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萌
商務部網站5月10日消息,商務部等14部門發布《關于開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力爭用3年時間,在完善內外貿一體化調控體系,促進內外貿法律法規、監管體制、經營資質、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銜接等方面積極創新、先行先試,培育一批內外貿一體化經營企業,打造一批內外貿融合發展平臺,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融合發展的產業集群,建立健全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和模式,為促進內外貿融合發展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我國內外貿一體化仍存在較大的發展改善空間,內外貿企業在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上仍面臨困難與挑戰。開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有望為內外貿企業提供平臺,促進其能力發展,進而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開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有利于對接國際經貿高標準規則,融入全球市場;也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效率;還有助于企業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實現融合發展。
《通知》提出完善法規制度、促進標準認證銜接、培育一體化經營市場主體、打造內外貿融合發展平臺、優化內外貿發展環境、新推進同線同標同質、培養內外貿一體化專業人才等七方面試點任務。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肖本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試點任務有兩大亮點:一是注重系統推進,不僅包括市場主體培育、發展平臺打造、發展環境優化,而且注重在制度、標準、人才等方面同步推進;二是創新性強,不僅提出要創新推進內外貿同線同標同質,而且提出創新監管措施,推進內外貿同船運輸、內外貿泊位共享等多項創新舉措。
《通知》明確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組織專家擇優確定試點地區,并根據試點推進情況適時調整試點地區。
在劉向東看來,已經開展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以及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地區,開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的條件相對成熟。“這些地區人才、市場、監管等方面相對成熟,對較高標準接受能力強,有利于試點任務的推進和落地實施。”
“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的自貿試驗區無疑在開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中具有更成熟的條件。此外,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開展試點也具備較好的條件。”肖本華說。
明明認為,廣東,江蘇,上海,浙江等港口地區開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的條件相對成熟。“這些省份和城市外貿成績名列前茅,制造業實力雄厚,對國內國際市場都具備成熟的市場經驗,可作為開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的首批地區。”
在開展試點的同時,全國層面的內外貿一體化發展也在提速。據商務部消息,4月18日,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部際工作機制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會議提出以完善體制機制為重點,通過改革創新、主體引領、數字賦能、產品對標、渠道對接和服務優化,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內外貿一體化。
不過,明明認為,開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也有難點。“一是多部門合作。內外貿一體化不單純是一個貿易問題,其涉及法律、監管、供應鏈、金融財政支持等各方面;二是國內外標準一體化的過程較為困難。其中既包括監管部門的對接,還包括企業對于各類規則的認知和學習;三是品牌影響力。內貿企業打造品牌影響力需要在技術上有所創新,同時營銷方面也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
此外,劉向東表示,各地試點推進既要鼓勵因地制宜開展創新,又要避免形成分割的市場,確保市場一體化目標有效實現。
那么下一步如何解決困難、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明明表示,首先,需要把國內的標準與國際接軌,要把國內制度與國際標準相融合來制定相對統一的一體化標準。其次,可以把物流作為切入點,引導外貿企業、跨境電商、物流企業加強業務協同和資源整合,加快布局海外倉、配送中心等物流基礎設施網絡,使物流企業走出去,打通國內國際的物流通道。
(編輯 才山丹)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