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向杲 楊潔
7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法規部主任綦相和政策研究局、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負責人介紹2022年上半年銀行業保險業運行發展情況,并就高風險“影子銀行”處置、“保交樓”情況、村鎮銀行相關推進工作、中小銀行改革化險、個人養老金制度實施細則和配套制度出臺進度等熱點問題一一回應。
圖片來自國新辦官網
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法規部主任綦相表示,今年以來,銀保監會全力支持穩住宏觀經濟大盤,著力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銀行業保險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先看會上公布的一組數據:
1、 今年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9192億元,銀行保險機構新增債券投資6.6萬億元,同比多增3.3萬億元;6月末普惠型小微貸款同比增長22.6%,綜合融資成本繼續下降;支持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上半年基礎設施貸款增加2.6萬億元;促進消費持續恢復,居民消費貸款增加1589億元。
2、 科學研究服務業貸款增速超過30%;上半年制造業貸款增加3.3萬億元,同比多增1.6萬億元,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同比增長28.9%;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余額18.6萬億元。
3、 上半年處置不良資產1.41萬億元,同比多處置2197億元;持續壓降高風險影子銀行業務,上半年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合計減少3806億元;初步統計,二季度末,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203.8%,資本充足率14.87%;目前,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224.2%,保持了較強的風險抵御能力。
4、 金融穩定保障基金基礎框架初步確立,首批646億元資金籌集到位;持續強化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開展股權和關聯交易專項整治工作,已累計分五次向社會公開124個違法違規股東;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區域擴大到全國,養老理財認購金額超600億元。
實體經濟資金有效供給平穩增長
將加強薄弱環節金融服務
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負責人葉燕斐表示,在穩增長壓力下,銀保監會圍繞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出臺了多項細化實化政策舉措,切實推動銀行保險機構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主要體現在:實體經濟資金有效供給平穩增長,今年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了13.68萬億元。同時,優化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配制安排,以多種方式為直接融資提供配套支持,6月末保險資金的運用余額達到24.46萬億元;支持穩企業保就業成效明顯;不斷優化重點領域金融服務;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成果顯著,6月末涉農貸款余額47.1萬億元,同比增長13.1%;幫扶困難企業和個人取得積極進展。
對于下一步的工作,葉燕斐表示,一是推動金融供給提質增效,繼續滿足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二是加強薄弱環節金融服務,支持保居民就業保市場主體;三是強化產業轉型升級金融支持,激發經濟發展新動力;四是支持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建設,助力擴大有效投資;五是著力疏通國民經濟循環堵點,支持構建新發展格局。
繼續嚴防類信貸“影子銀行”反彈回潮
把所有金融活動納入監管
拆解高風險“影子銀行”,一直是銀保監會近年來的工作重點。銀保監會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負責人劉忠瑞表示,受金融體系結構、金融深化程度以及監管政策取向等因素影響,我國高風險“影子銀行”呈現出與全球其他經濟體不同的特點。主要體現在類信貸,類信貸“影子銀行”本質是貸款,但未按貸款監管,而且透明度較低,資金池運作是“影子銀行”最大風險隱患。
劉忠瑞表示,經過不懈努力,我國類信貸“影子銀行”規模較歷史峰值大幅壓降超過25萬億元,野蠻擴張勢頭已經得到遏制。截至6月末,銀行同業理財由高峰時的超過6萬億元,壓降至百億元左右。信托貸款較年初減少0.39萬億元,銀行同業特定目的載體投資保持下降趨勢。
“這些工作進展得到了市場機構的高度評價,有國際組織認為中國降低‘影子銀行’風險的決心超過預期,從根本上維護了金融體系的穩定。”劉忠瑞同時表示,也必須保持足夠的清醒,受國內外復雜形勢的影響,經濟下行壓力逐步映射到金融領域,呈現出新老問題交織的特點。部分金融產品結構復雜,杠桿水平高、隱藏的金融風險依然較大。高風險“影子銀行”還可能以所謂“創新”旗號改換頭面、卷土重來。
下一步,銀保監會將繼續嚴防類信貸“影子銀行”反彈回潮,嚴禁多層嵌套投資、資金空轉、脫實向虛、偽金融創新行為等,把所有金融活動納入監管,統一同類機構和產品監管標準,建立“影子銀行”的風險分類、風險權重、資本撥備計提等標準。
房地產信貸整體運行平穩
將引導金融機構市場化參與風險處置
在房地產行業發展方面,劉忠瑞表示,銀保監會始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緊緊圍繞“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目標,貫徹房地產長效機制要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6月份,房地產貸款新增2003億元,房地產信貸整體運行平穩。
主要采取的措施和工作包括:有序做好房地產行業融資。在落實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的前提下,指導銀行保險機構做好對房地產和建筑業的金融服務,6月份房地產開發貸款新增522億元,同時發揮好并購貸款等工具的作用,以及資產管理公司的專業優勢,配合有關方面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金融支持相關工作。
