談等方式宣傳、鼓勵和引導有色金屬、能源、化工等傳統產業和生物醫藥、新材料、旅游文化等云南優勢產業上市、掛牌公司將再融資募投項目落地、并購重組整合產業結構等工作與云南省產業發展規劃、區域行業布局等統籌結合考慮,更好發揮上市、掛牌公司產業排頭兵作用,加快形成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上市、掛牌公司群體,努力通過上市、掛牌公司的發展,帶動產業鏈的壯大,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提升云南省產業活力。2020年,云南省5家(次)上市公司實現再融資97.56億元,其中4家(次)涉及云南省重點發展的有色金屬、新材料、信息技術等產業,再融資金額93.88億元;4家(次)涉及“三張牌”相關產業掛牌公司實現再融資4735.44萬元,上市、掛牌公司的產業帶動作用不斷得到發揮。
證券時報記者:云南證監局在推動云南省企業上市掛牌方面都有哪些工作措施?目前轄區企業上市后備情況如何?
韓卓:多年來,云南證監局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服務地方、服務實體經濟,大力扶持云南省優質企業上市融資發展。2019年至今,云南新增上市公司6家,華致酒行、震安科技、紅塔證券、健之佳、貝泰妮、神農集團等優質企業先后上市,云南省上市公司數量達到40家。云南企業上市節奏加速,從20家增長至30家歷時11年,從30家突破到40家僅用時6年。為達到這一良好局面,云南證監局長期以來做了一系列工作。
一是落實《云南省推進企業上市倍增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會同相關州市黨委、政府和省級部門,形成合力,推動和服務企業上市。二是積極宣傳注冊制改革和資本市場扶貧政策,引導云南企業根據自身定位,積極到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融資,貝泰妮成為創業板改革后云南首家注冊制上市企業,華致酒行也利用貧困地區政策實現上市。三是多渠道開展擬上市后備企業摸底、調研、動員等工作,2年來對近10個州市和超過40家企業開展現場調研,指導企業上市工作。四是積極推進公開發行并在精選層掛牌工作,確保新三板改革在轄區落地見效,轄區掛牌公司生物谷成功公開發行股票融資0.96億元,成為全國首批精選層掛牌公司,掛牌公司逐層遞進發展的效應正逐步顯現,成為云南推進企業上市的重要平臺。五是監管與服務并重,做好輔導監管,注重引導擬上市掛牌企業提高自身質量,中介機構落實自身職責,把好市場入口關。目前轄區擬上市公司共計9家。
增強投資者教育普惠性
證券時報記者:在加強投資者保護方面,云南證監局有哪些好的經驗?
韓卓:云南證監局歷來重視投資者保護工作,將其作為重點工作抓好落實。一是完善投訴舉報處理機制,探索分類處理程序,優化處理流程,辦理質效進一步提升。二是持續推進轄區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目前已與2家區級法院簽訂訴調對接合作協議,建立了案件委派/托調解、調解協議司法確認、信息共享、培訓交流等工作機制;在2家區級法院設立“證券期貨糾紛調解室”,建立了固定的合作關系;督促指導調解中心進一步健全調解機制,充分發揮調解組織作用,2020年至今累計接到調解案件38件,涉及金額803.25萬元,成功調解26件,獲賠金額30.8萬元。三是與云南省教育廳簽署合作備忘錄,投資者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由高校延伸至中學,教育普惠性進一步增強。四是研究開展民族地區投資者教育工作,推動轄區國家級投教基地與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全面合作,推出民族投教讀本,做實做深民族地區特色投教工作。五是利用新《證券法》實施的契機,組織開展“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等大型投教和法治宣傳,2020年至今累計開展了“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防非宣傳月、金融知識普及月等大型投教宣傳活動,2020年至2021年5月創新方式開展各類線上線下活動2100余次,推出投教產品400余種,實物投教產品發放量達20余萬份,電子產品點擊量達55.17萬人次,利用“兩微一端”發送投保活動信息及風險提示信息20萬余條,切實讓投資者感受到教育在身邊、服務在身邊、保護在身邊。
證券時報記者:云南證監局在打擊資本市場違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韓卓:要穩定資本市場,除了完善措施,還需要大力開展監管執法。一是日常監管持續發力。對轄區上市公司、掛牌公司、債券發行人、證券期貨經營機構以及私募基金管理人等市場主體依法開展現場檢查,2020年就發現的違法違規問題采取行政監管措施40份,出具監管關注函29份。
二是監管執法方式不斷改進。深化與公安部門在行政執法、防范和打擊非法證券期貨方面的協作,與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建立信息雙向反饋機制,與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州(市)金融辦等部門和單位加強信息共享和溝通,積極開展聯合執法,監管合力逐漸形成。
三是堅持“管少才能管好”原則,強化問題風險導向,分類監管在轄區深入實施。
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特色行業上市實現突破
證券時報記者:“十四五”時期云南轄區資本市場的重點工作有哪些?
