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通脹仍在躥升。美國勞工部13日晚間發布數據顯示,美國8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8.3%,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成分的核心CPI同比上漲6.3%,雙雙高于市場預期。
一周之后,美聯儲將舉行9月貨幣政策會議,公布最新加息決議。最新通脹數據將如何影響美聯儲決策?業內認為,美聯儲本月大幅加息的節奏依然難改,75個基點已沒有懸念。
CPI數據公布之后,市場對美聯儲強勢加息的預期隨之急速上升,帶動美元指數短線走高,強勢再度攀上109高位。三大股指期貨全線走跌,其中納指期貨直線跳水跌超2%,道指期貨跌超1%,標普500指數期貨跌1.3%。
8月CPI超預期“打臉”通脹回落論
作為美國通脹形勢的“晴雨表”,CPI反映了物價水平的波動。自今年年初以來,美國通脹便高熱不退,CPI數據同比增幅從7.5%一路上行至9%之上,持續刷新40年新高紀錄。上個月,美國7月CPI同比上漲8.5%,低于市場預期的8.7%,且增幅明顯放緩。
美國通脹就此向下了嗎?最新CPI及核心CPI數據,“打臉”了市場的通脹回落預期。
嘉盛集團全球研究主管MattWeller表示,8月能源價格月度下跌逾6%,帶動CPI回落,但作為CPI最重要組成部分的租金通脹持續表現“頑固”,以居高不下之勢貫穿本月,并將延續至2023年。
當前,美國通脹形勢依然難言樂觀,反映通脹真正潛在趨勢的核心CPI依然堅挺。業內認為,租房、食品等價格或繼續上行,要解除通脹警報依然為時過早。
高盛認為,由于工資壓力、勞動力短缺和短期通脹預期上升的影響,預計服務業通脹將持續走強。富國銀行表示,近幾個月大宗商品價格走低、供應鏈瓶頸緩解,預示著通脹將在未來幾個月降溫,但勞動力成本增速依然強勁,表明要讓通脹持續回落到美聯儲的目標水平并不容易。
分析人士預計,全球通脹未來或將呈現分化態勢。MattWeller表示,春夏兩季,全球通脹同步灼熱,進入秋季,通脹形勢可能分化。其中,歐洲通脹在揮之不去的能源危機中可能進一步惡化,而美國隨著供應鏈恢復、壓抑的需求釋放并減退,物價增幅可能回落。
美聯儲或“不為所動”
以“抗通脹”為重心,今年以來,美聯儲積極大幅加息。而隨著最新通脹數據“打臉”通脹回落論調,本月美聯儲加息75個基點可能已勢在必行。
業內認為,當前美國通脹率仍然處于高位,且依然遠高過2%的政策目標。這意味著,美聯儲抗通脹依然任重道遠。
“只有通脹率出現持續數月回落的趨勢,美聯儲才可能考慮放慢加息步伐。”MattWeller說。品浩(PIMCO)經濟學家AllisonBoxer表示,除非美國CPI數據出現大幅下滑,否則就不會影響美聯儲在9月會議上作出再次加息75個基點的決定。
芝商所美聯儲觀察工具的定價顯示,美聯儲本月加息75個基點的可能性已經高達逾90%。這標志著,美聯儲將連續第三次加息75個基點。
從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近日與市場的溝通來看,美聯儲依然偏向激進式加息。上周,鮑威爾在參加卡托研究所舉辦的貨幣政策會議上再發“鷹派”言論,稱在通脹問題上,美聯儲須采取果斷有力的行動,直到抗擊通脹大功告成,并重申“歷史告誡我們,不要過早地放松政策”。這也是鮑威爾在本月美聯儲會議前的最后一次公開發聲。
中金公司研究院外匯專家李劉陽認為,鑒于近期美聯儲官員比較一致的“鷹派”言論以及市場目前的預期,美聯儲近期仍然會以較為激進的速率加息,這會支撐美債收益率并利好美元。但預計到今年年底時,美聯儲的加息力度可能會逐步放緩,當基準利率超過3.5%之后,加息周期臨近結束。
75個基點成全球央行加息“共識”?
一段時間以來,面對通脹焦慮,全球金融市場持續處于不確定性漩渦之中。尤其是,隨著美聯儲自今年3月啟動加息進程、5月開始連續大幅加息,全球央行紛紛選擇跟隨。
上周,澳大利亞聯儲、加拿大央行和歐洲央行悉數加息,并表態未來將繼續加息。其中,澳大利亞聯儲加息50個基點,并表示“預計未來數月加息以推低通脹到2%至3%的目標”。
歐洲央行則加息75個基點。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表示,由于通脹始終保持在過高水平且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高于所設定目標,歐洲央行將“在接下來的幾次會議上”繼續加息。加拿大央行同樣加息75個基點,至3.25%。
“市場認定了加息75個基點就是這些央行的政策趨勢。”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JoePerry說。
不過,大幅加息也增加了這些經濟體經濟衰退的風險。因此,如何在抗通脹和穩經濟之間做好平衡,成為各大央行待解的重大難題。
多家央行行長也運用平衡話術來安撫人心,稱“未來的加息幅度依然取決于經濟走勢,取決于經濟數據”,為下一步政策留下了空間,同時也部分化解了市場焦慮。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