滿足居民合理購房需求。會同人民銀行將首套住房貸款利率下限下調20個基點,指導銀行提高按揭貸款審批效率,目前放款速度已經達到2019年以來的最快。
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目前住房租賃相關貸款較上年同期增長62.9%。此外,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
下一步,銀保監會將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配合,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合理住房需求,引導金融機構市場化參與風險處置。
此外,6月30日,江西景德鎮某個樓盤因為延期交房引發了輿論關注。劉忠瑞表示,銀保監會對此高度重視,積極加強與住建部、人民銀行等部門的協同配合,支持地方更加有力推動“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在地方黨委政府“保交樓”工作安排的總體框架下,指導銀行積極參與相關工作機制,配合壓實企業、股東等相關各方責任,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主動參與合理解決資金硬缺口方案研究,做好具備條件的信貸投放,協助推進項目快復工、早復工、早交付。同時,指導銀行做好客戶服務工作,加強與客戶溝通,依法保障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河南、安徽5家村鎮銀行
相關風險處置工作正穩步推進
綦相表示,河南、安徽5家村鎮銀行事件爆發以后,銀保監會多次公開表示,要嚴格依法依規,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進行處理。銀保監會明確,凡依法合規辦理的業務均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今天上午(7月21日)河南、安徽相繼發布公告,啟動了對10萬元以下客戶本金的第二批墊付工作。目前,相關工作正在穩步推進過程中。同時,為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兩個省新搭建了客戶信息登記系統,目前正在做客戶的登記工作。因為涉及到的人數多,工作量比較大,而且要跟后臺數據進行交叉核驗,這項工作是逐步推進的過程。下一步,銀保監會將和相關部門一道,繼續積極配合地方黨委政府依法依規處置風險。
扎實推進中小銀行改革化險
總體運行平穩、風險可控
綦相表示,目前,中小銀行總資產96萬億元,占銀行業總資產29%。其中,中小銀行的“三農”貸款和小微企業貸款分別占到銀行業的39%和46%。它們為服務民營、小微,服務社區,推進鄉村振興,為支持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因為種種歷史原因,中小銀行也積累了一些風險,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
今年以來,銀保監會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扎實推進中小銀行改革化險。主要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健全公司治理。推動黨的領導和公司治理有機融合,目前大部分中小銀行已經建立了“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領導體制;二是推動深化改革。深入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按照因地制宜、“一省一策”原則加快改革進程;三是穩步推進風險處置。持續摸排中小銀行實際風險底數,大力推進不良資產處置。上半年,中小銀行累計處置不良貸款5945億元,比上年同期多處置1184億元;四是多渠道補充資本。
“總體來看,我國中小銀行總體運行是平穩的,風險是可控的。”綦相表示,針對個別機構暴露出來的風險問題,銀保監會將堅持為民監管,穩妥有序推進中小銀行風險處置,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金融財產安全。
將制定中小銀行處置不良資產的政策
督促其加強資產質量管理
劉忠瑞介紹,今年上半年,我國銀行資產質量整體保持平穩態勢,風險總體可控。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2.95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069億元,不良貸款率1.67%,較年初下降0.06個百分點。銀行業金融機構持續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上半年累計處置的不良資產較上年同期多處置接近2200億元。
下一步,銀保監會將抓實抓細相關支持政策落地,深入研判分析風險,妥善應對不良資產反彈,持續督促銀行嚴格落實金融資產風險審慎分類,充足計提撥備。會同有關部門持續優化不良資產處置政策安排,拓寬處置渠道,擴大單戶公司類不良貸款轉讓和批量個人不良貸款轉讓試點范圍,指導銀行運用高撥備優勢,加大不良資產核銷處置力度。同時,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加快推動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工作,制定中小銀行處置不良資產的政策措施,督促中小銀行加強資產質量管理,加大不良處置力度。
個人養老金相關配套政策
已在一定范圍內征求意見
綦相表示,關于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黨中央、國務院作了明確部署,銀保監會正在認真抓好貫徹落實。一方面,積極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研究制定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實施細則和配套制度,力爭推進個人養老金制度早日實施。目前,相關配套政策已經在一定范圍內征求意見,不久的將來即將出臺。出臺的具體時間,還要視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整體工作進度來確定。另一方面,銀保監會在著力規范和促進商業養老金融業務發展,穩步推動產品的創新試點。下一步,將及時總結這些試點工作經驗,推動這項工作能夠常態化發展。未來,也會允許更多符合條件的機構來開展經營,使得改革的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眾。
(編輯 才山丹)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