韓卓:一是抓改革促發展強監管,切實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首先,全力推動各項改革措施在云南落地見效。近年來,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于資本市場的決策部署,中國證監會陸續推出了設立科創板、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等多項改革措施,目前正在持續實施,成效也在逐步顯現。我局將堅決貫徹落實好中國證監會關于資本市場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結合云南資本市場特點,以《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為指導,引導上市公司聚焦主業,提高經營效益,支持特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競爭能力,引導上市公司合規經營,認真開展公司治理專項行動和資金占用、違規擔保限期整改工作,加大風險化解力度,改善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效益,不斷提高我省上市公司質量;推動符合條件的掛牌公司公開發行并在精選層掛牌和轉板上市;支持云南省區域性股權市場穩妥合規運營,推動區域性股權市場成為云南省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持續配合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增強擬上市掛牌企業梯隊建設。在省委省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有力推動下,全省A股上市公司數量目前已突破40家,但與發達省份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我局將協助相關企業明確上市計劃和申報時間,形成合理的企業上市申報梯次,會同相關州市、部門分層次、有重點地支持和督促成熟企業按計劃推進上市掛牌,力爭特色行業上市實現突破,推動文化旅游類擬上市企業解決同業競爭等上市障礙。
再次,支持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做強做大。引導轄區證券公司不斷提升合規經營和風險管理水平,積極支持轄區證券公司通過配股、增發等方式增厚資本,遵循市場化原則拓展業務范圍,調整業務結構,緊緊跟隨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腳步,立足云南實際,發揮專業優勢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力爭為云南企業提供高質量的資本中介服務。
最后,進一步強化監管。切實加強對轄區上市掛牌公司、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和私募基金的日常監管力度,提升監管效能,發揮好稽查執法最后防線作用,嚴格落實新《證券法》關于打擊欺詐發行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的工作要求。
二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維護良好金融生態。
首先,持續防控公司債券風險。近年來,公司債券已成為云南融資規模最大的資本市場融資方式,大力支持轄區企業發債融資,對拓展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面對轄區公司債券進入兌付高峰期、風險壓力不斷增大的現狀,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局會同省市相關部門建立了常態化的公司債券風險監測和防控機制,維護了轄區公司債券零違約的良好局面,獲得較好的市場反響。下一步,我局將繼續以州市、縣區城投債和民營企業債為重點,做好轄區公司債券風險防控相關工作。
其次,規范私募基金秩序。持續健全州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與監管機構對私募基金行業的監管協作機制,全面動態監測全省私募基金風險,對私募基金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及時依法處置,對以股權眾籌、私募基金為名開展的非法集資活動及時啟動非法集資處置機制,維護社會公眾合法權益。
再次,持續推進地方交易場所清理整頓工作。配合云南省做好交易場所清整遺留問題處置和風險化解,及時處置出現違規行為、存在風險隱患的交易場所,進一步規范擬保留交易場所的設立審批程序,嚴控新設交易場所,避免重復建設。配合省市相關部門穩妥發展符合云南產業特點的區域性股權市場,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三是進一步做好投資者保護,切實保護轄區投資者合法權益。
持續推進多元糾紛化解機制建設,推動“示范判決+糾紛調解”在轄區落地,指導轄區調解中心運用小額速調機制解決糾紛,為投資者創造便捷高效的糾紛處理通道;進一步貫徹落實與省教育廳簽署的合作備忘錄相關內容,將投資者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由高校延伸至中小學,進一步增強教育普惠性;繼續加強投資者教育基地建設,充分發揮投資者教育基地作用,做實做深民族地區特色投教工作。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