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時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頒布實施一周年之際,9月20日,國家發改委召開專題發布會,系統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區域協調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
同時,針對各方較為關注的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及雄安新區等建設情況,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司長肖渭明、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副司長曹元猛、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組副組長黃微波一一介紹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速連續多年高于東部地區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建立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引領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區域發展相對差距持續縮小。2021年,中部和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分別達到25萬億元、24萬億元,與2012年相比增加13.5萬億元、13.3萬億元,占全國的比重由2012年的21.3%、19.6%提高到2021年的22%、21.1%。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速連續多年高于東部地區。
動力源地區引擎作用不斷增強。2021年,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地區生產總值分別達9.6萬億元、27.6萬億元、10.1萬億元,總量超過全國的40%。
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接近。東部、東北、中部與西部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分別從2013年的1.7、1.29、1.1下降至2021年的1.63、1.11、1.07。
此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重要功能區關鍵作用更加明顯,特殊類型地區實現振興發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更加均衡。
“十年來,中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從22.2萬億元增加到49萬億元,年均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經濟總量占全國比重提高了2.2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與東部地區之比提高了約5.8個百分點,區域發展相對差距進一步縮小。”黃微波表示,下一步,要繼續推動中西部地區發揮比較優勢,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強化支撐帶動,加快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加大支持力度,補齊民生領域短板弱項,推動西部大開發、中部地區崛起再上新臺階。
“軌道上的大灣區”加快形成
2021年9月份,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公布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對橫琴和前海改革開放作出了全面部署。據肖渭明介紹,一年來,橫琴、前海開發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關于橫琴合作區,產業發展方面,一批重點項目集中簽約落戶,粵澳先進智能計算聯合實驗室獲批立項,創新資源加快集聚。一年來,橫琴新增澳資企業700多家,總數現在超過5000家。一年來,在橫琴就業的澳門居民數量同比增長54.4%。重大政策方面,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雙15%”及澳門居民個稅優惠政策落地實施,橫琴澳門居民整體稅負下降達七成。
關于前海合作區,對港合作方面,聯動香港設立“深港合作專班”,出臺人才、金融等一系列政策舉措,支持香港優勢產業發展。今年上半年,前海實際使用港資33.22億美元,占實際使用外資的94%,同比增長23.6%。深化改革方面,推動全國首批本外幣合一銀行賬戶試點、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及粵港澳大灣區首批“跨境理財通”業務落地實施。對外開放方面,加快打造“一帶一路”貿易組合港,跨境貿易大數據服務平臺獲批建設,面向港澳的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抓緊制定,金融、建筑等領域進一步對港澳擴大開放。
“在重大合作平臺的引領帶動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施五年來取得了明顯成效,站在了新的更高起點上。”肖渭明稱,首先,“1+N”規劃政策體系逐步構建,涵蓋基礎設施、財政、商務、金融、科技、教育、文化和旅游等多個領域;其次,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穩步推進;再者,市場一體化水平明顯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速提質,“軌道上的大灣區”加快形成;最后港澳居民在內地生活發展更加便利。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與有關方面一道,以重大合作平臺為引領,以推動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為己任,積極有序推進大灣區建設,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高質量發展典范。
海南外貿外資增速取得歷史性跨越
據黃微波介紹,《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實施兩年多來,外貿外資迅猛增長、市場活力顯著增強、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
得益于自貿港政策的紅利,海南外貿外資增速取得歷史性跨越。貨物貿易方面,2021年增長57.7%,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元;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56%,增速快于全國46.6個百分點,居全國第二位。服務貿易方面,2021年增長55.5%,比全國快39.4個百分點。利用外資取得重要突破,近兩年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52.6%,新設外資企業數年均增長139%;今年上半年實際利用外資15.9億美元,同比增長67.4%,一批大型跨國企業落戶。
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落地見效,企業對投資海南自由貿易港熱情高漲,市場主體迅速增加,近兩年新增市場主體超過100萬戶,增速連續28個月保持全國第一,截至今年8月底存續市場主體已突破200萬戶。在海南注冊入籍的船舶數量跨越式增長,“中國洋浦港”國際船舶達33艘,國際船舶總噸位躍居全國第二。
旅游業蓬勃發展,吸引消費回流成效明顯,2021年離島免稅店銷售額超600億元,同比增長84%。現代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不斷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種業、深海、航天三大未來產業發展取得突破,三亞崖州灣國家種子實驗室獲批,深海載人潛水器等重大裝備聚集,全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啟動建設。
“下一步,將蹄疾步穩、有力有序做好全島封關運作準備工作,扎實開展封關前壓力測試。”黃微波說。
雄安新區累計完成投資超4000億元
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是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舉措。
曹元猛表示,自2017年設立以來,雄安新區經過5年多的規劃和建設,已進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設同步推進的重要階段。
如,承接疏解取得突破性進展。從2021年起以在京部委所屬高校、醫院和央企總部為重點,分期分批推動相關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區疏解。目前,首批標志性疏解項目加快在新區落地,中國星網、中國中化、中國華能等3家央企總部啟動建設,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注冊落地,首批疏解的高校、醫院基本確定選址。同時,一批符合新區功能定位的市場化疏解項目落地建設。
再比如,新區建設項目滾動實施。按照“在建一批、新開工一批、儲備論證一批”的原則,100多個建設項目壓茬推進,累計完成投資超過4000億元。新區參建勞動力穩定保持在10萬人以上。
曹元猛稱,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牢牢牽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這個“牛鼻子”,有序推進率先啟動的標志性疏解項目取得明顯成效,聚焦啟動區推進實施一批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項目,進一步完善新區配套支持政策體系,把啟動區建設成為承載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高質量樣板。
(編輯 白寶玉)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