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萌
8月18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介紹了今年前7個月我國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有關情況,并對外貿、“菜籃子”供應等商務領域熱點問題作出回應。
前7個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983.3億元
束玨婷表示,2022年1月份至7月份,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983.3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7.3%(下同),折合1239.2億美元,增長21.5%。
從行業看,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989.2億元人民幣,增長10%。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2.1%,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長33%,高技術服務業增長31.8%。
從來源地看,韓國、美國、日本、德國實際對華投資分別增長44.5%、36.3%、26.9%和23.5%(含通過自由港投資數據)。
從區域分布看,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15.2%、30%和41.2%。
前7個月我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4242.8億元
束玨婷介紹,2022年1月份至7月份,我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424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4%(折合650.6億美元,同比增長3.6%)。其中,流向租賃和商務服務業223.8億美元,同比增長24.5%;流向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建筑業等領域的投資均呈增長態勢。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18.7億美元,同比增長5.1%,占同期總額的18.2%。
此外,1月份至7月份,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5302.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4%(折合813.1億美元,同比增長3.6%);新簽合同額7417.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7%(折合1137.5億美元,同比下降7.7%)。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441.4億美元,新簽合同額572.7億美元,分別占同期總額的54.3%和50.4%。
全力以赴實現外貿保穩提質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1月份至7月份,我國進出口總額23.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6%,以美元計,增速為10.4%。
束玨婷對此評價稱,我國外貿展現出較強韌性,為國民經濟平穩運行作出積極貢獻。
束玨婷介紹,今年以來,商務部會同各地方、各相關部門多措并舉穩定外貿。主要從以下五方面發力:一是抓政策落地見效,二是抓生產經營保障,三是抓主體降本增效,四是抓拓市場拿訂單,五是抓貿易創新發展。
“當前,我國外貿發展依然面臨諸多挑戰。主要經濟體增長前景不容樂觀,消費意愿不足,外需擴張勢頭放緩,企業獲取訂單的難度較大。同時,國內和國際物流仍需進一步提升效率,暢通產業鏈供應鏈。商務部將會同各地方、各相關部門持續推進政策落地見效,挖掘外貿新的增長點,努力降低疫情對外貿發展的不利影響,積極擴增量、防減量、強保障,全力以赴實現外貿保穩提質,為穩住經濟大盤作出更大貢獻。”束玨婷說。
保障疫情重點地區生活必需品供應穩定
束玨婷表示,海南、西藏、新疆等地疫情發生后,商務部立即與相關地區商務主管部門聯系,及時掌握當地生活必需品供應情況;根據地方需求,積極組織跨地區調運貨源,協調解決有關問題,保障疫情重點地區生活必需品供應穩定。
她對主要開展的幾方面工作予以介紹:一是指導地方商務主管部門全力做好當地生活必需品供應,二是對疫情重點地區開展聯保聯供,三是幫助海南協調解決應急物資貨源,四是推動解決跨區域運輸問題。
束玨婷介紹,據商務部監測,目前海南、西藏、新疆等地的米面油、肉蛋奶、方便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儲備較為充足,價格總體平穩。從總量看,均可以正常保障市場供應。同時,相關地方通過線上訂購、線下“點對點”等多種方式加強配送,逐步緩解部分高風險區域居家隔離人員“買菜難”等問題。
“下一步,商務部將繼續密切跟蹤疫情重點地區市場供應變化,對保供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采取針對性舉措,全力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束玨婷說。
此外,束玨婷表示,8月份以來,疫情對義烏電商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帶來多重困難,人員和物資流動受限,商品的生產、集拼、運輸、報關等環節均受到影響,部分企業面臨違約風險。為幫助企業應對當前困難,地方商務主管部門快速行動,聚焦強化企業服務、推動物流通道暢通,積極開展工作。后續商務部將密切跟蹤義烏疫情影響,及時協調解決企業面臨的困難和訴求,支持和指導地方商務主管部門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力幫助企業早日恢復正常運營。
(編輯 上官夢露)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