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珂
在7月19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與數字經濟發展等相關問題進行了一一回應。
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創新高
市場滲透率為21.6%
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田玉龍表示,今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實現了平穩快速發展,全球矚目。主要有三大亮點:一是產銷規模再創新高。6月份,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分別完成了59萬輛和59.6萬輛,同比均增長1.3倍。上半年總體來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了266.1萬輛和260萬輛,同比均增長1.2倍,從整個產銷規模來看,是創新高的,市場滲透率是21.6%。
二是技術創新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新研制的激光雷達、國產芯片、車載基礎計算平臺都實現了裝車應用,不斷提高了技術創新水平。能源電池方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量產的三元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達到了全球最高的300瓦時/公斤,無鈷電池達到了240瓦時/公斤,這些指標都非常亮眼。半固態電池接近量產狀態,我們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方面的產業競爭力是非常強的。
三是配套體系加快完善。上半年新增建設充換電設施130萬臺,同比增長了3.8倍,其中,私人樁92萬個,公共樁38萬個。買新能源汽車的人比較多,需求旺盛,公共設施建設至關重要。目前已經累計建成了1萬多個動力電池回收服務點,基本實現退役電池就近回收,方便了用戶。
值得關注的是,田玉龍表示,“關于購置稅的免征問題,大家普遍關心,國務院高度重視,常務會要求相關部門結合實際,認真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延期的問題。目前我們相關部門正在加緊研究,盡快出臺有關結果。”
田玉龍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進入了規模化快速發展階段,穩定和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是保障汽車產業平穩發展的重要途徑。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擴大新能源汽車的推廣規模,促進汽車消費,為穩定經濟大盤作出積極貢獻。
前6個月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業、通信業和互聯網的收入總規模突破10萬億元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負責人王鵬表示,我國數字經濟已連續數年穩居世界第二,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從兩個維度來看:
一是數字產業規模持續提升。上半年,網上購物、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等“非接觸經濟”全面提速,數字產業保持良好增長勢頭,為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1—6月,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業、通信業和互聯網的收入總規模突破10萬億元,平穩向好發展態勢明顯,產業韌性持續增強。
二是產業數字化轉型進程提速升級。工信部著力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邁出更堅實步伐,“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縱深推進,建設項目超過3100個,其中二季度新增項目700個。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孵化解決方案供應商已經超6000家,服務范圍覆蓋90%以上制造業領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和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5.7%、75.1%,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提升進程進一步提速。
王鵬表示,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著力在以下五個方面持續發力,努力構建數字經濟發展的良好產業政策環境。一是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推動數字產業創新發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牢牢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自主權,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領域,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生態主導型企業,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
二是持續優化網絡布局,加快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繼續加大5G網絡和千兆光纖網絡建設的力度,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統籌布局綠色智能數據與計算設施建設。
三是面向行業應用需求,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深入開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和中小企業數字賦能行動,拓展工業大數據應用場景,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格局。
四是激發數據要素的活力和潛力,增強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支持央企、互聯網企業開放市場亟須數據,遴選一批地區和行業開展數據管理國家標準貫標試點,提升全國數據供給體量和質量。發布數據要素應用場景指引,夯實數據要素流通保障。
五是加強數字經濟治理,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聚焦建制度、強監管、保安全,提升數字經濟治理能力。深化數字經濟領域國際合作,攜手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數字經濟發展環境,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編輯 白寶玉)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