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向杲 楊潔
11月2日,銀保監會官網發布了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在“香港金融科技周2022”上的演講內容。
肖遠企表示,從全球來看,當前,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金融領域逐步得到應用,不斷改變金融業的服務渠道、商業模式甚至行業格局。同時,新技術、新模式也在深刻改變金融風險的生成方式、表現形式和傳導路徑,不斷對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提出新的要求甚至是挑戰。從宏觀層面上看,有研究認為:數字化技術和網絡化聯結可能增加金融體系脆弱性。一是加劇金融風險的關聯和傳染,模糊銀行和非銀行活動之間的邊界。二是加劇金融體系的親周期性,助長金融機構在經濟上行周期擴張和下行周期收縮。三是加劇金融市場參與者的行為趨同性,放大市場波動。四是加劇系統重要性效應,形成另一種形式的所謂“大而不能倒”。從微觀層面上看,單體金融機構面臨技術路線戰略失誤、IT治理薄弱、網絡安全、過度依賴第三方機構等風險,可能危及金融機構自身安全穩健運行。這些都迫切需要金融業和金融監管部門處理好創新與風險之間的平衡。既要支持鼓勵金融業探索應用新技術,又必須確保金融創新始終在安全審慎的軌道上運行。
肖遠企表示,近年來,中國的金融科技發展相對迅速。
一是推進普及電子支付。2021年,內地個人銀行賬戶數量達到135.9億戶,人均擁有近10個賬戶,線上支付交易金額合計約3500萬億元。金融支付更加便捷、高效,使用成本更低。
二是積極促進普惠金融。金融機構注重加強金融科技應用,不斷提高金融可獲得性,持續降低服務成本,重點覆蓋金融服務薄弱和空白領域,突破物理網點和地域限制,觸達更多的普惠金融客群。2021年內地小微企業互聯網流動資金貸款余額同比增長47%,遠高于一般貸款增速;互聯網財產保險保費同比增長8%,較財產險行業整體保費增速高出7個百分點。目前內地銀行通過線上渠道發生的業務交易筆數占各類渠道比重已超過90%。
三是鼓勵金融業利用新技術更好踐行ESG發展理念。支持綠色金融和可持續發展,主動關注和應對氣候變化、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問題,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
與此同時,銀保監會也在不斷強化金融科技監管建設,完善監管規則和機制,豐富監管方式和手段,確保金融科技安全穩健發展。
一是完善基于規則的監管。堅持金融業務必須持牌經營的原則,將所有金融活動納入金融監管,持續完善修訂現行金融監管規定,針對新興的金融科技活動及時制定出臺專門審慎監管規則。
二是豐富金融科技監管工具。在監管科技方面,持續推進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測的數字化體系建設。邀請了一些來自中國香港等地的金融監管部門專家分享經驗、參與建設、提供支持。還設立智能檢查實驗室,加強對大額風險暴露的識別和早期預警。設立監管大數據平臺,注重對市場數據的自動化集成和交叉驗證,加強穿透性風險監測與分析。在合規科技方面,鼓勵金融機構積極探索建設數字化平臺,強化對合規風險的有效管控。目前,大型銀行均已建立合規科技信息系統,中小銀行也正在加快建設步伐。
三是加強消費者保護。雖然技術被廣泛認為是中性的,本身并不具有金融風險屬性。但在實踐中,技術又容易與一些不當金融行為相互交織,成為欺詐、洗錢等活動的工具。為此,銀保監會非常關注金融科技及其創新對公眾利益的影響。銀保監會始終認為,在金融科技發展的進程中,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和數據安全保護、強化信息披露同樣至關重要。
(編輯 李波 袁元)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11:12 | 九豐能源2024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8.9... |
11:12 | 多元化布局推動業務持續發展 偉明... |
11:12 | 第五屆消博會落幕 規模創歷屆新高 |
09:57 | 業務戰略升級加速 千方科技2024年... |
09:57 |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政策... |
09:55 | 思特威:一季度凈利同比大增 進一... |
09:54 | 證監會修訂發布派出機構監管職責規... |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