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以來,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改革不斷深化。從試點地區、范圍的擴大,到試點條件、業務種類放寬,政策惠及實體經濟的廣度逐步拓寬,政策內涵亦在不斷豐富。
對于下一步政策考慮,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匯局”)經常項目管理司司長劉斌近日對記者表示,外匯局將穩步擴大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的主體和業務范圍,加快實現政策落地地區全覆蓋,激發銀行落實便利化政策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更多誠信經營企業享受政策便利,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改革不停:外匯便利化政策不間斷推出
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始于2019年1月。彼時,外匯局在粵港澳大灣區、上海、浙江開展首批貨物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在單證審核、特殊退匯業務登記等方面,給予審慎合規的銀行、信用優良的企業更多自主權。
自此之后,三年多來,圍繞試點優化、貿易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新動作頻頻落地,包括外匯管理方式進一步優化、辦事流程簡化、資金使用渠道拓寬等。
比如,2019年10月,備受市場關注的促進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十二條措施落地,其中明確,外匯局將試點地區擴大至條件成熟的其他地區,并將試點業務范圍從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擴大至服務貿易外匯收支。這十二條措施同時賦予了銀行和外貿企業更多的自主權。
隨后,深化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更是被寫入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成為市場主體熱議的金融政策信號之一。
近一年來,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這條路,越走越深入。劉斌在介紹最近這一年的政策進展時表示,2021年,外匯局持續強化便利化政策的正向激勵和示范效應,穩步有序擴大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政策主體受惠面,支持審慎合規的銀行為優質企業實施更加便利的措施,促進市場形成“越誠信、越便利”“越合規、越自主”的政策導向。
具體而言,便利舉措包括:優化貿易外匯收支單證審核,銀行按展業原則(可憑支付指令)為企業辦理貿易外匯收支業務;貨物貿易超期限等特殊退匯、服務貿易特殊代墊或分攤業務可在銀行直接辦理;貨物貿易對外付匯時免于辦理進口報關單核驗手續;銀行可事后核驗服務貿易付匯稅務備案信息。
增便利降成本:
惠及實體經濟廣度逐步拓寬
既增便利,又降成本——市場主體的切身感受,生動講述著政策紅利給其帶來的新體驗。
時間成本顯著縮短——如,對于2021年全年辦理付匯323筆的珠海格力電器有限公司來說,每筆業務僅需一分鐘,僅單證準備時間就節省了約95小時;再如,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服務貿易收支筆數超5000筆,參與政策后,單證審核的簡化令其單筆業務辦理時間縮短至5分鐘,全年業務預計節省超1000小時。
“腳底成本”大幅降低——中國化工油氣股份有限公司涉及多筆尾款集中結算、“多退少補”,單筆退匯金額大于等值5萬美元,退匯日期超過180天,參與政策前需到外匯局辦理登記業務,參與政策后退匯業務直接在銀行辦理,當日申請當日辦結,大幅降低了腳底成本。
離“低碳生活”更近了——據花旗銀行測算,該行52家優質企業每年由于少打印憑證,可合計減少5噸左右的碳排放……
當前,試點惠及實體經濟的廣度正在逐步拓寬。“政策實施以來,全國共有26個地區實施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政策,涉及業務77萬筆、5061億美元。”劉斌說。
業務增長規模亦呈蓬勃之勢。劉斌表示,2021年,所涉業務收支規模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5倍和1.8倍,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業務實現“秒申請、分鐘辦”,業務單證準備和業務辦理時間節約一半以上。在此背景下,優質銀行也更加重視客戶主體信用狀況、合規水平和風控能力評估,從交易單證審核向關注企業交易實質轉變,進一步提升個性化服務水平。
這指向的恰是“企業越誠信、手續越便利,銀行越合規、審核越自主”的政策目標。記者了解到,當前,試點按照“銀行合規,企業優質,業務規范”的管理原則,要求試點分局篩選符合條件的銀行,在其落實“展業三原則”的基礎上,對銀行自薦的優質企業貨物貿易項下外匯收支實施便利化措施。
著眼于下一步,劉斌表示,外匯局將穩步擴大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的主體和業務范圍,加快實現政策落地地區全覆蓋,激發銀行落實便利化政策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更多誠信經營企業享受業務便利和政策紅利,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