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向杲 楊潔
近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黨的二十大報告輔導讀本》中發表《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署名文章。文章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現代金融監管的基本內涵,第二部分剖析了現階段金融監管面臨的主要挑戰,第三部分詳述了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的重點舉措。
文章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必須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推進金融安全網建設,持續強化金融風險防控能力。
現階段金融監管面臨的主要挑戰
就現階段金融監管面臨的主要挑戰,郭樹清表示,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不穩定不確定不安全因素明顯增多,金融風險誘因和形態更加復雜。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
世界經濟復蘇分化加劇,增長動力不足。高通脹正在成為全球經濟的最大挑戰,主要發達經濟體中央銀行激進收緊貨幣政策,很可能引發歐美廣泛的經濟衰退,疊加疫情反復、大國博弈、地緣政治沖突和能源糧食危機等,將持續影響全球貿易投資和國際金融市場穩定。除此之外,西方國家經濟由產業資本主導轉變為金融資本主導,近些年來正在向科技資本和數據資本主導轉變,帶來的震蕩非常廣泛,影響十分久遠。
我國正處于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關鍵時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抵御風險提供了堅實依托,轉型調整也帶來結構性市場出清。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持續推進,需求結構和生產函數發生重大變化,金融與實體經濟適配性不足、資金循環不暢和供求脫節等現象相互影響,有時甚至會反復強化。
現代科技的廣泛應用使金融業態、風險形態、傳導路徑和安全邊界發生重大變化。
金融機構公司治理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仍有差距。一些銀行、保險公司的管理團隊遠不能適應金融業快速發展、金融體系更加復雜和不斷開放的趨勢。
疫情反復沖擊下,金融風險形勢復雜嚴峻,新老問題交織疊加。信用違約事件時有發生,影子銀行存量規模依然不小,部分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尚未緩解,一些大型企業特別是頭部房企債務風險突出,涉眾型金融犯罪多發,地方金融組織風控能力薄弱。這些都迫切需要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監管機制安排,實現監管全鏈條全領域全覆蓋。
專業化處置機構和常態化風險處置機制不健全。
此外,金融生態、法制環境和信用體系建設任重道遠。金融監管資源總體仍然緊張,高素質監管人才較為缺乏,基層監管力量十分薄弱。金融治理的一些關鍵環節,法律授權不足。
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的重點舉措
對于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的重點舉措,郭樹清從強化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等八方面展開論述。
在強化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方面,郭樹清認為,黨的領導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最大政治優勢。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要進一步強化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金融穩定和發展統籌協調機制,中央各相關部門和省級黨委政府都要自覺服從、主動作為。我國絕大多數金融機構都是地方法人,其黨的關系、干部管理、國有股權監管、審計監察和司法管轄也都在地方,因此,必須進一步強化地方黨委對金融機構黨組織的領導,建立健全地方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的重大風險處置機制。中央金融管理部門要依照法定職責承擔監管主體責任,派出機構要自覺服從地方黨委政府領導,積極發揮專業優勢和履行行業管理職責,共同推動建立科學高效的金融穩定保障體系,公開透明地使用好風險處置資金。要及時查處風險亂象背后的腐敗問題,以強監督推動強監管嚴監管,堅決糾正“寬松軟”,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監管鐵軍。
在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要全面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堅決遏制脫實向虛。管好貨幣總閘門,防止宏觀杠桿率持續快速攀升。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加大對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中長期資金支持。健全普惠金融體系,改進小微企業和“三農”金融供給,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務水平,鞏固拓展金融扶貧成果。督促中小銀行深耕本地,嚴格規范跨區域經營。強化保險保障功能,加快發展健康保險,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健全國家巨災保險體系。穩妥推進金融業高水平開放,服務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在健全“風險為本”的審慎監管框架方面,要有效抑制金融機構盲目擴張,推動法人機構業務牌照分類分級管理。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優化監管技術、方法和流程,實現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充實政策工具箱,完善逆周期監管和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防范風險跨機構跨市場和跨國境傳染。加強功能監管和綜合監管,對同質同類金融產品,按照“實質重于形式”原則進行穿透式監管,實行公平統一的監管規則。堅持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對互聯網平臺金融業務實施常態化監管,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強化金融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依法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防止資本在金融領域無序擴張。
在加強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方面,要緊抓公司治理“牛鼻子”,推動健全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筑牢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防火墻”,依法規范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加強股東資質穿透審核和股東行為監管,嚴格關聯交易管理。加強董事會、高級管理層履職行為監督,引導金融機構選配政治強業務精的專業團隊,不斷增強公司治理機構之間和高管人員之間的相互支持相互監督。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健全不當所得追回制度和風險責任事后追償制度。督促金融機構全面細化和完善內控體系,嚴守會計準則和審慎監管要求。強化外部監督,規范信息披露,增強市場約束。
在營造嚴厲打擊金融犯罪的法治環境方面,要遵循憲法宗旨和立法精神,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堅持金融業務持牌經營規則,既要糾正“有照違章”,也要打擊“無證駕駛”。織密金融法網,補齊制度短板,切實解決“牛欄關貓”問題。豐富執法手段,充分發揮金融監管機構與公安機關的優勢條件,做好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強化與紀檢監察、審計監督等部門協作。提高違法成本,按照過罰相當的原則,努力做到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并重。保持行政處罰高壓態勢,常態化開展打擊惡意逃廢債、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等工作。省級地方政府對轄內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等工作負總責。
在切實維護好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方面,要探索建立央地和部門間協調機制、推動金融機構將消費者保護納入公司治理、企業文化和經營戰略中統籌謀劃。嚴格規范金融產品銷售管理,強化風險提示和信息披露、大力整治虛假宣傳、誤導銷售、霸王條款等問題。推動健全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暢通投訴受理渠道。加強金融知識宣傳教育,引導樹立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性投資和風險防范意識,不斷提升全社會金融素養。依法保障金融消費者自主選擇、公平交易、信息安全等基本權利,守護好廣大人民群眾“錢袋子”。
在完善金融安全網和風險處置長效機制方面,要加快出臺金融穩定法,明確金融風險處置的觸發標準、程序機制、資金來源和法律責任。在強化金融穩定保障機制的條件下,建立完整的金融風險處置體系,明確監管機構與處置機構的關系。區分常規風險、突發風險和重大風險,按照責任分工落實處置工作機制,合理運用各項處置措施和工具。金融穩定保障基金、存款保險基金及其他行業保障基金不能成為“發款箱”,要健全職能,強化組織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化法治化處置平臺作用。
在加快金融監管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方面,要積極推進監管大數據平臺建設,開發智能化風險分析工具,完善風險早期預警模塊,增強風險監測前瞻性、穿透性、全面性。逐步實現行政審批、非現場監管、現場檢查、行政處罰等各項監管流程的標準化線上化,確保監管行為可審計、可追溯。完善監管數據治理,打通信息孤島,有效保護數據安全,加強金融監管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網絡架構和運行維護體系。
(編輯 才山丹)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