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今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從需求收縮來看,全球的疫情還在起伏反復,復蘇的勢頭不穩,外需市場也面臨著一些不確定性。一些國際組織,包括IMF、世界銀行,下調了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世貿組織最新報告顯示,全球貨物貿易增長勢頭減弱。”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日前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如是說。
對于需求收縮的壓力,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應當緊緊抓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
在明明看來,擴大內需最直接的手段是擴大投資。“預算內投資和基建是政府進行宏觀調控最有力的抓手,今年上半年發力的確定性是比較高的。”此外,還可以通過稅收、信貸等優惠措施鼓勵綠色產業、新興產業、高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加大投資。
“長期來看還是要擴大消費。”明明分析,去年出臺的反壟斷、房地產調控等相關政策,長期來看有利于平衡收入分配,擴大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和消費能力;但短期來看還是會產生一些摩擦,有一定的“收縮效應”。預計今年會有更多促進消費的產業政策和具備“擴張效應”的政策出臺。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部副主任陶金亦持類似觀點。他表示,近期需求收縮主要體現在消費和投資兩大需求的增長放緩。從消費端看,去年的社零總額實際同比負增長,而消費放緩的背后是收入增長放緩,收入增長放緩則與就業及其導致的未來預期有關。因此,緩解消費困境,要從穩就業出發,而穩就業的主要抓手是穩企業、保市場主體。“一方面,通過減稅降費、加強幫扶救助提升企業活力;另一方面,積極的宏觀政策仍有必要,擴信用和財政支出加強,都有助于直接帶動需求增長,改善企業需求。”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政策發力適當靠前。開年以來,各地各部門陸續出臺多項舉措。如發改委積極優化項目審批程序,推動重大項目落地。財政部年初提前下達專項債額度,加大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央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并指導銀行增加信貸供給,滿足實體融資需求。住建部加快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開工建設等。發改委等十四部門印發《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著力吸納就業和保住市場主體。廣州、鄭州等地因城施策,出臺了樓市新政。各地方政府圍繞“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加快開工和投資,積極著手常態化促消費工作。
應對需求收縮后續還有哪些實招硬招可用?明明認為,一方面,“因城施策”,預計樓市松綁的城市會越來越多。另一方面,二季度初央行有進一步降準的可能性。
陶金表示,總體看,今年的財政政策將較去年更加積極,支出強度會提升,支出節奏也會加快,但同時也強調“精準”“可持續”。此外,考慮到今年高校畢業生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疊加弱勢群體的就業也需要加強等,今年將從穩定市場主體、穩定重點群體等多方面加強穩就業工作。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除了持續以積極的財政政策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來推動總需求的上升之外,還要通過提升與完善法制環境、營商環境、消費環境等措施來促進投資需求的提升和消費需求的充分釋放。此外,擴大升級與“一帶一路”等的合作,繼續擴大對外開放,推動外需提升,以此應對總需求不足的問題。
(編輯 孫倩)
01:22 | 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人形機器人產業... |
01:22 | 沈陽化工:打造更具競爭力的高端產... |
01:22 | 弘元綠能:優化資產結構 發揮全產... |
01:22 | 江蘇索普:聚焦醋酸產業鏈延伸與新... |
01:22 | 達嘉維康專業藥房優勢凸顯 再生醫... |
01:22 | 多地發布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政策 車... |
01:22 | 蘋果手機再降價 能否挽救在華銷量... |
01:22 | 寧德時代擬5月20日在港上市 最高發... |
01:22 | 固態電池量產節奏加快 上市公司密... |
01:22 | 瀛通通訊董事長黃暉:積極擁抱市場... |
01:15 | 249只浮動管理費基金形成三大模式 ... |
01:15 | 港股醫藥板塊和中藥等細分領域具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