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在中共中央宣傳部7月12日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陶凱元在介紹人民法院工作情況時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數量從2013年1421.7萬件上升至2021年3351.6萬件,增長135.75%,結案標的額達到46.7萬億元。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賀小榮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最高法將持續關注電子商務領域案件審理中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出臺網絡消費司法解釋(二),積極回應社會關切。
出臺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等司法解釋
促進金融健康穩定發展
在依法服務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陶凱元表示,人民法院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國之大者履職盡責。具體來看,主要從以下六方面入手:
一是加強產權司法保護,依法糾正張文中案,對國企民企、內資外資、大中小微企業一律平等保護,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二是出臺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20條實招硬招,實質性化解糾紛,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服務“六穩”“六保”。
三是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服務創新驅動發展,全國法院受理各類知識產權一審案件從2013年的10.1萬件增長到2021年的57.7萬件,年均增長超過20%。
四是出臺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等司法解釋,促進金融健康穩定發展。
五是用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服務美麗中國建設。
六是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圍繞共建“一帶一路”和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建設,完善司法政策,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
此外,據陶凱元介紹,人民法院大力推進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2021年,全國法院在線調解解紛1084萬件,2022年1月份至6月份在線調解糾紛577.3萬件。我國已建成聯動資源最多、在線調解最全、服務對象最廣的中國特色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體系。
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
促進網絡經濟健康發展
賀小榮表示,近年來,伴隨著我國互聯網產業的迅速發展,涉電子商務領域的糾紛也快速增長。人民法院始終堅持鼓勵與規范并重,依法審理各類涉及電子商務領域的案件。2022年3月份,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網絡消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一)》,司法解釋發布以后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網絡消費領域相關問題,在這個司法解釋中都做出了回應。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促進網絡經濟健康發展。
首先,關于格式條款。“簽收商品即認可商品質量合格”等常見的格式條款,“經營者享有單方解釋權或者最終解釋權”等類似格式條款,在網絡消費中經常看到。按照民法典規定精神,格式條款由銷售者制定提供的,如果減輕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加重消費者的責任,這種格式條款依法認定無效。
第二,關于網絡消費欺詐。明確了電子商務經營者與他人簽訂的以虛構交易、虛構點擊量、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宣傳的合同,應當依法認定無效。
第三,關于網絡消費不規范促銷。規定了獎品、贈品、換購商品給消費者造成損害的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不得以獎品、贈品屬于免費提供,或者說商品屬于換購為由主張免責。
第四,關于直播營銷問題。分別規定了直播營銷平臺經營者自營責任,不能提供直播間運營者真實信息和有效聯系方式時候的先付責任,即先行賠付的責任。對于銷售食品直播間經營資質審核義務的責任。對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直播間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時的連帶責任。
第五,關于外賣餐飲,對網絡餐飲服務平臺經營者未經實名登記、審查許可證等法定義務責任,以及委托加工情形下的權利義務等做出明確規定。外賣餐飲涉及每一個老百姓的身體健康權利,所以在這方面做了更加嚴格的規定。
賀小榮表示,下一步,最高法一方面要持續關注電子商務領域案件審理中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出臺網絡消費司法解釋(二),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讓群眾買得放心、用得安心,為我國電子商務的持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另一方面將主動適應電子商務的發展需求,準確適用在線訴訟規則、在線調解規則,推動完善電子認證等數字應用基礎設施,尊重和保障當事人對訴訟模式的選擇權和程序利益的處分權,提升在線電子商務糾紛化解的質效。
依法嚴懲金融犯罪
和集資詐騙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沈亮表示,十年來,人民法院依法嚴懲金融犯罪、集資詐騙犯罪,維護金融安全。
此外,人民法院依法嚴厲打擊網絡電信詐騙犯罪、侵害婦女兒童犯罪、毒品犯罪等,深入開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依法懲處危害食品藥品安全、妨害疫情防控、環境污染、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高空拋物、冒名頂替入學等侵害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犯罪,特別是加大對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保護力度。
同時,人民法院嚴格把握罪與非罪的界限,嚴格區分經濟糾紛和經濟犯罪,堅決防止用刑事手段介入民事糾紛,將民事責任變為刑事責任。
(編輯 才山丹)
21:25 | 北京加速建設全球“開源之都” 推... |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