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萬晨曦
“十一”黃金周期間,雖然已入秋,湖北各地氣溫依然在30度以上。而當地的消費和旅游市場比天氣還要“火熱”,假日消費正激發市場新活力。
消費券發放激發市場活力
武商集團客流量突破近三年新高
據湖北省商務廳數據顯示,10月1日至7日下午5時,全省大中城市36家零售類樣本企業實現銷售額27.91億元,同比增長4.5%,同比2019年增長2.3%。餐飲消費方面,據統計,全省監測的武漢市8家大型企業國慶節7天實現營業額5247.07萬元,較2020年同期增長16.1%,較2019年同期增長10.2%。
10月4日,《證券日報》記者來到武漢國際廣場,不到十一點,就看到餐飲區已經有顧客開始排隊。而一些網紅餐廳更是人氣旺盛。據了解,新開業的巴奴毛肚火鍋華中首店國慶期間每天的翻臺率達到8左右。
“武商MALL首店首發首展和網紅業態武商里帶來極強的集客力。”對此,武商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國慶期間,武商集團的銷售不僅比去年實現增長,比2019年也仍然保持了大幅增長,客流量和車流量都突破了近三年“十一”黃金周的新高。
商家開展了多種形式的促消費活動讓利消費者,而湖北省消費券的發放則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
9月30日晚8點,第二輪湖北消費券開搶,湖北省政府向市民發放了3.55億元的商場、超市、餐飲消費券。
10月5日,《證券日報》記者來到中百倉儲水果湖購物廣場店水產區,多個市民正在挑選生鮮。市民王先生說,自己買了螃蟹,再搭配點蔬菜和水果,正好可以使用領到的“滿114元立減38元”的湖北消費券,實用又劃算。
湖北消費券(普通券)緊貼商場、超市(便利店)、餐飲三大行業,中秋期間投放首輪兩批次消費券總金額6億元,微信、支付寶、美團、云閃付4大平臺領券總金額超5億元;第二輪(國慶)湖北消費券于9月30日、10月7日分兩批次發放,投放資金額度更大。據湖北省商務廳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6日24時,國慶檔首批消費券普通券已核銷2.47億元,拉動消費12.23億元,核銷比例達到59%,遠超中秋檔湖北消費券普通券的核銷比例。
清暉智庫首席經濟學家宋清輝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國慶黃金周的火爆,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湖北各項促消費政策頻出,直接推動消費市場繁榮。二是作為湖北八月疫情后的第一個長假期,釋放出了此前被壓抑地消費熱情。今年國慶黃金周湖北消費市場數據亮眼,將會給湖北整體經濟發展帶來諸多積極影響。”
4000萬元優惠券
助力文旅業熱度回升
國慶黃金周,全省旅游市場也是整體興旺。
據美團提供的國慶期間數據顯示,截至10月6日,湖北旅游消費較2019年同期增長4.0%,其中景點門票增長1.83%。全省各地A級旅游景區假期共接待游客1344.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8.6億元,同比2019年分別增長13.3%、27.35%。全省396家星級飯店平均出租率67.87%,較2019年、2020年分別同比提高6.73、12.93個百分點。重點文旅企業方面,鄂旅投集團7天時間共接待游客113.3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2.1億元,較2019年同比增長22%、82.2%。
10月5日,記者來到鄂旅投旗下位于襄陽的古隆中景區,這里推出沉浸式的“尋夢三國”主題游園活動,受到眾多游客喜愛。
國慶黃金周湖北旅游市場的火爆除了得益于疫情防控的良好成果,更得益于政府部門和企業推出的一系列扶持政策。《證券日報》記者調研了解到,今年“黃金周”,湖北政府+平臺發放文旅消費優惠券共3000萬元,此外,鄂旅投也發放了1000萬元文旅消費優惠券,總額達到4000萬元。
據鄂旅投相關負責人介紹,1000萬元文旅消費優惠券,在“游湖北”消費景區門票、酒店住宿、線路、演藝等全品類文旅產品均可使用。消費券總體投放分四期執行,9月29日起開始發放第一輪共計200萬元。
此外,國慶假日期間,湖北省文化和旅游部門推出夜游、夜秀、夜演、夜宴、夜健等十大主題夜游產品,完善一批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建設。
“旅游帶來的是整個消費的鏈條,包括住宿、餐飲、門票、購物等,政府發放的消費券和文旅優惠券很好地配合了黃金周,所以這個舉措是非常及時和有效的。”武漢大學經濟系主任、武漢大學中國新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羅知表示。
“消費券對經濟的拉動效果還有待觀察,畢竟還有好幾輪發放,但是目前來看是有助于提振消費信心的。長期來看,政府想要激發消費的活力,可以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增加居民收入,而提高居民收入關鍵還是要穩增長。二是為居民提供更好的社會保障。從企業方面來講,主要是加強品牌宣傳和推出一些優惠政策。”羅知補充道。
(編輯 喬川川)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