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潔
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國家創造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今年以來,相關部門陸續發聲,加大金融對制造業的支持力度,更好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7月13日,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在國新辦舉辦的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截至6月末,投向制造業的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9.7%,比各項貸款的增速高18.5個百分點。
《證券日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監管部門及金融機構在支持制造業發展方面不斷發力,加大信貸投放力度,針對企業痛點為其“輸血”“造血”。
制造業仍存較大融資需求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且該項工作要在年內持續推進。
金融監管部門正積極行動。日前,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推動金融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到銀行機構要擴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信用貸款規模,重點支持高技術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提高制造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制造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石,提升制造業金融服務水平是增強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后杜陽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2年以來,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國家加大對制造業的扶持力度,穩定經濟發展和提振制造業的政策措施初見成效。不過,總體來看,制造業發展仍面臨挑戰,工業經濟穩定恢復的基礎并不牢固。國際方面,政治形勢動蕩,地緣沖突頻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國內方面,局部地區疫情反復,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此背景下,制造業遭遇原材料短缺、企業成本上升、生產經營困難等諸多問題。
實際上,當前制造業仍存在較大融資需求,人民銀行披露的貸款需求指數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制造業貸款需求指數為59.7%,高于基礎設施、批發零售以及房地產等行業。
杜陽認為,綜合來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支持,《通知》的發布引導信貸資源流向最需要的行業,為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指明了方向。
不斷細化服務舉措
多地銀保監局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制造業的資金投入,創新優化金融服務。
近年來,湖南制造業發展整體良好。我國31個制造業大類,湖南均有布局。例如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航空航天等相關產業,如今已成為湖南制造乃至中國制造的亮麗名片。
對于金融要支持制造業,具體支持什么,怎么支持,湖南銀保監局主要抓兩方面。7月12日,湖南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向恒在銀保監會召開的“銀行業保險業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一方面,抓好制造金融政策引領;另一方面,當好制造金融服務參謀。配合省委省政府出臺產業政策,制定穩定經濟大盤實施細則,積極提供金融建言,比如今年確立全年新增制造業中長期貸款350億元以上。
與此同時,多家銀行扛起服務實體經濟的重任,在制造業發展方面有的放矢。建設銀行相關部門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建行每年出臺制造業金融服務專門政策,明確支持重點,建立重點客戶“白名單”制度,傾斜信貸資源,實施差別化的客戶準入和抵質押管理,建立審批“綠色通道”,下放貸款審批權限,并在定價管理、考核激勵、人才隊伍等方面加強配套支持保障,重點滿足企業技術改造、轉型升級、質量提升和兼并重組等方面的信貸需求。同時,積極幫扶前期信用良好的臨時困難企業,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助力企業渡過難關。今年上半年,建行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增速均在25%左右。
某主營電力設備制造的北交所擬上市企業,長期存在現金流承壓問題。作為國家及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其擁有多項發明與實用新型專利,產品服務數家電力公司,“但由于產品結算往往需順應整體項目建設周期,導致企業應收賬款賬期較長,現金流長期吃緊。”該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從浦發銀行北京分行獲悉,針對企業痛點,該行借助“北鳴鏈”金融服務方案下的保理融資服務,通過“應收賬款轉讓”融資方式,為上述企業補充流動資金,盤活了存量資產。
采取更多針對性措施
在前述發布會上,向恒還提到,從走訪制造業企業的情況來看,目前確實有很多問題需要下大力氣去解決。他透露,“最近我們在全省選取31家制造企業樣本,詳細了解他們自疫情發生以來,在金融服務方面面臨的問題、困難,有非常多的新發現,我們準備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
“未來,銀行業應該在規模增長的基礎上,提升金融服務的質量,將針對制造業的金融支持融入更多業務領域。”杜陽建議,在綠色金融方面,要支持制造業的低碳轉型,探索包括可再生能源補貼確權貸款等在內的多元化綠色金融產品體系。在普惠金融方面,重點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發展,要避免出現盲目抽貸、斷貸、壓貸的情況,建立敢貸、愿貸、能貸的長效機制。在供應鏈金融方面,要依托制造業在產業鏈中的核心地位,運用應收賬款、存貨與倉單質押融資等方式,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在跨境金融方面,要為服務制造業企業“走出去”提供配套金融支持,聚焦制造業的經貿投資往來,在服務好境內制造業客戶的基礎上,主動拓展境外制造業客戶群體,充分發揮在客戶基礎方面的優勢,搭建國內外高端制造業經驗交流平臺。
前述建設銀行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繼續堅持服務實體經濟,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強金融普惠性,不斷運用新金融的邏輯和技術設計出更多服務實體經濟、精準直達的產品和服務,充分發揮建行專業能力和先發優勢,更好服務制造業。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