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通脹如此高熱,讓貨幣政策施行一貫“慢半拍”的歐洲央行也不能淡定——創紀錄加息就此開啟。北京時間9月8日晚間,歐洲央行公布利率決議,宣布將三大主要利率均上調75個基點。這是歐洲央行基準利率有史以來最大幅度上調。
歐元區如今面臨通脹高企、能源危機、經濟前景黯淡、債務危機等多重困境。“急病用猛藥”,如此強勢的加息力度,能抑制住歐元區的滾滾通脹熱浪嗎?
歐元區經濟困境難解
創紀錄加息的背后,是歐元區深陷高通脹的現狀。
“斷氣”陰霾揮之不去,疊加此前的高溫侵襲,歐元區的能源成本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飆升,給歐元區已處于高熱的通脹頻頻“添柴澆油”。歐盟統計局網站最新數據顯示,歐元區8月消費價格(CPI)同比初值為9.1%,高于市場預期的9%,再創歷史新高。其中,能源價格8月上漲逾38%,是通脹走高的主要原因。
歐洲央行如今進退維谷——不得不更積極加息以防止通脹數據飆升至兩位數;但如果激進加息,GDP或將以更快速度下滑。
能源供應的不確定性使得短期內歐元區通脹高燒難退。“只要通脹繼續上升,歐洲央行就別無選擇,只能加快貨幣緊縮步伐。”瑞士百達財富管理宏觀經濟研究主管杜澤飛表示,歐元區的通脹還未見頂,預計到2022年四季度,歐元區整體通脹率可能會高達10%。
但激進加息勢必影響到經濟前景。杜澤飛表示,歐元區所面臨的能源問題和冬季經濟衰退較為嚴峻,預計歐元區的全年GDP增長將從2022年的2.9%,下降至2023年零增長。歐洲央行最新下調了對于2023年GDP增速的預測數據:預計2023年與2024年GDP增速分別為0.9%、1.9%(6月預期分別為2.1%和2.1%)。
業內人士認為,為應對通脹,歐洲央行大舉加息,或將加劇歐元區各經濟體之間分化,并不斷放大希臘、意大利等經濟體的債務壓力,市場須警惕“歐債危機”重演的可能性。
歐元匯率“翻身”難
歐洲央行在今年7月加息50個基點,為11年來首次,就此終結歐元區持續8年之久的“負利率”時代。
遺憾的是,上一輪歐洲央行大幅加息并未明顯阻止歐元頹勢。
近日,歐元對美元匯率跌破0.99關口,再度刷新20年來低位。囿于經濟前景黯淡、能源危機、通脹高企等因素,今年以來,歐元對美元已多次跌破平價,年內跌幅近12%。
紐約梅隆銀行稍早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投資者對歐元的看跌情緒已經超過了2020年10月的水平。
加息能解歐元所面臨的困局嗎?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CIO)認為,即使歐洲央行大幅加息,也不太可能持續提振歐元。尤其是上周,俄羅斯決定停止通過北溪1號管道向德國供氣,市場對歐元區經濟增長較為擔憂,將影響歐元表現。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認為,在能源危機和經濟放緩同時發生的背景下,歐洲央行加息對于扭轉歐元貶值趨勢的作用較為有限。
9月8日,歐洲央行公布利率決議之后,歐元對美元直線拉升,最高至1.0029,隨后,又沖高回落。截至記者發稿,歐元對美元完全回吐此前漲幅,再度跌破平價,報0.9977。
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上升
不僅僅是歐洲央行,全球大通脹下,各大央行近期紛紛憋“加息”大招。本周,澳大利亞央行將基準利率上調50個基點至2.35%,這也是該央行連續第四次加息50個基點。
下周,英國央行也將召開貨幣政策會議,目前市場基準預期是加息75個基點,“只有立即采取更有力的行動,才能確保高通脹趨勢不會成為常態,否則未來可能要經歷更深、更長的經濟衰退才能讓通脹回到目標水平。”英國央行官員曼恩(CatherineMann)近日呼吁,盡快采取強有力的行動來控制通脹。
瑞銀CIO表示,預計美聯儲將在年底前再加息100個基點,而且如果通脹沒有如期放緩,美聯儲可能會進一步緊縮政策。
通脹態勢難料,全球各大央行加息步伐短期內難以結束。“在高通脹的環境下,許多投資者此前低估了各經濟體央行收緊政策的意愿,而美歐央行的立場及美國勞動力數據都強化了此觀點。”瑞銀CIO認為。
景順首席全球市場策略師KristinaHooper表示,各大主要央行堅守強硬立場,會對全球科技股價格施加下行壓力。前瞻性指標顯示,在未來幾個月里,經濟低迷可能會加劇,這意味著經濟衰退風險已經上升。
瑞士百達財富管理亞洲宏觀經濟研究主管陳東預期,未來10年,美國及歐元區的潛在GDP增長均值分別為2.0%及1.6%;估計結構性通脹將在美國達到長期年均2.8%(疫情前年均為1.8%),在歐元區達到1.9%(疫情前年均為1.4%)。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